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人工智能,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了,放在汽车圈,毫无疑问那就是自动驾驶了。
“2018 年是自动驾驶的关键一年”
虽然近年来关于自动驾驶的标题比比皆是,此前也有相关人士预言2018年将是自动驾驶高歌猛进的最好时代,但是与新能源发展不同,自动驾驶这个词还是让人欲拒还休,众说纷纭。
当地时间2018年3月18日晚上,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女子被优步自动驾驶汽车撞伤后不幸身亡。这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车辆致人死亡的事故。
在此之前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曾有着长达数年的狂热,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经过这一撞之后,将很多对自动驾驶盲目崇拜的企业和公众拉回了现实,让大家开始反思此前的做法是否妥当,后面该如何更稳妥地推进这项技术的量产。一时间,在整个行业的集体反思之下,自动驾驶转入“泡沫化的低谷期”,听过了太多”寒冬”论调,关于无人驾驶大军节奏放缓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与此前激进的”今年自动驾驶落地”口号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先进的传感器套件,并且配有先进的软件,可以实时读取并且处理海量的数据流。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但汽车制造商们正在大踏步地迅速将技术推向市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在一些地区进行测试,但尚未正式上市。
但客观来看,过去一年里,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进展仍然不容忽视,美国《Popular Science》杂志就盘点了目前已经正式上路的八家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其思路和模式相信能为国内的自动驾驶从业者带来不少动力——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最近,因车祸事故而歇停九个月的 Uber 无人车又重新上路了,在前排配备有两名安全驾驶员,车身上的广告也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更多的无人驾驶公司正在马不停蹄地推进落地步伐,在加利福尼亚、密歇根和宾夕法尼亚等州都能看见这些无人车的身影,从 Tier 1 供应商德尔福到整车厂福特,从谷歌 Waymo 到吴恩达的 Drive.ai。
这一年,全球主要国家对于自动驾驶的政策开始松动,各大巨头也纷纷加大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
目前美国的科技大公司里,只有 Facebook 完全没有加入自动驾驶战场。下图里,展示了美国其他四家科技巨头,微软、Google、苹果与亚马逊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与收购,其中,绿线代表投资行为,桔色则是收购。
在中国市场,阿里巴巴 4 月份正式宣布了自动驾驶计划,并在 9 月的云栖大会上进一步展示了对于自动驾驶的新思考:车路协同;而腾讯,也在经历了一次重大重组之后正式启动了其自动驾驶项目。
相比于阿里和腾讯,在自动驾驶领域最早布局的百度,在陆奇闪电离职后,通过 7 月的 AI 开发者大会和 11 月百度世界大会,进一步向外界释放了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决心。
Google :目前最领先的自动驾驶水平
Google 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也被认为是目前业界技术最领先的公司。
2018 年 10 月,Waymo 宣布该公司的自动驾驶车辆实现了 1000 万英里路测的目标,这一数字在去年 11 月的时候,还只有 400 万英里。
与此同时,Google 旗下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也给 Waymo 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比如 Waymo 使用 Google 开源机器学习框架 Tensorflow 和机器学习处理器 TPU 来训练神经网络。
目前,Waymo 已经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捷豹路虎都建立了合作,这两家公司今后将采用来自 Waymo 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在商业模式探索中,Google 以及 Waymo 也在努力摆脱共享出行的传统方法。3 月份的时候,Waymo 启动了自动驾驶卡车试点,此举也意味着该公司对于物流的关注,由此也造成了对亚马逊、UPS 等物流公司的潜在威胁。
通过不断的路测以及更具实战意义的出行服务,Waymo 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在不断进化。
苹果 :迷一样的自动驾驶研发
苹果的自动驾驶项目一直是个谜,外界只能通过一些线索去推断整个项目的规模。此前,业界普遍认为,苹果的自动驾驶项目的代号为「Titan」,和其他苹果设备一样,苹果也将自主设计并主导车辆的生产制造。
不过在 2018 年,随着苹果内部团队的更迭,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多方的信息称,苹果对于汽车的首要关注点将是软件。
根据美国加州交管部门的数据,苹果已经拥有了大约 70 辆的自动驾驶路测车队。最近,苹果又和大众合作,将苹果的自动驾驶软件和电池技术应用到大众的面包车里,用于苹果员工在其园区内的通勤。
亚马逊:什么叫“最后一公里”
在电商、零售领域,低价始终是亚马逊的杀手锏,这意味着该公司的自动驾驶布局,还是围绕如何改善其电商、零售的成本与体验。
首先,自动驾驶物流车可以大幅减少人类司机,根据亚马逊之前的预估,自动驾驶物流可以将长途运输的成本减少 50%,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幅缩减「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成本,要知道,在整个物流成本里,「最后一公里」占据了 1/3。
目前美国已经有不少零售商将自动驾驶汽车纳入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过程里,在今年 3 月份亚马逊获得的一份专利里,亚马逊展示了包裹如何从自动驾驶卡车到达「最后一公里」的运输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汽车、无人机或者自行车,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
亚马逊也参与了丰田的概念车「e-palette」,这是一个可以适应多个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车,比如物流运输或者工厂园区里的员工接送服务等。丰田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发布这个产品。
微软:更关注车内联网系统以及汽车增强现实
微软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涉足,大多集中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车内联网系统以及汽车增强现实。虽然微软的 VR 软件和硬件被广泛用于汽车设计和分销,但微软对汽车行业最大的影响是通过 Azure 云平台展开的。
2017年1月,微软发布了基于 Azure 云的联网汽车平台,实现了预测性维修、车内办公、全新导航以及辅助驾驶功能。沃尔沃、尼桑、丰田等汽车公司都和微软合作,使用了这种联网汽车平台,另外,微软也跟尼桑、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合作,在一些车型上装载了 Cortana 智能语音系统。
最近,微软宣布与大众达成战略合作,通过 Azure 云和物联网边缘平台,打造大众自动驾驶云,该技术有望在 2020 年连接 500 万辆新大众汽车。
百度:随着Apollo 的发布,走上正轨
百度的自动驾驶虽然起步最早,但直到 2017 年 4 月,随着 Apollo 的发布,百度的自动驾驶才终于走上了「正轨」。进入 2018 年,随着各地陆续放开自动驾驶路测资格,百度收获颇丰。3 月拿下北京、福建(平潭县)首批路测牌照,4月又获得了重庆的牌照。
5 月陆奇的离职一度又让外界质疑百度的自动驾驶发展方向,而利用 7 月和 11 月的两场大会,李彦宏亲自为 Apollo 站台,也让外界看到了 Apollo 的发展速度。
在中国,百度先后和戴姆勒、一汽、比亚迪(002594)、神州优车达成合作,发布了 L4级 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同时还宣布了 2019 年红旗 L4 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的量产计划。
就目前来看,百度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拥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尤其是其品牌宣传上,百度俨然成为自动驾驶的代名词,这当然是百度自动驾驶品牌建设的成绩,但技术发展与落地速度之间还会有不小的时间差,如何缩小这个时间差,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阿里巴巴:车路协同系统做王牌
与腾讯 与百度相比,阿里巴巴和腾讯「官宣」自动驾驶显然有点晚。阿里巴巴的自动驾驶项目由阿里巴巴 AI 实验室操盘,这支团队在 2017 年推出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打开了中国智能音箱的市场格局。
9 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 AI 实验室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获得杭州第一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依托物流园区展开自动驾驶落地尝试;发布车路协同系统。
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的自动驾驶战略从汽车延伸到道路,这样的思路也将自动驾驶的技术与城市公共投资联系起来,这也算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了。类似的思考也体现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提出的「ACE 王牌计划(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City 的简写)」,将自动驾驶与智能城市、智能道路放在一起。
奇瑞2018发布自动驾驶汽车
在2018消费电子展(CES)上,奇瑞发布了基于艾瑞泽5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该车型搭载百度Apollo 2.0系统,并将在2020年达到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状态。
奇瑞艾瑞泽5搭载Apollo 2.0系统的首期功能,覆盖了自主巡航、车道保持、自主变道以及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全车装配有9个摄像头,4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共同组成360度传感器系统。
在百度Apollo 2.0系统的支持下,奇瑞自动驾驶车型可以实现昼夜简单城市道路情况下的自动驾驶。该系统目前全面支持包括NVIDIA、Intel、NXP、Renesas在内的四大主流计算平台,实现平台全覆盖的同时,也扩展了系统兼容性以及可支持车型。
百度表示将与奇瑞在2020年实现量产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能力,以百度高精准地图为基础,整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ACU计算模块,将实现低成本可量产的自动驾驶技术。
最后,自动驾驶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想让它就此止步是绝不可能,各大企业也在奋力抓紧这个机会,在自动驾驶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汽车有文化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85287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