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GNEV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的2018未来汽车展暨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在上海嘉定汽车会展中心盛大开幕,Roadstar.ai首席战略官那小川在以“连接无人驾驶的未来与现在”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未来出行服务车辆要满足三个条件: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功能;有最好的用户体验;成本。
Roadstar.ai首席战略官那小川
在那小川看来,在无人驾驶方面,中国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复杂路况开发专有技术,因为对比中国和硅谷可以了解,中国道路拥堵,行人乱窜马路。美国则是结构化的道路,基本上只有车,如果有行人也遵循严格的红绿灯穿行。
Roadstar.ai作为一家专注于完全无人驾驶的初创公司,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去年12月份在硅谷完成了世界顶级技术水平的路测,今年3月份实现首次路测,今年5月完成无人驾驶行业最大的A轮融资。
另外,Roadstar.ai的感知效果在国际知名无人的驾驶的Cyclist榜单上拿到了第二名和第三,而比如像百度、谷歌等,他们位列于第9名,第14名。
目前Roadstar.ai在深圳已实现大概超过10公里、30分钟的完全无人驾驶路测,同时实现了在深圳大学城方圆10平方公里任意点到点的无人专车试运行。今年Roadstar.ai预计把无人驾驶测试车辆的数量增加到大约50辆,大约会在今年8月左右拿到两个比较主要城市的牌照。
以下为那小川演讲实录:
大家好,Roadstar.ai是一家专注于完全无人驾驶的初创公司,创立了大概一年时间,跟在座的前辈比还是初出茅庐的企业,我今天谈一下,自动驾驶在全球的现状和未来。
我负责Roadstar.ai的对外合作和投融资、财务,帮助公司实现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这是公司的介绍视频,内容是在深圳路上进行的实际路测,大家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典型的路况是怎样的。
Roadstar.ai在深圳进行全中国最难的无人驾驶公开路测,有资金和场地。目前Roadstar.ai在深圳已实现大概超过10公里、30分钟的完全无人驾驶路测,同时实现了在深圳大学城方圆10平方公里任意点到点的无人专车试运行。
今年Roadstar.ai预计把无人驾驶测试车辆的数量增加到大约50辆,大家到深圳北站的话会看到我们的车。中国的路况跟美国硅谷相比有非常多的挑战,尤其是对我们来说难的不是车,是行人、单车、摩托车、送外卖的车,因为他们的行为很难预测。
在对行业看法方面,首先,Roadstar.ai认为智能化是门槛特别高的行业,因为它需要非常多的技术,比如AI技术。全球有中美日欧四个阵营有实力参与无人驾驶这一领域的竞争,中美相对领先,当然中国是最领先的。它的特征是,美国开始的早,是科技公司在领导这个行业;在中国也是类似的,百度是最早做无人驾驶的,包括滴滴、腾讯。特征是,从事者大多来自于谷歌、特斯拉、百度、苹果等,是科技公司的背景,但没有太多人来自于传统整车厂;欧洲的无人驾驶行业则由整车厂领导,这是很大的差异,今天中国在无人驾驶的行业站在非常好的位置,像深圳的复杂路况的处理上,中国比美国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强。无人驾驶几乎可以改变所有的东西,一旦实现,方向盘将不再被需要,整车需进行全新设计,像NIO EVE一样,给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和硅谷路况不太一样,中国道路拥堵,行人乱窜马路。美国则是结构化的道路,基本上只有车,如果有行人也遵循严格的红绿灯穿行,因此中国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复杂路况开发专有技术。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十分支持,最近大家看到李克强总理跟德国的默克尔总理乘坐了宝马的无人驾驶车,工信部苗圩部长也签订了大项目,中日加强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等,可见中国政府对于无人驾驶的重视程度可谓史上最高。
在实际动作方面,从政府层面看,中国有无数的无人车小镇,同时五个城市发布了路测的准入标准,已有一些企业拿到了路测牌照,Roadstar.ai大约会在今年8月左右拿到两个比较主要城市的牌照。
接下来讲一下Roadstar.ai在无人驾驶落地方面的想法。Roadstar.ai的目标首先锁定在中国南方地区,提供无人驾驶专车服务,第一个点可能是深圳,第二个点或落地在上海。
选择南方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南北路况差异比较大,一开始放眼全中国,需要处理下雪等寒冷天气,这对于现有阶段来说比较困难,因此Roadstar.ai先限定一些范围,这是为了加快无人驾驶服务落地。
Roadstar.ai的无人专车服务在海外的名字是出租车机器人,现在有6家以上的公司要做出租车机器人,比如丰田和软银,法国的无人大巴公司,新加坡类似公司等等,因此无人专车和无人大巴是现有阶段大家普遍接受的商业模式。
Roadstar.ai有3位创始人,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绩,去年12月份在硅谷完成了世界顶级技术水平的路测,今年3月份实现首次路测,今年5月完成无人驾驶行业最大的A轮融资。
Roadstar.ai深圳路测视频
Roadstar.ai无人车夜间路测视频
Roadstar.ai雨天路测视频
这是Roadstar.ai做的产品,有五个激光雷达,六个摄像头,三个毫米波雷达,与量产车伙伴们传感器相比,数量多很多,也贵很多,Roadstar.ai的目标是朝着L4完全自动的无人驾驶努力,而不是做自动泊车或ACC,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目标。有很多造车行业的前辈说激光雷达太贵了,消费者不能接受,还有不耐寒、不耐用等问题,现在Roadstar.ai朝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前进。
Roadstar.ai有两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Heterosyc和Deepfusion。我们用了四个传感器,每一个观测都是独立的,激光雷达跟摄像头跟毫米波雷达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做同步标定,这是Roadstar.ai做的非常好的核心技术,得到了国际顶级市场的认可。这是Roadstar.ai技术的演示,这个线是激光雷达,投影到投像上面,可以观察一下边缘没有多余的线出来,包括像护栏,像素级的同步,这是传感器深度融合技术。
还有基于深度学习对物体的识别,主要是动态物体的识别,比如车、人、单车、红绿灯,最近Roadstar.ai升级了传感器方案,距离可以做到更远,大概100米开外。虽然Roadstar.ai识别时显示是方框,但里面是通过激光雷达完整描述车的形状,是通过激光雷达的扫描作为一个多边型进行识别,即使很远的红绿灯也可以清晰看到,甚至比人看的更远。
Roadstar.ai的感知效果在国际知名无人的驾驶的Cyclist榜单上拿到了第二名和第三,比如像知名百度、谷歌等,他们位列于第9名,14名,23名。Roadstar.ai基于传统的激光雷达,跟传统的激光雷达还有价格优势,纯激光雷达大概30万元以上。Roadstar.ai预测2020年总成本可控制在5万人民币以内。我倒不认为这应该和卖车做对比,而是跟司机一年的整个成本做比较,比如一线城市的出租车司机成本大概在十来万左右。另外,Roadstar.ai认为整套系统的上线在未来三年,30多万是它的上线,超过这个数额,即使是无人驾驶也没有任何收益,而这是完全可达的目标。
作为做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Roadstar.ai希望未来有机会跟在座所有的新造车朋友们进行深度合作,一起定制一款为了出行的车。滴滴跟大众已经在定制这样的车,Roadstar.ai认为未来出行的车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实现无人驾驶。像手机能够打电话一样,这是一个基础功能。
第二、最好的用户体验。要重新定义车辆,变成无人驾驶车以后,沙发、内部硬件等要重新定义。
第三,成本。当无人驾驶专车大规模普及时,行驶里程会增多,可能三年就报废,要考虑现在一些汽车配件是不是可能用5年、10年,可能用4年就可以了,因为用3年必然报废。这是一个预设的事情,这件事情需要在座朋友的帮助,Roadstar.ai希望有机会能够跟大家一起来探索、探讨,共同设计一款为未来出行服务的车。
谢谢大家。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宋爱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72242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