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当传统车企推出电动车就是特斯拉的末日?

当传统车企推出电动车就是特斯拉的末日?

在如今这个时代,除了常规的爆款之外,对于未来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能源车型也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在这个领域,特斯拉这几年来一直是行业的翘楚,首先它超长的续航里程解决了实用性方面的问题,近期又加入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技术层面特斯拉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并也因此获得了如今的地位和关注度。

然而在实际体验方面,特斯拉旗下现有的两款百万级车型表现却并不是那么美好,相比同价位豪华车型,内饰的设计、豪华和舒适程度丝毫没有优势,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又展现出了弊端和漏洞,那么当特斯拉丧失掉在纯电动领域中的技术优势以后,它将何以为继稳住自己在行业中的主导优势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获得今天的成就,的确是以技术为主导,一提起特斯拉,都会想到超长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无法媲美的直线加速能力,以及非常吸引人的自动驾驶等等技术标签。

然而作为主打家用调性的特斯拉,在实际体验方面却显现出它作为一个新兴汽车品牌的短板,比如在内饰设计上,家族化的设计风格稀松平常,如今很多20万元以内的国产车型都能呈现出这种效果,同时用料和人机工程等细节方面也并没有它的过人之处,在这些感性的体验方面,对比老牌的豪华品牌,它的确只能算个刚刚起步的学生。

同时,在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多地发生的特斯拉车型因自动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又令人不免对这套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产生质疑,可以说特斯拉绕开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强项,另辟蹊径的走到了今天,但在高性能、高科技等卖点上又展示出它作为新兴企业的不成熟和操之过急,同时加上在传统项目上的羸弱,特斯拉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近期爆出的特斯拉在中国的出口量及实际交付量不相符(第一季度出口到中国4799台,实际上路行驶的新车却只有1600多台)就是征兆之一。

不过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特斯拉的大胆和成功,让很多传统豪华车企加紧了在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如今绝大多数豪华品牌都已经开始准备推出与特斯拉车型对标的纯电动车型,比如捷豹I-PACE、奥迪e-tron、保时捷Mission E、奔驰EQ、宝马i系列等等,同时也以更快的百公里加速,强大的续航里程,自动驾驶等技术导向向着特斯拉看齐,特斯拉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受到极大的挑战。

而假若当特斯拉失去了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以后,技术以外的东西就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就像前文中所说,无论是设计还是豪华感、舒适度、质量等多方面的把控,成立不到20年的特斯拉显然不是这些传统豪华车企的对手。而提升这些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和已经形成的家族化特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突飞猛进的。

并且在这些方面,投入之巨大也完全不亚于搞技术研发,当然,就目前阶段来说,特斯拉因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并采用高价的策略,产品高达20%的毛利润还是很有优势的,但相比这些巨头来说却依然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如今呈现出来的便是:特斯拉在经历过Model SModel X之后已经累计了丰富的经验,产品也已经交给代工厂生产,但在去年年初发布的中型轿车Model 3在有着40万张订单的前提下,实车却迟迟不见踪影,这除了资金链的紧张基本找不出其他太合理的理由,否则这款对标3系,在海外起售价格约22万人民币(3.5万美元)左右的纯电动中型轿车就已经会成为满大街跑的存在了。

再者,Model S自2012年上市至今已有差不多5年的时间,如果是按照传统车型推新的节凑,下一代Model S的测试车本应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换代车型的相关信息披露也不会少,但特斯拉似乎并不着急、坊间也几乎找不到任何消息,如此一来,Model S的换代周期很可能比传统车企7、8年一换代要更长,竞争力和吸引力如何保持便成为特斯拉要面对的问题。而提到换代,当人们对于特斯拉的新鲜感已过,其他豪华品牌开始提供电动车的选择,特斯拉的第二代车型还能带来足够的吸引力吗?它们又该如何进化和提升也都是需要特斯拉想明白的。

而传统豪华车企在诸多方面就要更加的有底气,相比特斯拉在研发、供应链、人员和国产化等环节捉襟见肘的表现,只要初期的预想和概念在技术上能够真正实现,传统企业把订单转化为销量和利润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并且从如今已经发布的这些概念车和预想来看,订单超越特斯拉同级车型也完全不是难事。

所以从整体来看,特斯拉在技术上的优势短期来看似乎已经难以保证,历史上也没有哪个车企在技术方面长久处于优势地位的,同时在造车的传统项目上,无论是设计还是生产特斯拉相比这些传统豪华车企目前也无暇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当然,这个有着汽车界iphone之称的新型汽车企业并非完全没有出路,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加快国产化进程就是之一,因为如此一来旗下产品不仅仅能够减免购置税,还能减掉2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同时还能享受到政府对于新能源企业的补贴,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并进一步扩大销量,当有了相当可观的市场占有率之后,这些豪华品牌对手既算是在产品方面后来居上,也无法短期内将其超越,所以尽早不再曲高和寡走国民化的道路,或许未来短期内是特斯拉避免被超越和衰落的唯一去路。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研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5211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