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鹏和埃安周末官宣,汽车价格大战继续升级
第一电动报道,3月3日,小鹏汽车和广汽埃安官宣降价,这场史无前例的汽车价格大战继续升级。自2月19日比亚迪发动价格战以来,相继官宣降价的汽车品牌已达13个,分别是:比亚迪、吉利、哪吒、大众(南北)、长安、奇瑞、飞凡、智己、现代、特斯拉、零跑、小鹏、埃安。没有官宣降价的品牌,也在市场终端启动了优惠措施。
2、英伟达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黄仁勋称通用人工智能有望五年内到来
东方财富消息,英伟达上周五盘后市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盘后股价为822.79美元/股,上涨4%,公司市值为2.06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微软和苹果的第三大美国公司。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在五年内到来。
美国当地时间3月1日,黄仁勋在参加2024年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峰会时表示:“按照某些定义,AGI可能在短短五年内到来。”当被问到“创造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计算机需要多久”这一问题时,黄回答说,答案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定义”。若对于上述计算机的定义是“能够通过人类测试”,那么通用人工智能将很快到来。
黄表示,虽然目前市场上对芯片有更多需求,但随着时间推移,芯片性能也会提高,这将限制市场所需芯片数量。“我们将需要更多的芯片公司。但是请记住,我们也在极大地改进AI的算法和处理方式。”
国内资讯
1、乘联会:1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份额占全世界66%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3月3日发文称,2024 年 1 月,我国汽车销量 671 万台,新能源汽车 106 万台,在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达到了 66%。2024 年 1 月,全世界纯电动车的占比达 10.1%,插电混动是 5.6%,混动车占比 6.2%,油电混动的占比有所提升。
乘联会预测,2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预计环比减少 43.5%;新能源零售预计环比减少 43.0%,新能源渗透率约 33%。
上海市商务委公布了新一轮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置换政策。根据政策,上海将延续2023年标准,换车最高10000元的购车补贴继续,买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最高1000元补贴延续。
3、吉利董事长李书福:2024年稳中求进,目标增长20%
证券时报3月3日消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 访时表示,要稳中求进,2024年,吉利控股集团按照增长20%的规划安排生产和销售。
他解释说,吉利不会轻易地不生产传统汽车了,要把传统汽车生产好、研发好,无论是技术、质量、成本、服务都要做好,这个就是稳。在新能源领域,电动、混合动力、甲醇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开发方面也不能落后,这就是稳中求进。吉利控股集团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盈利结构在2024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4、比亚迪元PLUS荣耀版今日上市
汽车之家3月3日消息,比亚迪旗下紧凑型SUV——元PLUS 荣耀版将在3月4日上市。根据陆续推出的荣耀版车型来看,新车将针对配置进行升级,并在入门价格上进行下调,作为参考,现款元PLUS共有10款在售车型,售价区间为13.58-16.78万元,预计荣耀版车型将突破11万元。
5、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呼吁确定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产权
时代周报3月3日消息,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指出, 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非个人信息的边界模糊与权属不明,将不利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导致车企等不便对相关数据进行合法充分的处理和使用,不利于相关数据由‘数据碎片’的分散化向‘数据粮仓’的集约化转变,不利于技术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朱华荣建议,一是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车辆自身及零部件工况类数据,道路、天气等与外部环境有关的数据,无法识别到具体个人,应不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而车控类数据及应用服务类数据中的不同数据与个人的关联性存在很大差异,需要从立法层面进一步予以明确。
二是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建议进一步在汽车行业落实《数据二十条》规定的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立的数据产权规则,促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6、覆盖36城,极氪001高速NZP新解锁6座新城市
极氪汽车官方微博3月1日消息,极氪001 将开通长沙、沈阳、武汉、西安、郑州、厦门6城高速NZP服务。自此,共有36座城市正式开通极氪001高速NZP服务。同时极氪宣布,3月底极氪001高速NZP将覆盖60座城市,二季度内,将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
国际资讯
1、报告称AI威胁工作论被夸大:因部署维护成本高,影响不会那么快、那么广
IT之家消息,MIT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CSAIL)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现阶段人类并不需要担心 AI 会抢走其饭碗,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影响。
报告指出,在媒体的广泛报道、用户的深入交流下,夸大了“AI 威胁论”,实际上由于企业实施成本过高,在短期内并不会威胁到大部分工作。这项研究与其他预测背道而驰。例如,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人工智能可能会使整个劳动力市场 25% 的工作实现自动化;麦肯锡(McKinsey)分析师认为,到 2055 年,几乎一半的工作都将依赖人工智能。
2、OpenAI回应马斯克诉讼:其因个人恩怨而起诉
IT之家消息,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周四晚间起诉他十年前参与创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 OpenAI,此举震惊业界。据最新报道,周五晚间 OpenAI 向员工发送了一份备忘录,驳斥了马斯克的指控,并对其提起诉讼的原因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马斯克在诉讼文件中表示,OpenAI 违背了协议,不再像非营利组织那样开发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他指控该公司现在正在开发软件服务只是为了给微软赚钱,而微软此前向 OpenAI 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并利用 OpenAI 帮助其开发 Copilot 等人工智能产品。
据 CNBC 报道,OpenAI 首席战略官 Jason Kwon 在周五向其在职员工发送了一份备忘录,对马斯克的诉讼做出回应。Kwon 在备忘录中写道,他认为马斯克的诉讼源于个人层面的问题:“我们认为诉讼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埃隆后悔没有继续参与公司发展…… 看到埃隆对一家他帮助创立的公司采取这样的行动,尤其考虑到他与你们中仍在为这一使命奋斗的人们密切合作过,这令人非常失望。”
马斯克于 2015 年与他人联合创立了 OpenAI,但于 2018 年离开了董事会。Kwon 在备忘录中声称,在那之前,马斯克曾要求对公司拥有“完全的初始控制权和多数股权”,并想要将 OpenAI 与其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合并。
自从离开 OpenAI 后,马斯克在多次公开场合和采 访中表示,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对人类文明构成威胁。据报道,Kwon 在员工备忘录中为 OpenAI 辩护,称公司仍然致力于让其产品 “造福全人类”。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MANU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21152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