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造车公司有将近 100 家,这是北京车展期间,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披露的数据。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游绕不开的 Tier 1,博世对中国汽车行业的过热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式的先知先觉。
中国需要这么多汽车品牌吗?答案不言自明。正如很多行业人士预测的那样,这场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过后,最终能活下来的企业不会超过 5 家。
一场惨烈的淘汰赛很快会上演:头部公司做全尺寸大七座 SUV、融资少一些做 B 级 SUV、实力弱点做紧凑型或小型 SUV。加上传统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大干快上的 SUV 车型,这么多家企业马上就要在中国近两年增速最快的 SUV 市场拼得头破血流、艰难求存。
主攻 SUV 市场,这是一个正确安全的选择,却也是一个偷懒的选择。这样的大环境下,那种看似冒险、针对细分市场定义的产品应该引起更多关注,比如我们今天要谈的清行 400。
不做北上广?
如果你是一家新造车公司创始人,确立一个集智能、电动于一身的 SUV 产品战略是最容易打动投资人的,如果可以支持网联和共享就更好了。
就像上面提到的,这波新造车浪潮里大概有 90% 的公司都是这么干的,清行 400 也是一款 SUV,但用户画像跟几乎所有新造车公司都不太一样。
清行的策略是:瞄准三四五线城市的蓝海市场,做不一样的消费升级。
为什么要绕开北上广?竞争激烈当然是一个因素。更本质的原因在于,盯着北上广做产品很容易迷失:这是一个政策驱动、牌照驱动的市场,消费者面临的不是如何选,而是根本没得选。
抛开政策因素,让电动车和燃油车在纯粹的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即使在电动车产销量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国,围绕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产业链距离真正的商业化普及仍差临门一脚。在综合体验的比拼上,除了具备先发优势的特斯拉,当下的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燃油车。
所以未来两年的市场环境是这样的:超过 100 家电动车企在北上广厮杀,而在补贴退坡、牌照不设限的全国大部分地区,电动车真正的对手是燃油车。
这也是为什么,清行汽车围绕应用场景做产品、扬长避短对标燃油车,反而有机会出奇制胜。
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需要一辆什么样的电动车?
不要 ADAS、不要智能车机……统统推倒重来。
经济
便宜是做低端市场亘古不变的第一法则。对应到做产品上,一是成本控制能力、二是综合使用成本(TCO)优化能力。
成本控制层面,清行没有从零开发新平台,而是基于一汽森雅 S80 平台研发了三电动力总成,同时尽可能的做了轻量化。这里多提一句,清行创始人、CEO 张华坤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清行之前他做过特种工程车辆的研发生产。整个清行团队本身就是做汽车出身,对这个行业的成本控制、项目管理有职业敏感。
清行 400 作为一款六座纯电动 SUV,基础配置包括
规格 4148mm/1680mm/1740mm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 305 公里
最大功率 60kW 的永磁同步电机
45.5 kWh 电池组
1h 充至 80% 电量的快充
最重要的:补贴后 7.98 - 8.38 万元的价格区间。
接着说综合使用成本上的优化,因为动力总成的简化,电动车在能耗、维修、保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特斯拉 Model S 比 BBA 的同级车在综合使用成本上一定低一个级别。
下面说说清行团队的取舍,比如上面最大功率 60kW 的永磁同步电机,这个小电机搭配清行 400 的大车身最高行驶速度为 102 km/h、45.5 kWh 的电池组续航里程为 305 公里。
这些数据如果写在融资的 BP 中,一定没有「百公里加速 5 秒、续航超过 500 公里」来得漂亮,但电动汽车行业人士都知道,电机功率越大,能耗越大;电池组越大,价格越高/车重(能耗)越大。
张华坤反复提到围绕场景做产品,产品到底要 To C(消费者)还是 To VC(风投),是很多创业公司没有想清楚的问题。
极致的围绕用户做产品的结果是:清行 400 百公里用车成本只有 8 元。
场景
清行 400 定义的是什么样的用户?
官网有一个小细节:关于内部空间的介绍特意提到了它的载物能力。这款车支持人货两用,官方的说法叫「宜家宜商」。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空间优势,清行 400 的后两排座椅还支持折叠拆卸。
有人会很费解,为什么要用 SUV 载物?直接买一辆货车不好吗?其实清行 400 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了:电动版的五菱宏光。
五菱宏光是什么车?这个兼具商用车和乘用车跨界定位的低端 MPV 车型创造了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销量奇迹。2014 年的巅峰期五菱宏光系列创下了月销 8 万辆的成绩,当年以 75 万辆年销量问鼎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
五菱宏光是综合成本、性能、实用性、围绕场景做产品平衡得最好的经典车型。这个消费者群体把车视为家庭生产、生活的刚需工具,同时因为高频用车,这一群体对拥车成本也极度敏感。
然而基于通用在燃油动力总成领域的积淀和很好的市场表现,五菱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转型做电动车。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经济性是电动车相对同级燃油车非常重要的一面,定位在对使用成本敏感的低端市场又放大了这一特质。所以清行 400 就是张华坤抓住时机、刺穿低端商乘两用车市场的尖刀。
生产&销售
关于清行和传统车企的关系描述,张华坤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挑战的是产品定义和迭代速度,不是制造过程、质量体系。”
清行选择跟一汽合作生产清行 400。在一汽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调试,调试后的生产线完全可以满足清行 400 的生产需求。考虑到产品定位,清行 400 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车型工艺,一汽现有的代工资源可以满足清行的品质要求。
不过张华坤强调,采购、质量、物流等都是清行团队负责把控的。
既然提到产品定位和品质要求,不妨多谈一句清行的取舍:比如说清行 400 可以用 60kW 的电机(大约 82 马力,完全对标五菱、宝骏车型),但是在电池的高温高寒火烧等 12 项极限安全质检上,一步都没法省,8 年 15 万公里的质保与特斯拉相当。
下面说销售,是清行和其他新造车公司又一个大相径庭的业务思路。
常见的做法,新造车公司一定会自营门店,全面掌握销售端。清行的策略是,最好把加盟制线下店开到消费者家门口,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对全中国的汽车市场进行全面的渗透。
这种终端精致小店面积被控制在 100 平 - 500 平之间,由清行进行统一管理。在利润分成上,清行做了很大让步,确保加盟商能快速盈利、保证忠诚度。同时加盟商也会充当清行和用户的桥梁,保证清行能收到来自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因为利益绑定,加盟商还负责地推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充分挖掘市场需求。
换句话说,清行采用的是 OPPO vivo 式的销售布局。
类似的错位竞争打法并不多见,所以清行 400 的受欢迎其实是可预见的。6 月 15 日的清行经销商大会上,150余家经销商在看过产线和样车后与清行签下了 4860 台订单。
不过,清行对经销商的扩张仍然不满意,张华坤追求的是病毒式扩张。清行的规划是,到今年年底签约 150 家一级经销商、450 家二级经销商,在此基础上再发展 1000 家经销商网点,共计 1600 家经销商网点,将销售网络全面下沉到县区、乡镇。
观察了太多打法高度雷同的新造车公司,清行的不走寻常路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对于受众庞大的蓝海市场,怎样才能跳出大众、通用、丰田这些巨头都认可的智能网联大势,做出「匹配」的产品而非「正确」的产品。
洞察消费者需求,切中用户体验痛点做产品,这一点非常关键。特斯拉从高到低的产品战略引发的变革是渐进式的,然而,自下而上的变革往往来得更加猛烈。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清行 400 是否会成为引发国民车电气化变革雪崩的那片雪花。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42号车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4524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