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李瑞峰、余承东打嘴仗会是啥结果(下篇)

李瑞峰、余承东打嘴仗会是啥结果(下篇)

李瑞峰、余承东打嘴仗会是啥结果(下篇)

——各方闹起争执,都是技术路线惹的祸吗

围绕着李瑞峰与余承东的争执不下,许多企业的不同声音也开始加入进来。像这几天,不仅出现了央视媒体曝出理想汽车的空气悬架问题,而且也与理想夸海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出现了媒体对大众汽车CEO冯思翰先生就增程式的访谈,人们就可以更多的感受到企业对技术路线方面的不同理解。


可以说,针对余承东的许多言论,甚至围绕着技术良劣的争执,无论如何都要回到技术表现本身上来。这是由于,现行的理解,会将汽车增程式技术认为是过渡方案,这就是许多企业对其在与纯电技术的比较与选择中,更加偏向后者的原因。而作为技术的过渡方案,增程式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其中,既有产品的难以微小化、也有成本不得不增加的可能性、更有环保与诚信需求的诸多问题,这都让国内现行的增程式混动技术,不得不经受考验。


2022,7,20c.jpg

在技术路线方面,造车并没有什么先进与落后之分,主要的差异就在于,谁的造车理念更能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的造车技术,才是最能容易被各方所接受的。现行的增程式汽车,之所以被各方所争议,不是技术路线差异太悬殊的问题、而是在掌握这一技术路线上,企业所作所为的问题,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这就使造车不仅忽悠满天飞,而且还造成了许多增程式遗留的问题越发突出,由此让许多车企、消费者对增程式抱有看法,也就自然而然了。

01

一个增程式就能引发如此大的争执,说来恐怕不信,但事实上就是这样,许多企业的老总都表态,为自身的技术路线当卫道士!而现实中,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都在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之中,如果这个时候,说自身的技术如何如何先进、别人的技术如何如何滞后,恐怕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其关键就是,新能源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可以被抓住。


2022,7,20g.jpg

而在这个时候,魏品牌CEO要在技术路线争执的焦点上,非常敏感的购买对手产品,显然目的是不纯的。一方面是,像李瑞峰这样级别的高管,企业要么会给其配备专用车,以利于工作;要么买车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让其大张旗鼓地为对手宣传!所以,这个时候,李瑞峰高调买华为的问界M5,显然用于寻找对手技术破绽、比自身消费要多得多。如果再加上现实的业界宣传,参杂着许多汽车以外的盘外招,这就更容易使不正当竞争会凸显出来。

为此,管理部门需针对现实的问题,制定出包括宣传在内的防止不正当竞争法案,这样,企业才不会利用技术路线的争执为噱头,大肆贬低对手、大肆宣扬自身的技术,这就失去了市场上合理的正当竞争原则!毕竟,企业拥有自身的宣传工具、更有难以想象的水军加持,再加之黑中介问题的突出,自然会存在着许多难以想象的不正当竞争问题。


2022,7,20f.jpg

02

然而,出现争论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华为,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造车的情况下,还要炫耀新车型的优势如何如何,这本身就是对汽车行业缺乏敬畏!更谈不上什么谦逊!作为技术,特别是以量产的技术,最忌讳的两大问题,一是在制造中不断的进行试验,使其消费者成为试验品;二是,通过不诚信的虚张声势宣传,将以次充好的问题不断放大,这就使消费者,原本抱着对成熟技术的信任,容易被一些不良企业的虚夸所利用,由此而造成了现实制造最主要的弊端之一。

这几天,就有央视等主要媒体曝出了理想L9存在的不少问题。像空气悬架问题、使用材料问题等等,都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现象。造成如此大问题的原因,显然是与理想新车过度的吹嘘与张扬不无关系,别的不说,理想汽车在钢板与铝合金板的争论上,就说明了,这款车用业界公认的较低档材料,来冒充铝材较高端的才料让消费者就范,自然很说明问题。而这一次华为推出的问界品牌,虽然在技术路线方面是企业的自主选择,但如果这款车引用塞利斯制造,而且,在大张旗鼓的宣扬科技造车的优势,明显的就存在着造车主次不分的问题!


2022,7,20b.jpg

尽管,余承东不止一次地宣称,汽车是华为最不赚钱的项目,恐怕再幼稚的人也会联想到,华为暗渡陈仓的大搞汽车到底是为了什么。毕竟,汽车的本质是代步与操控感。如果技术没了,再炫的科技、再酷的外观,对消费者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针对这技术层面的争论与制造层面的问题,华为当务之急,不是考虑不考虑赚大钱、也不是考虑不考虑在汽车圈的话语权,而是让科技与自身的算力优势为技术服务!甚至,找到难以让竞争对手找到漏洞与破绽的办法,这才是余承东能体现优势的最主要方面。试想,消费者不便宜买到华为的新车,如果难以兑现所吹嘘的优势,那才是真正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03

其实,为技术路线进行争论,本没有什么过错和问题,也会给技术进步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的争论,不仅没有形成必要的良性环境,更多的是带有你死我活、你下滑我增长的意味,这样就会是良性竞争变了味道!


2022,7,20e.jpg

在这种情况下,明明知道国内是最大的市场、而且又是新技术发展弯道超越的最重要阶段,按照简单的逻辑来讲,准入门槛就是保障良性循环的第一道防线,遗憾的事,在国内新造车阶段,不仅门槛制定的很低、而且,大有地方保护抬头的意味,这就使新制造处在一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状态之中。

所以,通过这一次李瑞峰与余承东的争论,要想让新制造真正的好起来,既要给他们施展新技术的空间,让技术说话到底谁好谁不好;同时也要从 法律上规范相应的言行,以至于让大好的汽车发展环境,不至于被盘外招、被盲目的吹嘘、被昧着良心以次充好的问题不断放大!恐怕,这才是消费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042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4
  • 分享到:

相关圈子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