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传来消息,美国总统正式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技法案》,这项法案的签署,将为美国半导体研究、设计、生产提供520多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同时,也为包括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微芯片的专门使用资金……。
作为车用芯片,可以说是汽车行驶、操控最主要的核心技术。由于这两年来的疫情影响,造成许多车企停工停产、许多产品未能及时交付,都是由于芯片的供应不足所造成的。而在疫情影响的关键时候,美国政府不仅“绑架”了国际上许多芯片制造商;而且,随即又出台相应的芯片与科技法案,这不能不说明,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与普及,芯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成了重中之重的新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国内弯道超越与否的重要一环。
这一次,美国在两院经过博弈与妥协以后,出台了相关的芯片法案,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中国的发展而来!不仅严重不符合WTO的规则、更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不小的制约!这就需要我们正视美国芯片法案的出台,不仅要据理力争的应对,更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与努力,才能更好的应对芯片法案出台所带来的影响。
积极应对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应该说,在汽车制造领域谁抢占了芯片制高点,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能源的发展!甚至,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主动权。为此,在美国正式签署芯片法案的同时,既需要通过国际上已建立的规则,应对美国的芯片保护主义!同时也需要以我为主的不断创新、更需要知己知彼的在制造上进行应对才成。否则,不仅会在新起跑上再次落后、还容易使国内的新制造,屡屡会面临种种怕脖子先现象,这才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在应对芯片的保护主义方面,很显然,这次美国出台的法案,就是为了封锁尖端技术而推出的,虽然法案中标注了有些技术可以放开,但从法案规定的,受扶持芯片企业必须在美国建厂、美国制造,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美国要在这方面采取更多保护措施,这对于,发展中继续高规格芯片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同样,如果要想更好地应对这样的明目张胆的保护主义,国内就需要根据国际公认的规则据理力争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加紧自主研发与技术的进步,这才是当下最为重要的应对办法。
正视“满招损”问题,对汽车发展更有益
要想更好地应对国际技术带来的影响,既需要我们不断的从创新与研发中要效益、更需要我们能够正视中国汽车制造的问题,这才是应对好美国芯片法案出台以后一些列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在国内制造方面,尽管进步显而易见、也在产品出口上拥有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技术底子不厚的原因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制造太多,难免会出现制造技术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客观看待制造中的问题才成。
别的不说,我们有些车企在制造高端车方面,就存在着很多让消费者看不懂的问题。如盲目夸张汽车的形式、用双重标准对待消费者,这都是很容易在应对竞争问题上,使我们处在被动之中。甚至,纵然就是造出自己的高端车,也是难以服众的!另外,在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制造的以偏概全问题,以及盲目吹捧以次充好的问题等等,都是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
像我们一些所谓的高档车,是在重复走别人走过的制造之路。有的时候,甚至不惜用双标来对待消费者,这样,就会造成五十步笑百步的同时,也很难真正维住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共进退对我们的企业太重要了,特别是,在与国际品牌、国际技术的竞争中,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维系国内的消费者为何更重要
如果说,先进可以靠嘴上吹出来,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存在研发与默默地耕耘问题了,只要小脑一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而现实却是,耕耘多少收获多少,无论是怎样吹、如何包装自己,落后与先进是明摆着的,其关键就是现成制造出的产品,再吹先进程度如何如何,只要一比较就可以瞬间露馅。所以,在战略上如何表白高档、如何吹嘘先进,都是无济于事的。
按理说,要想通过高端车的制造与发展,能够达到与国际先进制造面对面竞争的程度,不仅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需要有消费者的强力支持才成,如果我们的企业,总是用双重标准来对待消费者,自然就会失去消费者的拥护!
而这一次,美国正式签署芯片法案,就适时的在逼迫我们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发展路径来。一方面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自身的车用芯片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少一些过度的包装与宣传、多一些默默地耕耘与诚信,这才是能够让消费者与其共进退的关键!否则,不仅自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容易在穿帮以后被消费者所摒弃,这才是最不划算的!
客观地讲,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越、要全面通过自主制造来赢得消费者,这都是国内汽车发展的必修课,如果在上课的时候,言过其实的进行包装、用双重标准对待消费者,显然是对制造最不负责任地体现。所以,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弯道超越,纵然有着难得的机会,也是路漫漫,只有对先进制造有敬畏之心、对消费者敬畏之心,这才是唯一的发展出路……!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2282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