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10月新能源销量:比亚迪“屠榜”背后,带来什么启发?

10月新能源销量:比亚迪“屠榜”背后,带来什么启发?

汽车公社

试问,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市场纯电动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摆脱长期以来霸占传统燃油车板块,以德、日系为代表合资车企的垄断,实现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的反超与逆袭,或是最为深刻的答案。


此刻,曾经饱受质疑、引来非议的“弯道超车”概念,正在慢慢落地、变为现实。这一次,位于新的赛道,自主品牌毫无疑问彻底掌握了主动权。

不然,大众集团CEO迪斯在面向全体员工发言时,也绝不可能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下一个高尔夫,绝不能来自中国。”

而就在近日,据乘联会刚刚公布的终端成绩显示,10月新能源批发销量达到36.8万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48.1%。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38.1万辆,同比增长204.3%。


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车零售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

与此同时,10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18.6%,1-10月渗透率14.3%,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渗透率则达到30%。

显然,文章开篇的愿景,无疑正在逐步落地变为现实。随着整个细分大盘的迅速向上,中国车企渐渐成为最大的赢家。

从挑战者到领跑者

仔细观察10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榜单不难发现,除位居第3位的特斯拉Model Y之外,剩余14个位置,全部被自主品牌所推出的产品所牢牢占据,而它们也成功完成从“挑战者”到“领跑者”的身份切换。


只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前者作为近两年搅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最大“鲶鱼”,自身实力依然不容小觑。10月特斯拉批发销量再次超过5万辆,达到了54,391辆,同比增长245%。

与此同时,成为全球出口中心的上海工厂继续提速,10月特斯拉出口量首次突破4万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至今,特斯拉中国出口量已近15万辆。

上周末,参加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时,位于特斯拉展台得知,整个上海工厂今年预计将生产55-60万辆新车。在全球芯片短缺、极度承压的大背景下,“生产制造能力”却成为了特斯拉最新的长板,而这恰恰是令诸多国内新势力造车所羡慕的。


因为同在10月,本该迎来更大跃升的它们,却因供应链问题,交付量不及预期。前15位榜单中,只有排名第8位的理想ONE,销量达到7,649辆;排名第15位的小鹏P7,销量达到6,044辆。反观蔚来、哪吒、零跑、威马,并未有单一车型入围。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各家新势力造车企业运营层面逐步进入正轨,现金流与研发资金变得愈发充沛,各自产品线的扩充速度,远比想象中要快。即将到来的2022年,当推新逐步完成,产能慢慢恢复,一场与特斯拉之间硬碰硬的C端份额之争,俨然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相比之下,10月诸多A00级纯电小车的表现,依旧亮眼。位列第1位的五菱宏光MINIEV,销量达到47,834辆,超出第2名近30,000辆;第9位的欧拉好猫,销量达到7,443辆;第10位的奇瑞eQ,销量达到7,431辆;第11位的上汽荣威科莱威,销量达到6,851辆;第14位的长安奔奔EV,销量达到6,382辆。


不可否认,在五菱宏光MINIEV的带领下,上述几款车型所处的细分板块,依旧“蓝海”一片,销量的向好已然能够证明实际需求的存在。

而在我心中,总认为A00级目前的热度颇高,更像是一场虚火,传统自主品牌处在新能源转型之中,的确能够利用这些车型进行暂时的“喘息”,并吃到市场相应的红利。

但是在此过程中,请不要忘记继续品牌向上,奋力进入20万元左右的主销区间,甚至更高,推出真正打动C端潜客的新车,切勿掉进“低端陷阱”中无法自拔。毕竟,就某种程度来说,它们才是能够对于特斯拉实现“围剿”,并真正转化燃油车用户的存在。

比亚迪“屠榜”的背后

平心而论,作为新能源这条全新赛道上,国内经验最为丰富的车企之一,比亚迪此前的确走过许多弯路。而现在,终于在接连拿出“刀片电池”与“DM-i混动技术”后,帮助其重新回到正轨。并且当终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认知逐渐被改变,前者看似成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过去的10月,比亚迪则迎来了一次情理之中的大获全胜。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体新车销量达到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看到这样的结果,网友不禁调侃为何不“少卖10辆”?

更为重要的是,10月销量组成中,新能源达到80,003辆,同比大涨262.9%。其中,DM-i车型为38,771辆,EV纯电为41,232辆,纷纷创下历史新高。

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榜单中,比亚迪共有6款车型入围。分别是位列第2位的秦PLUS DM-i,销量达到17,393辆;第4位的宋DM,销量达到11,316辆;第5位的秦PLUS EV,销量达到8,405辆;第6位的汉EV,销量达到8,284辆;第12位的唐DM,销量达到6,762辆;第13位的元EV,销量达到6,507辆。


同时,在与部分想要购买比亚迪的用户交流后得知,目前搭载DM-i插混技术的全系车型,订单量极为充沛,甚至因为刀片电池的产能问题,提车周期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对于车企本身而言,这更像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由此望向更深层次,试问:比亚迪“屠榜”背后,究竟带来了什么启发?

必须承认的是,无论其纯电动车型,还是DM-i插混车型,相关产品的热卖,暴露出当下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潜在消费者,都试图追求例如特斯拉、蔚来、小鹏般,所营造出的极致科技属性,或者新潮标签。

反而,低能耗、用车成本,才是他们真正所关注的话题。并且得益于成本管控能力的提升,可以看到比亚迪目前在售的诸多新能源车型,终端售价一度与同级别传统燃油车持平,甚至更低。


较高的“性价比”,同样成为促使订单成交的关键。换言之,大多人最为敏感或在意的东西,依然是“价格”,比亚迪则很好的抓住了这样的痛点。

而在有了足够殷实的现有销量作为支撑,以及多款车型的成功塑造之后,从企业规划上来看,比亚迪将再次开启冲高的进程,推出定位愈发向上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只不过,怎样提升其一直以来位于终端用户心中的固有形象,则是留给它最大的难题。并且由于仍采用传统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如何保证高端用户颇为非常看重的归属感以及服务质量,同样显得较为棘手。而在取得暂时的胜利过后,比亚迪迎来的则是更大的挑战。


好在,足够欣慰的是,当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逐月出炉后,随着走势愈发趋好,乘联会将2021年的整体预测销量,由年初的200万辆上调至240万辆。

此刻,按照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36.8万辆,1-10月批发238.1万辆的表现,最终或将触及300万辆大关。

面对这样的可能性,无疑为所有身处这片细分板块之中的车企,注入一针足够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6087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