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等高等学府结下“姻缘”,在电池材料、电芯设计工艺、电池成组技术和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工作,加大科研人才的交流互动,培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业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实现“联姻生子”。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国轩高科获得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的1.17亿的补贴资金,同时公司申请的科技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试点重大专项及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均入选进入公示阶段。这些成果的取得,将对国轩高科未来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人才的“千斤顶”作用。
“联姻生子”背后的人才蓝图
谈到“联姻生子”的初衷,公司董事长李缜这样回答:“实际上,这是贯彻公司‘人才为本’战略,落实‘建分享机制’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李缜指出,高校、科研机构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很多企业破解人才瓶颈的重要选择。我们将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一套与企业人才需求高度合拍的高效平台,建立员工成才、企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中国占据的比例猛增至47%,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产业的爆棚发展使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一路高歌猛进,火爆了整个产业链。
国轩高科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大咖”,在恪守“产品为王,打造行业民族品牌”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短期内跟不上发展节拍的问题。而此次“联姻生子”仅为国轩高科解决人才瓶颈的一个小插曲。
“从整个新能源产业来看,全球都在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创新突破口。而优秀的人才对创新能力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离不开人才。人才需求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为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内能。“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说道。
方建华表示,目前,整车企业对电池的能力密度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动力电池市场打开之后,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生产管理,没有优秀的人才,整个产业就会失去支撑。国轩高科销售额从2010年的1个亿到2015的25个亿,实际上都是靠人才支撑起来的。
而用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的话来说,那就是:“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搞企业,人才就是保障。人才是企业之本,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那么国轩高科的人才建设目标是什么呢?作为国轩高科的“掌门人”,李缜是这样说的,“我们的愿景是专注技术驱动,成为全球能源储存和应用产业的领导者。我们将以此为基准,秉承‘高层施德 中层施才 基层施能’的人才观,建设一流的技术与管理团队,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发展平台,对标行业和国际领先企业。”
实际上,人才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宽领域的积淀过程,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系统思考并解决“如何引人、怎样用人、何以育人、用啥留人”这四个关键问题。那么国轩高科又是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个四个关键问题并为企业乃至行业输入人才动能的呢?
“栽国轩梧桐,引百凤齐鸣,育金牌凤凰,建优越凤巢!”面对作者的采访,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表示,公司正是通过这“四部曲”奏出了企业的人才开发特色乐曲,为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了强劲的“智力引擎”,实现了人才资源的规模效益。
“国轩梧桐”是怎样引凤的?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而栽下什么样的梧桐,引来什么样的凤凰,又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
“要打造安徽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安徽一流的人才,要打造中国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中国一流的人才,要打造世界优秀的企业,那么就需要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在一次月度经营例会上,公司“掌门人”李缜的话语中流程出求贤若渴的情怀。
以事业凝聚人才,是国轩高科纳才的一大特色,也是载“国轩梧桐”的重要途径。站在民族的高度来理解、阐释动力电池事业,是公司始终不变的坚守。
李缜常讲:“我们正在用民族的品牌,全力塑造强大的中国!”公司反复教育员工要以家国情怀来感知当前的工作和事业,因为大家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有了事业的凝聚力,各路人才慕名而至,冲着事业的伟大性、行业的前瞻性,决定在国轩落地生根,吐露芬芳,干出一番天地。
“投奔”国轩高科的不仅有基层工人,还有各路管理精英以及国际一流技术研发人才。像国轩高科美国硅谷研究院的技术总监克里斯、系统工程师塞巴斯蒂安等,均是公司新聘的外籍人才,在行业内有着高深的造诣,并具有国际一流知名企业的从业经验。
目前,国轩高科通过“谋篇布局”“开疆拓土”,成功完成苏州等八大生产基地以及合肥、上海、美国、德国、日本五大研发平台和的布局,并相继实现开工达产,建立了多元化的产品路线和健全的产品研发链。同时,完成了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等多个区域市场布局。在这样的势局下,公司人才缺口巨大,供不应求问题日益凸显。
光有事业的凝聚力还不够,为了吸引更多的精英加入国轩,公司正在深入推行标准化人才管理体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比如,通过实行市场领先的薪酬策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等纳才措施,尽最大努力引进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和高发展潜力的高智力人才。”国轩高科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黄章喜告诉作者。
从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负责人处获悉,目前,公司正在通过“输血式”引才做好工艺、生产、品质、销售、研发、管理等关键岗位的填补工作,通过向新安人才网、前程无忧网、猎聘网、电池英才网等多家大型人才网站、专业人才网站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并通过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层层筛选、测试,最终为企业遴选出合适的人才。
经过一年多努力,国轩高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员工总数已达3257人。专业研发人才近400人,其中硕博人数占50%以上。
[page]
“金牌凤凰”是怎样炼成的?
前些日,国轩高科青岛公司第一批新员工来到合肥总部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参加首批员培训的“准国轩人”达百余人,学历层次包括研究生和本专科等,培训形式独特新颖,内容精彩纷呈。白天军训,晚上理论授课,全方位讲授行业知识、国轩人文理念、技术研发等内容。公司董事长李缜、总裁方建华等高层领导亲自授课。培训结束,公司还对所有“准国轩人”的军训成果及理论学习成果进行一次“大检阅”,通过验收后还要派遣到生产线上进行一周的实习。目前第二批培训工作业已启动。
“这类培训实际上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为了适应企业当前人才的需求,按照公司新的人才战略作出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表示,从目前的成效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通过这样的培训,新员工士气高涨,岗前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对公司人文底蕴的理解也非常透彻。后期,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工作。
作者了解到,近年来,国轩高科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开发内部人才资源,人才供给以内部开发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在内容开发环节,可谓不遗余力,常态长效地固化、深化和强化。
2015年5月,公司正式成立国轩大学,全面负责企业各项培训工作。国轩大学建立了面积达3500平米的培训场地,除了日常培训外,国轩大学还可为公司上下游产业企业进行委托培训,或定向培养人才。国轩大学自创办以来,相继开设多个特色培训项目并取得良好成效。比如,“班组长砺炼营”人才培养项目就是一大特色,通过该培训项目,为各车间班组、工段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企业内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想要把整个工作推入良性轨道,仅仅培训基层员工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国轩高科立足企业发展大局,推进内训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其中,“国轩中高层管理干部研修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培训班授课对象为企业中层及以上干部,培训项目采用系统式运作模式,整个项目跨度两年,过程采用严格的纪律管控及淘汰机制,并采取多样式的学习形式帮助大家学以致用。这对统一管理干部的管理理念,理清管理思路,提升团队管理技能等起到较大作用。
无独有偶,“国轩高科青年干部训练营”也是公司培训工作的一大特色。国轩大学负责人告诉作者,目前国轩高科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及综合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更加迫切。为此,从2014年开始,国轩高科启动了青干营项目计划。青干营学员由综合素质高、工作业绩优秀的员工组成,均是通过部门推荐、领导面试、综合能力测试等层层选拔最终入选。整个项目跨度从2014年7月持续到2017年6月,期望通过第一年基层锻炼、第二年岗位轮换到第三年的领导实践,为国轩培养未来的中高层领导者。
除此之外,公司的其他培训工作也是常抓不懈。公司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分门别类地对员工进行“充电”,如品质管理培训、6s管理培训、精益生产培训、商务礼仪培训、文职培训、IT项目培训等。
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企业,苦练“内功”固然不可缺,但若缺失外部“真气”,会难以打通“任督二脉”。所以,国轩高科在做好内训的同时,也采用“借鸡生蛋”等良策推进培训成果的快速转化。
前不久,国轩高科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办学基地揭牌暨冠名班授牌开班仪式的现场。300余名首届冠名班学员见证了这一时刻。本次开办的冠名班涉及安职院4个院系6个班级,所有的课程均是紧密结合国轩高科业务发展需要而量身定制,并全部纳入学分,同时公司还专门设立了奖学金,旨在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司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打造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的人才队伍。“国轩高科人力资源总监贾独俊告诉作者。
贾独俊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安职院开展员工在职学历教育合作,为公司广大员工提供在职学习提升的良好平台。该合作项目分为专科班和本科班。公司还结合国家有关政策为每名学员提供50%的学费补贴。
“无论是企业内训也好,‘借鸡生蛋’也好,实际上,这些工作都是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为企业长远战略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储备的重要抓手。”方建华坦言。
优越“凤巢”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凤巢建好了,凤凰也引进来了,可如何把凤巢打牢、固好,让凤凰放下包袱在此安家,找到更多的获得感,促使真正的人才成为企业的主人,这同样是一个需要系统思考的实际问题。”方建华告诉作者。
方建华指出,增强员工的获得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
技术人才来说,在给予他们获得感的同时,促进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把技术转化为物质方面的产品,把产品转化为商品,而这本身就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认可,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会觉得有成长空间,这才是更大的获得感。
那么国轩高科又是怎样增强员工获得感的呢?作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公司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是非常大的。实施“惠员工”政策,建立分享机制等都是国轩高科增强员工获得感的有力举措。
为拓宽员工的晋升空间和成长空间,促进企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队伍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国轩高科始终坚持培养和晋用土生土长的本土精英,对企业内部的中基层重要岗位实行内部竞聘机制,目前公司内部竞争机制已经迈向规模化、高效化轨道。
作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公司出台了《员工晋升实施办法》。今年3月底,人力资源部在合肥工厂、工程研究院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通过笔试、实操、资格审查及公示等环节的严格考评,完成了合肥工厂一线员工晋升考评与聘任,选拔出中级技工31人,初级技工67人。
“公开竞聘管理岗位不仅实实在在拓展了员工晋升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广大员工践行工匠精神,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国轩高科合肥工厂负责人坦言。
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是国轩高科深化“惠员工”项目的一项新的有力的举措。今年年初,公司发布了《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限制性股票授予完成的公告》,标志着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首批股权激励计划顺利完成。
国轩高科副总裁王勇向作者介绍,根据最终确定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向160余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1400多万股,受激励均为公司实施本计划时任职的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等。
“此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吸引、激励和稳定公司的管理团队以及核心人才,增强公司凝聚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后期还将逐步实施第二批、第三批等。”王勇如是说。
“祝贺在座的各位成为公司的股东,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我要给大家打工了!”在股权激励仪式上,董事长李缜饱含深情的话语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李缜说道,通过股权激励,希望大家的心能有所归属。国轩的发展一方面希望能为客户创造优秀的产品,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更要回报我们员工的努力。公司在快速发展,希望我们的员工也能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为提升公司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公司还结合实际,专门制订了企业知识产权激励办法。”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杨续来告诉作者,激励范围包括员工职务发明创造、员工科技论文、软件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如等,对创作人进行丰厚的奖励,同时对知识产权及其实施效益应计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技术档案。这对鼓励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国轩高科在了解员工思想动态,理顺员工价值差异,统一文化理念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多次员工满意度调查活动,调查对象涵盖生产、研发、职能、营销等板块所有部门,内容包括职业发展、部门协作、薪酬绩效、后勤管理等9个维度45个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员工整体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员工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
“目前,公司的‘惠员工’政策仍在进一步推进中。员工免费就餐、免费住宿、发放工装等项目自实施以来,始终都在不断优化、改进中。职工子女幼儿园、员工福利房等建设项目早已提上日程并相继启动。”公司分管行政工作的副总裁叶要武告诉作者。
“我们要让员工充分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要让每一个国轩人活的有尊严。”这是公司董事长李缜在一次大会上的着重强调的一句话。如今,李缜的话语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经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立体化完善,全方位优化,目前,公司员工流失率较往年大大减少,在人才“内能”的推动下,公司取得的成果颇丰。截止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五百多项,授权专利近三百项,专利成果覆盖到正极材料的制备以及电池的制备技术、成组技术、筛选技术、PACK技术和原辅材料设计等电池制备与应用的全过程。公司承担了三项国家“863”重大课题项目,参与了三项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先后通过ISO9000等“三标一体”认证和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被评为合肥市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单位、合肥市最具成长性企业、安徽省环境保护创新试点单位、安徽省“三高”企业、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聚焦公司远景战略,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率,力争5年内打造成国内新能源行业的标杆人才队伍,10年内成为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相信在国轩高科人才“千斤顶”的支撑下,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4194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