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并不烂,但有些无聊
如果3月15日首次“大众电池日”是一部电影,那么它在剧本创作阶段就是失衡的。往上倒的话,从编剧到制片都不知道观众想要看什么。
不知道可以学呀,就学特斯拉,学以化用不丢人。实际上,“电池日”这个创意,很可能就是来自特斯拉,毕竟去年9月特斯拉搞了第一次。而在硅谷,每年设立一个“开发者大会”日子,很常见。一开始大家还是仅面向第三方个人开发者,宣讲技术架构、软件开发等专业内容。后来发现普通公众也很喜欢,慢慢就变成某种形式的产品技术发布会。
无论怎么变,一定是以技术为轴心,又要照顾到普通用户的认知水平。所以,各家科技公司的开发者大会,都变成用绚丽的动画,简洁通俗的语言,介绍自家最具前景和吸引力的技术。实际上成了公司科技形象的大型公关活动。最早的“范式”,很可能是当年“乔帮主”定下来的。
特斯拉就是这么干的。去年特斯拉的电池日关键词是:无极耳电池、4680电池、无钴电池、新高性能车型。结果事后一些舆论给出的评价,是“没有颠覆性技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大众电池日的评价就是“没有技术”。
大众把“电池日”当成某种战略规划会或者电话财报会议。投资人、分析机构和供应商可能会感兴趣,但对公众来说,明显缺乏兴奋点。没有技巧性的过场,没有激动人心的桥段,就这样平铺直叙了两小时。和竞争对手的展示比起来,这部“电影”并不烂,但有些无聊。大众没有想清楚受众是谁,自然也就没办法揣摩出受众的兴趣点。
严格说,大众“电池日”是有干货的,而且还不少。它明晰了大众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图。如果执行到位,CEO迪斯将获得超过皮耶希的历史地位。他将同时成为带领大众走出低谷、奔向新世界的领袖。对于“信众”而言,大约介于摩西和穆罕默德之间。
迪斯称,“我们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将是快速的,这将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以特斯拉在电池业内的领先态势来看,大众显然还不够快。
方向已经变得毋庸置疑,而且无法回头了。大众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将庞大的传统业务资源,有效地转变为电动领域的竞争力;另一个,则是如何深度地介入电池行业。
两者都是很大的转变,对传统车企都是新课题。前者要求削减、改造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大人力资源的转移,通过产品重整供应链。后者则要求大众要当自己半个供应商。这其实违背了以往主机厂扁平化采购的潮流。没办法,新时代来了。大众“电池日”的内容,大部分涉及后者。
特斯拉的领先,就在于特斯拉对电池技术、电池产能的深度参与。所有一线主机厂都在学习这一点。通用与LG、福特与SKI,大众做得更彻底,直接入股为国轩高科的最大股东。但对于确保未来自身产能,仍然不够。
大众的重要市场是欧洲和中国,美国情况正在改善,算是潜力市场。大众电池日的关注点,大部分在大众如何确保欧洲市场的供应。到2030年,六座电池厂(第五、第六座还没影),240GWh产能,就是确保大众在大本营的地位稳固。
这里面包含了一点战略反攻的想法。因为其中有90GWh电池产能将用来对外输出。考虑到电池单体最好就近供应,那么辐射周边市场,就成了战略伏笔。远期新增产能放在东欧,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当然,眼下俄罗斯和土耳其经济形势都不明朗,大众的规划也没必要太明确。而且,这些意图,肯定要依靠继任CEO来实施。迪斯不过是勾勒草稿。但功成后可以赢得“奠基者”美誉。
大众当然希望与“可靠”的合作伙伴共同兴建这些工厂,这与特斯拉的做法也相同。主机厂介入电池只是为了确保供应和技术方向,而不是越俎代庖亲自搞定电池生产。后者蕴含着巨大的机会风险,任何主机厂都不想独力承担,那就是电池技术的更替发展,对生产线投资的威胁。
生产线固然可以改造,但也要钱。而且技术路线如果偏离过大,改造就失去了价值。
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在欧洲与谁合作?短期而言,可能是宁德时代、LG能源解决方案(去年从LG化学中拆分出来)、NorthVolt。在布鲁塞尔的领导下,各国政府和欧洲一二线主机厂都向NorthVolt疯狂投资。不想单独倚重亚洲电池生产商的意图很明显,大众也不例外。
但是,博世和大陆等供应商对此反应冷淡。大陆集团去年刚离任的前CEO德根哈特认为,德国公司参与(电池生产)是不值得的。亚洲大型制造商的领导地位已经确定,双方之间的差距已无法弥补。
在良品率、生产规模上的优势,反映到成本上,即为工程优势。相比而言,欧洲供应商和主机厂的工艺劣势(模组和电池包的构型)要小得多。大众需要奋起直追的是前者。
但现在问题,是NorthVolt仍在孵化中,尚未量产电池。与亚洲竞争对手的差距至少3年以上。如果到头来大众在欧洲仍然要依靠域外供应商的合作,大众仍然可以维系电动车战略,就是睡觉不大踏实而已。归根结底,以入股+合资的方式参与电池生产,比较让主机厂放心。
在电动车时代,供应商与主机厂深度绑定,相当于整个汽车产业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
虽然名为“电池日”,但大众对充电设施规划也给予了不少篇幅。大众宣布在旗下合资公司CAMS,今年底前在中国布设500个充电站、6000个充电桩,覆盖全国8个主要城市,至2025年将布设1.7万个充电桩,充电功率从120kW至300kW,覆盖绝大多数城市。
看上去,规模并不是很大,仅相当于特斯拉当前在华“家当”。截止今年初,特斯拉在中国部署700个超级充电站,充电桩超过5700个。双方差距在1年左右。
但是,充电站的部署必须与国网深度合作。大众与中国电网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大众在中国深耕30多年,政府关系、基础运营商关系,特斯拉与之相比就是个弟弟。特斯拉签约入华不到4年,被引进凭借着特殊使命和历史机遇,但与监管机构的蜜月,出奇的短。可以预料,在拼基础建设速度上面,大众应该更胜一筹。
大众可能憋着超前一点,赶在在华2025年150万辆电动车规划之前,就在基础设施上压倒特斯拉。这是一种兑现传统优势的不对称做法,因为基础设施一个是拼现金流投入,再一个是拼政商关系。特斯拉的两者刚好都弱于大众。
大众的“电池日”,一方面反映了战略上的决绝;另一方面,也有一点“朝觐者”的悲壮。因为到头来还是要把电池供应链抓在手里,大众并无十足的把握。在迪斯看来,舍此之外别无他途。这就更为“电池日”蒙上了一点布道的色彩。可惜,如此精彩的内心戏,被表面上的乏味掩盖大半。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223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