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技术
  4. 中汽中心龚进峰:现在是无人驾驶技术新的发展机遇

中汽中心龚进峰:现在是无人驾驶技术新的发展机遇

2017年5月16日~18日,“2017年第五届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下称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龚进峰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及测试评价研究“为主题,系统介绍了以汽车电动化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技术体系发展现状,详细介绍车道线保持、碰撞预警、轨迹识别等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协同控制技术等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开发要点,智能网联标准制定进展及趋势,并具体分析了雷达、摄像头、车载网络通讯设备等关键部件测试评价要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龚进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龚进峰

据了解,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主办,中汽中心汽车试验研究所、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联合承办,常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钟楼区人民政府、常州市汽车行业协会合作协办。

以下为中汽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龚进峰大会演讲实录: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测试评价的研究,目前尚在发展过程中。辅助驾驶的一些功能测试评价,目前已基本成熟,但就无人驾驶车来说,全球都没有一个严格的评价体系。

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报告。首先是技术体系,图中是美国NASA关于智能车的等级划分,分0到4级五个等级,第一级只有预警,没有智能化;第二等级是有单一功能的智能化;第三级,在限制条件下或者结构化道路条件下,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第四级是完全的无人驾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对网联汽车有一个等级划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网联辅助信息交流,第二等级是协同感知,第三等级加上了一些控制功能,即协同决策和控制。图中是一个技术体系,这个表是中汽中心牵头成立的国家智能车辆产业技术联盟。

其次是基础支撑平台,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没有智能化的道路做支撑,无人驾驶车很难实现;二是零部件的支持,车的智能化首先要有智能化的传感器,环境感知要感知的透;三是标准法规,包括测试评价体系等的支撑;四是技术体系需要整车集成技术的支撑,实现不同等级车的集成,包括像无人驾驶技术的共性技术,路径的决策规划,局部路径和全局路径的规划辅助驾驶技术,底盘控制驾驶模型,人力交互感知技术等。

然后是从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三个层面上来研究。车自身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比如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一般探测的距离是150米到200米,超出范围感知要使用网联技术和V2X的技术来实现,把车感知的环境半径大大延伸,是V2S。

V2S的技术里边有两个通讯协议,主流的依旧是DSCR,国内基本是基于4G搞F1。未来 5G技术能够普及,将是一个全球统一的技术,并且如果5G技术实现,通讯模式或是一个主流方向。中汽中心成立了智能网联标准化的分技术委员会,或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工作:一个是智能汽车、智能控制和自动驾驶领域,会有一系列标准推出;另外是车载智能网联技术领域也会推出技术标准,并且有专业化标准组织来负责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标准体系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标准,二是通信规范的标准,三是产品与技术应用标准,四是信息交互、界面接口等方面的相关标准。

那么如何去做测试评价?这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基于事故和场景的分析,第二个是系统性评价,最后是做整车级的评价。

从通讯角度看,因为现在美国的频段是5.85到5.925,欧洲也是这个范围,中国基本上还按照LCV方式再往前走,基于4G或4.5G或5G上面努力去走。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基础研究存在的很多薄弱环节,标准体系核心技术体系不完善等。解决方式首先是提出用产学研用这么一个协调的生态系统来搞,其次是加强V2X无线通讯系统的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加快中频谱资源的规划研究和开发。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电磁兼容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电动车电池电容存在着很多瓶颈问题。因为智能网联加了那么多无线通信的东西,再加上多个传感器,电芯兼容问题肯定会非常严酷,也是车辆网联化要面临的问题,目前中汽中心在电磁兼容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主动安全测试方面,首先是纵向辅助类测试,包括测ACC、TEW、WAB,横向测试这块,lEDW车道保持等,稳定性测试主要是ABSEFC测试,可按照作用机理来分类;第二个分类模式是主动安全,一种是测试结果分类,二是基于场景,比如这种场景出现概率会有多大;另外一种是基于功能的措施。

全球无人驾驶,典型的是美国MACT在做。中汽中心现在也正在构建一个智能化环境,目前是一个600亩的封闭化智能环境,有四辆无人驾驶车做测试;另外在做一个布式的平台,目前已构建15个场景。现在无人驾驶车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希望中汽中心给行业从事智能车研究的技术人员展开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谢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jishu/5212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