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以下称“蓝皮书”)于8月3日发布,书中的专家视点篇共收录了28位专家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发展、政策走向,以及2016年行业热点问题(如交通管理、积分政策、低速电动汽车、投资管理、智能网联汽车)等几个方面的精彩评述,殷殷之心,拳拳可见。第十五篇视点人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主任陈淮提出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个联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主任陈淮
2015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呈现为跳跃式增长态势;不论从量产规模还是市场销售情况看,新能源汽车已经打开了实用化的大门。但随着全球技术进步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技术革命给我们的赶超和创新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我们得有一种危机感,每当我们接近技术前沿一步,新的技术前沿又在两步、三步甚至更远的地方等着我们了。
一、新能源汽车要依赖于新的电力革命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其关键的技术瓶颈在于高储能电池。 高储能电池并非是汽车业一家的技术难题。如果人类有一天真的攻克了可移动电力储存方式,那几乎所有的热兵器都得淘汰。激光枪炮可能是无声发射的,坦克的厚重装甲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的手机可以减重三分之二以上且能够半年、一年不用充电。 实际上,新的电力革命还并非仅仅在于高储能技术一个方面。无线电力传输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无线充电方式的想象。社会化的资源共享方式或许会要求未来的电动汽车配备标准化、易接插、更换的电池。已经有科幻式的预言,汽车,特别是私人交通工具的乘用车,微型化到单人式是否会成为主流?
二、智能化或许会先于新能源实现突破
近两年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先于新能源而出现突破的趋势。 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相信,用不了多久,无人驾驶汽车将进入普遍实用阶段。现在要解决的,实际上并非是无人驾驶本身能否实现的问题,而是与无人驾驶相应的一系列法律、道德以及交通规则、交通设施的发展完善问题。 在中国,智能化汽车实际上已经并非遥不可及。人们都已熟悉的自动定位、自动导航等,其实已经是人工智能的一种体现形式。因为人工智能与传统自动化的区别,就在于双向的信息交流。
三、接驳式、共享式公路交通方式正在异军突起
私人轿车本来与公共交通竞争的最大优势,就是门到门。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一下子竞争力大增。不要小看,共享单车的这个共享接驳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大的住宅小区中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也就毫无悬念地将成为私人轿车出行的重要替代方式。 进一步说,接驳式交通很长时期将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路径。转送带式的移动道路,可以把乘用车开上去且易于上下的巨型轨道车辆或者公路车辆等近来再次成为一个人们的探索方向。技术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很多当初认为不可能、没前途的方向,后来反而成为最大的技术突破。当初前苏就曾坚持认为半导体不可能取代真空管,美国人也曾一度以为液晶显示屏成不了多大气候。谁知道呢?会不会有一天,人们会要求汽车也得像集装箱运输一样,采取标准化的外形尺寸呢? 以上,纯属联想。但有一条预见是不会有争议的:中国的汽车技术非得走到世界的最前沿,中国的工业化才能真正高质量地实现,人口众多的中国百姓才能真正普遍享受人类最新科技成果,中国的产业才能拥有最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这个目标,将是中国人从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技术进步的最伟大贡献。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55734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