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的有很多,从各行业跨界来造车的也不少。不过,在造车新势力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的当下,还能引起各界如此强烈关注的,恐怕只有贾跃亭的造车梦了。
6月25日,恒大健康的一纸公告,宣布正式入主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Faraday Future(下文简称FF)。恒大集团以67. 46 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恒大正式入主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FF。
在恒大集团正式入主FF后,恒大方面将委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担任Smart King公司的董事长。根据公告内容显示,早在2017年11月30日,香港时颖公司与以贾跃亭为代表的FF原股东以合资模式设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时颖出资20亿美元获取合资公司45%股权,而FF原股东以FF拥有的技术资产及业务入股,获取合资公司33%股权,而剩余22%股权将作为股权激励预留给公司管理层。
根据合并协议,时颖已支付8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剩余12亿美元投资将于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之前各支付6亿美元。根据贷款内容,恒大将向FF提供67.5亿港元的无抵押贷款,为期三年,贷款利率为7.6%。
随后,FF官方宣布,20亿美元首轮融资已获得美国政府审批,创始人贾跃亭先生亲自出任全球首席执行官(CEO),他将和现有管理团队继续负责FF的各项业务运营。FF将采用AB股模式,贾跃亭作为创始人和CEO享有“ 1股10票”的权力,和多数董事会席位,努力确保FF创新使命与愿景的实现。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玩笑称“贾跃亭终于能够回国了”。恒大入主FF真的能拯救贾跃亭的造车梦么?各行各业的大佬们都加入进来的新势力造车的未来,又究竟何时才能来呢?
恒大能否拯救贾跃亭的造车梦?
“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
这是2015年,贾跃亭在其造车PPT中令人热泪盈眶的呐喊。可时至今日,梦想还没实现,窒息性的打击却屡次出现。关于贾跃亭的造车之梦,通常在各种电视剧里才有的一波三折的狗血剧情,统统发生在了贾跃亭和FF之间,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恐怕在合适不过了。
2014年12月,贾跃亭通过微博正式对外公开“SEE计划”,宣布其造车之路的开始。2016年4月,乐视首款概念样车亮相,在车旁介绍的贾跃亭几度哽咽,让人觉得他的造车梦几近达成。
然而2016年10月,乐视概念车LeSEE Pro并未如约而至,贾跃亭再一次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甚至有媒体称乐视汽车是一场庞氏骗局,资金链一度断裂。贾跃亭也于2017年7月出走美国。
时至今日,就当所有人都觉得贾跃亭的造车梦即将破碎的时候,恒大集团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大概也意味着重新拿到融资的贾跃亭即将“卷土重来”。
法拉第未来FF是贾跃亭2014年在美国加州创立的,曾被认为是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但随着贾跃亭及公司资金链风波,FF的推进被迫停止。恒大入主FF后,Smart King公司的股权结构为:恒大占股45%、FF原股东占比33%,而剩下的22%股份则将“预留作为根据股权激励计划配发予雇员的股权”。
而Smart King全资持有“FF美国”和“FF香港”,而此前备受关注的广州南沙生产基地则由FF香港全资持有。
恒大入主FF给贾跃亭带来的了资金,但与其说恒大入主FF是为了拯救贾跃亭的造车梦,倒不如说是恒大与乐视双方各取所需。目前恒大急切需要转型,随着恒入主FF成为第一大股东,许家印也由此从房地产跨界进入了新能源造车业。而造车需要资金,完成了FF的20亿美元融资,贾跃亭的造车计划也逐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不顾一切也要实现造车梦的贾跃亭,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如今,重新拿到融资的贾跃亭再次“卷土重来”,恒大能否拯救贾跃亭的造车梦?贾跃亭的造车梦最终又能否成功?一切就要看能否实现在2018年底实现FF量产的目标了。
地产大佬们为何也纷纷造车?
恒大集团通过67. 46 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这就意味着恒大正式入主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FF,也标志着作为地产商大鳄的恒大集团开始正式打入汽车行业。这意味着恒大开始造车,但恒大早就不是第一个跨界造车的地产商了。
2017年12月,华夏幸福出资3.3亿元收购合众新能源近53.4%的股份,华夏幸福100%控股的拉萨知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其最大股东,王文学成为合众新能源董事长。2018年6月1日,合众新能源就发布了其汽车品牌———NETA哪吒汽车。
同年12月,伴随着宝能集团、奇瑞汽车、观致汽车三方的联合宣布,宝能也投资65亿元而持有51%的股份,正式成为观致的大股东。2018年3月,宝能董事长姚振华还在观致汽车的经销会上宣布,自2018年起,宝能集团将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连续投入五年。要知道,如此巨额的投入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
地产大佬们明明造房子造的好好地,如今却都纷纷想搭乘新能源这班“顺风车”,开始造汽车。究其原因,有关人士表示,“从多元化投资的角度看,当前很多房企涉及到矿类、白酒类,其实都是暴利行业。但投资多半是失败的。而汽车行业作为未来比较大宗的消费品,本身产业升级和更新的力度大,是中国制造2040战略中的重点产业,类似企业投资和国家发展战略吻合,也是后续此类企业寻找新业绩成长点的重要体现。”
对于地产商来说加入造车行列无疑是为其开辟了一条新路。一方面,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大浪淘沙”的混战时代,尽早占据制高点,才能在之后的市场中占领一席之位;而另一方面,地产商通过新能源产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拿地难、价格高的问题,推动其原有的房地产业务的发展,获得更为可观的利润。
正因如此,才有越来越多的地产商,想跳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片前景广阔的新蓝海。房产商为车企带来资金,更好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事件无可厚非的好事。不过,这也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在未来谁能存活谁又会被“拍在晒摊上”,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实现跨界的造车梦,谈何容易?
比起一些快消品、食品或是制造业,汽车领域是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玩转,它更像是一个未知数。但即便是如此,国内近年来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所带来的巨大的红利蛋糕,同样诱惑着每一个人。所以不仅地产大佬,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大佬们,都纷纷按奈不住想来分一杯羹,做起了造车的营生。
从2015年起,汽车行业有了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味,不断地有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并且,有了乐视和其他互联网造车的教训,当下的跨界造车不再强调造车本身,而是通过主动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的方式造车。
中国电商第一大巨头阿里巴巴同上汽合作,跨界做起了新能源车荣威;腾讯也投资蔚来汽车,还在2017年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权;一直做电器的格力造起了银隆新能源车;百度联合江淮汽车推出了级别可达到L4的自动驾驶车辆;京东联合上汽大通打造无人轻型货车EV80;就连一直专攻技术的华为也被传言加入了跨界造车阵营。
这些遍地开花的造车新势力,目前为止已经突破60家,并仍在不断的增加。从去年的集中爆发,到今年开始推出产品,但是就目前来看,大批量交付的问题依旧是造车新势力绕不过的痛点,就算是已经上市蔚来、小鹏和威马也不例外。
原计划3月交付的蔚来ES8,一直推到如今还没能大批量交付;承诺9月30日向用户交付的威马EX5,同时计划2018年交付1万辆车的威马,前不久又发生了退订事件;小鹏汽车的产品矩阵已从G1更迭至G3,但量产问题却仍然扑朔迷离。
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造车梦,但是做梦容易,实现梦想谈何容易。如今,量产问题摆在造车新势力面前,这意味着一场竞技、一场淘汰、一场生死考验已经到来。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谁能率先越过这道生死劫,谁才能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
不论是利益的趋势,还是似乎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造车之梦。总之,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来参与造车,打破了传统汽车行业的束缚,为整个行业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资本,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但到目前为止,仅有几家造车新势力交付了为数不多的车,有的造车新势力甚至还停留在PPT造车的阶段。市场需要看到的是交付量、是结果,而不是靠掷重金的“PPT造车”发布会或是疯狂的炒作营销,就能让大众买单的。所以,面对当前交付量这一问题,造车新势力的进度还是需要更为紧迫了。
巴菲特说“当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距离“PPT造车”走进现实的最后期限已经不多了,造车新势力将会如果度过“生死劫”?时间最终会给我们最好的证明。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容客观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1222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