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余承东“偏心” 的背后

余承东“偏心” 的背后

如今在汽车圈,新车发布十分频繁,恨不得每天都有。但在社交媒体上,能有像华为那般关注度的,还并不多见。

这件事上,赛力斯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凭借余承东的一句“遥遥领先”,问界新M7上市不到两月收获8.6万辆大定;旗舰全尺寸SUV问界M9未出道已火爆,订单突破2.5万台;问界M5持续热销,累计交付已达12万台......

而就在最近,当余承东打出“智界”这张新牌,喊出“亏本卖车”的口号时,舆论再次不出所料的“炸了屏”。热闹之余,也有网友忽然回过神来,“与华为合作的品牌那么多,但似乎老余给主动站台的,就只有问界和智界”,以至于不少人都以为,华为就两款车。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余承东表现这般“偏心”呢?细究就能发现,余承东的偏心背后,实际上还隐含着一条汽车圈营销方式洗牌的暗线。

华为其实不止两款车

实际上,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并不少,并且相比于问界和智界,这些合作产品的质量实际也并不差。在我们了解为何余承东“偏心”之前,梳理华为与车厂合作的逻辑至关重要。

首先,对华为保持关注的读者,可能知道,承诺不“造”车的华为,目前其所有汽车产品,均是与传统车厂合作出品。而作为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零部件供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向车企供应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相比于传统零部件供应,华为的优势在于,依托在ICT领域的优势以及智能汽车研发投入,发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从数量上看,与华为采用该种合作模式的产品最多,包括哪吒、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车企,均与华为在超声波雷达、5G模组、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系统等领域,有合作产品。

第二种:HI模式,即车企使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HI模式下,华为向车企提供车辆智能化的底层解决方案,车企则根据华为所提供的底层能力、方案去整合,并根据所面对的不同客户群体去进行调整优化产品。这种模式下,HI模式下与华为合作过的车企包括北汽蓝谷子品牌极狐、长安汽车子品牌阿维塔和广汽集团子品牌埃安等。

第三种:智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将深度参与到车企的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甚至是营销服务等领域,在该模式下合作的车辆,可直接在华为终端门店销售。大家熟悉的问界、智界均是该模式下的合作产品。目前在合作中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等。

分析三种模式可以发现,华为目前强推的产品,无论是问界还是智界,均是智选模式下的产物。这种模式下,可以说,汽车厂商扮演的就是代工厂的角色,对于其他的自主性则拱手让出,华为是产品真正的定义者。显然,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汽车厂商需要极大的勇气,凭借华为的产品和营销能力,产品销量虽有保障,但同时也意味着汽车厂商自动放弃了价值链条的高附加值环节。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与华为选择智选模式合作的厂商,无不散发出一丝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味道。比如问界背后的赛力斯,在与华为合作问界前,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智界背后的奇瑞,虽然品牌实力雄厚,但在新能源领域,并无亮眼的建树,其自己也无奈承认“在新能源领域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所以可以看到,这些厂商均面临一定的市场困境。

而对于华为而言,智选模式下的合作,无疑才是能真正体现华为“造车”实力的方式,也是最有想象力的一条路,这自然是华为最想要的合作模式。所以,华为造车要想形成足够行业影响力,就必须集中一切力量,去打磨智选模式下的产品,以此显露身手,立下江湖地位。这几乎是决定未来华为汽车能走多远的核心战役,因为一旦智选模式的汽车,成为爆款的代名词,这意味着将有源源不断的车企为了销量找到华为,并拱手奉上产品价值链最顶端的附加值。余承东不得不偏心,当下这个阶段,华为的确无暇顾及更多。

华为主导,就一定能火吗

所以一个问题自然也就产生,非智选模式下与华为合作的产品,如果经由华为操盘营销,它能火吗?

从已有的案例来看,华为或许是具备这样的实力的。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事上,问界M7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华为通过一次改款,就在一个月多的时间里收获了6万辆以上的大定订单。

实际上,老款问界M7,进入2023年后销量严重下滑,到今年4月后,问界M7月销量更是连续低于1000辆,最低时仅432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华为通过改款,增配降价的方式,硬是将M7这一车型的市场局面反转。尽管只要愿意,就能轻易在网络中找到新款问界M7的各种缺点,比如外观缺少时尚感、又缺少独特性,甚至与同级别的SUV车型相比,毫无特色等,但在销量上却依然傲视群雄。这里面,余承东的“遥遥领先”起到的多少作用,相信所有去看过或下订新款M7的用户多少能有感知,这正是华为的营销实力所在。

华为的营销影响力有多强,从其他友商的态度也能看出。要知道,新生代怼王“某想”,向来是特立独行、敢恨敢言,但在面对华为时,直接服软,言: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某小鹏,互联网老兵,开始也不信华为的邪乎,就某个技术问题对华为开炮,几个回合后,突然表态:感谢余承东;再到互联网圈,某位爱穿红衣的安全领域的大佬,更是说出了:“我虽然不懂技术,但是只要是余承东说的,都是对的”这种放弃思考绝对信任的表态,可见华为的声量影响。

其实除了选择拥抱华为的营销,从余承东日常的发言还能发现,在车圈,厂商学会“吵架”在今天已经至关重要。虽然口水战不务正业的说法一直存在,但从事实来看,目前阶段口水战带来的话题影响,就是可以直接影响销量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新生代怼王,他们家已经是目前唯一盈利的新势力了,而反观最近持续低调的李斌蔚来销量吃亏,只好裁员。

而在吵架背后,其实也并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搭建一套系统性的营销策略。需要产品主理人,勇敢地发表意见,以起到对自身品牌认知的塑造。就像何小鹏,为什么要和华为就AEB吵一架,无非是想让用户知道,除了华为,小鹏对于主动安全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所以在今天,在汽车越来越像数码圈发展的背景下,汽车的营销,也应该与数码圈接轨。就像小米有雷军、OPPO有刘作虎、华为有任正非一样,汽车厂商也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也应该有一个能够代表企业上场的KOL,这或许是今天车圈破解市场困境的又一突破口。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1377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