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投资热潮来袭!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步入市场导入期,但商业化、产业化仍存挑战

投资热潮来袭!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步入市场导入期,但商业化、产业化仍存挑战

“在各大能源企业、车企的发力下,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电池汽车创新热度不断提升,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已经初步进入市场导入期。”9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在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下称“FCVC”)全体大会上表示。

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与之相伴随的投资也持续升温,甚至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

在二级市场,A股中与氢能源相关的上市公司相继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此同时,科创板的运行,也为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不过,在本届FCVC上,数位行业专家纷纷指出,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仍存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表示,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业化过程中,仍面临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车辆购置和运营成本较高、政策标准仍不完善、企业作用需要充分发挥等一系列瓶颈问题。

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全球共识

全球气候的变暖,带来了干旱、洪水、生物多样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经济活动的碳强度、发展低碳能源和高效绿色动力系统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而氢能作为多能源传输及融合交互的纽带,成为了未来清洁低碳能源系统的核心之一。

李骏表示,电能和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化和运行零排放的特征与优势,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车用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和重点应用领域,也是未来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基于这样的原因,全球范围内,欧美日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已纷纷将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作为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进入系统实施阶段。

据悉,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丰田本田现代为代表的部分车企,经过多年的关键技术攻关、技术考核验证和特定用途领域商业化示范,突破了若干重要的燃料电池电堆及整车核心技术,整车性能已能够达到传统汽车水平。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12000辆。与此同时,全球氢能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已经建成运营近400座加氢站。

从国内范围来看,我国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在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到燃料电池整车设计集成的自主研发体系能力和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今年9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在京召开“加快确立氢能国家战略,切实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研讨会,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运行的氢能和燃料电池车超过3000辆,运行的加氢站约30座。

超850亿投资资金追捧

“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已超过850亿元。”日前,一次公开演讲中,来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专家曾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中国企业加入燃料电池行业,未来将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以多元方式参与投资制氢、储氢等整个产业链,产业投资将持续升温。

证券时报·车资本注意到,与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产业投资持续发热,二级市场中,A股板块从事氢能源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纷纷布局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此同时,科创板也成为相关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阵地。

例如,科创板氢能第一股亿华通,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是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除此以外,整车汽车集团方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福田汽车、长城汽车也纷纷加速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在本届FCVC上,一汽红旗、一汽解放、上汽大通、上汽荣威、福田汽车等纷纷携带最新技术与氢燃料电池整车一同亮相。

商业化、产业化道路尚存挑战

事实上,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注度再次得到空前的提高,特别是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为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再次打开了高速发展的窗口期。

不过,虽然我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发展日趋火热,但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仍然存在距离。多位行业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全球的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市场化示范阶段,但预计还需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可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到今天,虽然各方面的热情都很高,但由于氢气作为能源管理的体系尚未建立,标准法规尚不完善,核心零部件成本过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燃料电池汽车仍属于产业的导入期,实现产业化仍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过程。

针对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李骏给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要想提升核心技术、降低车辆购置和运营的成本,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首先要加强统筹引领,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同时还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市场应用示范引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

在研发上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消除“卡脖子”短板,填补产业链空白,在此基础上,稳步开展以最终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为目标的试点示范,重点解决氢能技术设施规模化建设及运营的问题,推动现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此外,他还指出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协同效应。事实上,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走在了前面,不久前丰田汽车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还分别与福田、中国一汽等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方面展开了合作。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007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