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纷纷涨价,引起了消费者强烈关注。
卖得好的、卖得不好的,都在涨。
4月10日,连此前坚持不涨价的蔚来汽车也开始进行价格调整,一时间,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消费者对此议论纷纷。
对于这种情况,乘联会秘书长4月11日公开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型价格上涨相对理性,预计不会影响新能源市场整体的热度。
话虽如此,但涨价就意味着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上升,势必会对品牌的运作产生影响。
同样的涨价行为,对有些汽车厂商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但对另外一些厂商来说,却很有可能让它们面临不小的困难。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历来如此。
都有哪些品牌在涨价?
客观来说,在汽车圈子里,降价人见人爱,涨价人见人嫌,这是客观商业规律决定的。
这波新能源汽车涨价,首要原因是原材料和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
但当涨价成为风气,就是不缺原材料的车企也会进行跟风。
比亚迪是新能源行业领头羊,在涨价方面也不含糊。
2022年1月21日,比亚迪宣布从2月1日起上调部分车型售价,上调幅度为1000至7000元不等;3月16日,比亚迪又宣布了第二轮涨价计划,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
特斯拉的涨价从去年12月底就开始了,主力车型Model Y标准续航版涨价约为2.1万元,3月份再次上涨1.5万元左右。
4月1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小的理想汽车也宣布涨价,将理想ONE的售价上调1.18万元;哪吒汽车部分车型上涨幅度为3000-5000元;小鹏汽车涨价幅度为1.01-2万元;零跑汽车旗下车型C11全系涨价2-3万元;威马汽车价格上调幅度为7000-2.6万元。
4月10日,此前一直坚持不涨价的蔚来汽车也公布了涨价计划,从5月10日起,ES8、ES6、EC6等车型售价上调1万元。
至此,造车新势力中的几家头部厂商都已经加入涨价大军。
4月2日,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宣布将在5月1日涨价。
4月8日,领克宣布从5月1日起将旗下插混车型价格上调2000-4000元。
近期表现良好的广汽埃安,也宣布提高旗下部分车型价格,涨幅在6000-10000元。
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厂商,都选择涨价来应对生产成本上升。
这是一种短期行为,但却有可能产生长期效果。
每个新能源厂商遇到的情况都不同,不是谁都可以玩得起涨价的。
比亚迪&特斯拉:基本不会受影响
对于新能源车型涨价,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目前新能源车型是一种刚性需求,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
说白了,为了买新能源车,涨点价消费者也能接受。
这里边最典型的代表,是特斯拉和比亚迪。
特斯拉自不必多说,它一直都是供不应求,降价了能提升销量,涨价了也不会打击消费者的热情,属于典型的旱涝保收。
比亚迪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说在纯电领域,它或许还有一些对手;但在插混领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哪个厂商有挑战比亚迪DM-i系统的实力。
要买插混车,比亚迪是绕不过去的选项。
更何况,特斯拉和比亚迪手里已经积攒了大量订单。
据说,比亚迪手里的未交付订单达到了40万辆,这些车型很多都是在涨价之前下的订单,不会增加用户的购车成本。
因此,这一波涨价,特斯拉和比亚迪说不定还能趁势提高一下单车利润。
造车新势力:短期无影响,长期难说
造车新势力手中也积累了大量订单,短期内也没什么影响。
并且,造车新势力相对而言是小本经营,车型少,手里积压的订单,也能撑上较长一段时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新势力的品牌认可度还是比较低。
已经定过车的就不说了,现在准备订车的消费者,很有可能就会打退堂鼓。
新势力中的哪吒、威马甚至小鹏等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车子贵个几千块钱,消费者还是很在乎的。
因此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如果手中订单消化完,而车型价格并没有下调,那么这一波涨价的副作用,将慢慢体现出来。
尚未站稳脚跟的:雪上加霜
对于那些尚未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新能源车型来说,涨价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手中并没有大量的待交付订单,现在涨价立刻就能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它们的品牌影响力比较低,涨价,很有可能直接就把客户给劝退了。
这一批厂商中,以传统厂商为主。
目前,除了靠欧拉打出一片天地的长城之外,长安、吉利、东风、一汽、上汽等自主厂商都还没有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爆款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涨价,会把用户直接推给竞争对手。
传统厂商财大气粗,其实抗风险的能力要更强一些,但现在既然跟了风,就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结束语:这一波新能源汽车涨价,对有的厂商来说是推进剂,对有的厂商来说则是反效果。新能源市场还很不稳定,一次危机都有可能让车企们洗牌,这一点,对于那些处在转型期的新能源厂商而言,尤其需要注意。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二师兄玩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296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