记得能源局的一位官员在讲话中提到了当前充电桩行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现有充电设施仍然存在不兼容的现象,跨运营商之间的支付和信息共享也还存在着壁垒,互联互通水平目前还比较低。” 因此,他提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任务是:“ 加快推进互联互通。2017年是标准升级的关键期,今年要组织做好新国标的升级改造,确保车桩接口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发挥行业联盟和骨干企业作用,加快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利用移动支付等先进手段推进支付互联互通,提升用户体验。 ”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充电的物理连接和协议统一了之后,车桩之间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任何符合新国标的电动汽车可以在任何一台符合新国标的充电桩上充电。这显然非常有利于电动汽车的行业发展。但是,跨运营商之间的支付远还没有做到“互联互通”,似乎也没看到时间表。
虽然可以预期将来刷卡充电的计费方式将会消失,但目前的现状却是“一桩一卡”。卡比移动支付更普及。这个现状不太符合通常消费者的心理:现在路边卖馒头的都用移动支付了,为啥充电还要刷卡呢? 更何况,每个充电桩都要一张卡,这不是烦人吗?
充电桩的刷卡支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需要后台系统支持的单机版充电桩,所用的卡类似公交车卡。密码、余额都写到卡里,是加密的。充电时,充电桩控制器从卡里读取密码和余额,用户输入密码,充电桩控制器校验密码通过,可以开始充电,充电完成后,充电桩扣除充电费用,将剩余余额再写入用户卡内。
另一种方式是充电桩有后台,卡里不再保存密码和余额,类似银行用的银行卡。刷卡后,用户输入密码,充电桩获取到卡号和用户输入的密码,然后把卡号和密码发送给后台系统,后台系统校验通过后,用户就可以充电了。充电完成后,后台把初始余额减去充电费用后的余额,保存到数据库。这种方式,卡里只是一个卡号,密码和余额保存在后台。
对于不少充电桩企业来说,刷卡比移动支付方便,因为移动支付需要后台软件支持,小的充电桩企业并没有研发或者ODM后台软件。使用刷卡支付,充电桩上面安装有读卡器,几乎没有什么研发成本,也许这是刷卡支付现在有市场的根源。当然,在偏远的不发达地区,人们可能不太会用移动支付,用卡更直接,更简单?
充电的移动支付难道不能像路边卖馒头那样吗:将收费方的二维码贴在桩体上,车主充电结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像路边买馒头那样手动输入充电金额就可以完成支付了。这种移动支付的方式理解起来最简单,只要在充电桩上能显示当前充电费用就可以了。可是,这种方式太Low了,而且现在充电桩的显示屏上也并不直接提供充电费用的信息。
要解决移动支付的“手动输入充电金额”的问题,就需要有后台来实现支付金额的“自动化”:充电完成,金额就显示在APP上,你只要输入“支付密码”完成支付就好了,否则,充电枪被锁止在车上,枪拔不出来,车子开不走。
目前几家大的运营商在桩上都有二维码。有些交流桩没有显示屏,手机扫码后,所有信息都通过充电桩控制器上传给后台,后台再传给手机。直流充电桩基本上都有显示屏,在充电的时候,可以实时显示电流电压卡余额充电量soc等,同时充电桩控制器也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后台,后台再转给手机,这样就不需要手动输入充电金额了。充电完成后,需要支付的金额可以直接在充值的金额里扣或者用微信、支付宝支付。
即使所有充电桩都能实现移动支付,就能做到“万桩互联”、“互联互通”了吗? 我的理解是仍然很难。短期内还是要在手机里安装N个充电APP,每个运营商都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后台,属于她自己的APP; 或者是扫码关注微运营商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里就可以完成扫码充电的功能。但是不同厂家需要不同的公众号或小程序,因此,还是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对于充电的移动支付,现在最普遍的方式和共享单车的支付实现过程差不多:
1.首先需要通过后台软件将二维码和充电桩绑定在一起。每一台充电桩都有唯一的二维码,就像每一台摩拜单车上面都印着一个二维码一样。
2.打开手机APP,扫描二维码,手机将二维码信息发到了后台,后台向充电桩控制器发送查询信息,询问充电桩是否可以开始充电。如果充电桩已就绪,后台发送开始充电的指令。如果充电桩不满足充电条件,譬如通讯故障,枪没有插好等,后台将信息发送给手机,通知用户当前这台桩无法充电。
3. 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实时上报电流、电压、充电功率、SOC等参数给后台,后台发送给手机,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实时地看到充电情况,
4. 用户在APP上发送结束充电指令,手机将此指令信息发送给后台,后台通知充电桩控制器结束充电,并将费用发送给手机,手机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 也可能是车辆BMS发送充电结束指令给控制器,控制器通知后台,后台通知手机终止充电。
如果实现移动支付的“万桩互联”、“互联互通”,还需要做些什么?
感谢安徽威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闫清泉博士对此文的贡献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充电桩之芯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58016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