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私人共享充电桩还能赚钱?业内专家是这样说的.......

私人共享充电桩还能赚钱?业内专家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个由充电桩引发的“血案”……

这案子得从上周说起,本来不复杂,到王二这儿却转了几个弯,稍微见了几滴“血”。

胆子小的姑娘们不要被吓到了,像王二的女朋友一样,当时见到他抱着就一顿哭,鼻涕眼泪混着王二胳膊肘上的血迹,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血还真的浓于水。

“哎呀,不就是给小笨熊充个电,你至于吗?”

“那你充个电为啥糊了一身血?”

是的,这事儿还得怪王二,爱车“小笨熊”是一辆经济又环保的纯电动车,哪哪都好,就是有时候充电太不方便。这不,上周王二去接女朋友时,就因为充电摊上大事了!

共享私人充电桩靠谱吗?

《天下无贼》里,有句台词王二觉得特有道理: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不知道是哪位仁兄鼓捣出“共享”这一概念,反正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桩全都出来了,真是个人才。

特别是私人共享充电桩,王二觉得真真是极好的玩意儿。公共充电桩,真的太贵了,比家用充电要贵上个两三倍,偶尔应急充个电还可以,要是全靠它,估计王二就养不起“小笨熊”了。

要想日子过得去,还得靠私人充电桩。这不,在接女朋友的途中,王二发现小笨熊的电量不多了,公共充电桩还在几公里外,眼看着小笨熊就要趴窝的节奏,咋办?

不着急的,王二打开手机上的充电软件APP,查找“共享私人充电桩”这项服务。搜罗了一圈,发现路边的小区就有好几个空置的私人充电桩。先预约,收到充电桩主人确认可充电的信息后,他立马驱车前往。

But,这充电车位上躺着一辆燃油车怎么整?王二估计不是他一人遇上这事儿,在坐的诸位,或多或少遇见过燃油车停在新能源车充电车位上。还好这个小区的私人充电桩比较多,他立马重新预约一个充电车位。

折腾了20多分钟后,王二终于充上电,按照1.5元/度的价格,准备充一个小时。等待的过程漫长又寂寞,可是,没过多久,他就不寂寞了…… 

共享充电桩到底能不能赚钱?

“小兄弟,从外边过来充电的吧。”

“是啊,大哥,你这新能源车也得充电吧。”

在王二耐心等待小笨熊充电的过程中,旁边充电车位的车主回来了。这位北方大哥太能唠嗑了,一搭上话就停不下来。

大哥:“我这充电桩也共享了,平时晚上我的车充电,白天谁想充就上APP上预约下,挺方便的。” 

王二:“大哥,都说这共享私人充电桩能赚钱,真的假的?” 

大哥:“ 共享充电桩呢,确实是个不亏本的买卖。这么跟你说吧,我这充电桩接的是家用电,按照北京的阶梯电价来算,北京1-2档共4800度电,用完是2439.8元,平均0.5083元/度。不共享,享受着第一第二档电价;共享了,很快就会享受第三档0.7883元/度的电价。

很多人觉得共享充电桩后,一二档的电很快用完到第三档后,自己用第三档的电有点亏。其实这里有一个平衡点,算不准平衡点,就觉得自己共享充电桩不划算。 

以我家为例,去年共享充电桩的价格为1元/度,我家900度/月的用电量,不共享,年用电量也在1万度以上。去年我担心亏损算不准平衡点,就在自己用完1-2档的4800度电后再共享。过了1-2档,无论自己用还是别人用,统统都是享受0.7883元的电价,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别人用电越多,自己收入越多,设别人用电X度,那么自己共享后纯收入应该是X*(1-0.7883)=0.21X元。 所以共享充电桩还是不亏损的。”

大哥依旧滔滔不绝,不过王二的心思已经不在共享充电桩能不能赚钱上了。

大哥鼻孔下突如其来的鼻血把王二吓到了,看来春天的北京还是太干了。一阵手忙脚乱后,他终于把大哥的鼻血止住了,不过胳膊上残留的大哥的鼻血。

也难怪女朋友见到王二就哭,以为他充个电被人打了。

经历了“血腥”的充电经历后,王二留意了下北京的私桩共享的数量正逐渐增多,某充电运营平台的私桩共享数量占其充电设施保有量的11%。 

私人共享充电桩的前景如何?

“私桩共享”的前景如何?星星充电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能源车与充电桩的比例超过了2.7:1,要做到一车一桩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私桩共享”的可行性非常高。

目前新能源车与充电桩的比例超过了2.7:1,要做到一车一桩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私桩共享”的可行性非常高。

“私桩共享”的优势有很多,不仅电价比起公共充电桩来说有很大的优惠,桩主有很大的盈利空间,而且私桩的停车位是免费的,公桩的停车费则比较高昂。 

不过,“私桩”要变成“分享电桩”,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服务配套制度。“私桩共享”可能会加重小区的管理成本,一些不是本小区的车辆进入小区随便停放充电,对小区的安全保障带来隐患。其次,一些车主因为安全的问题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充电桩,而另外一些车主却希望可以通过小区固定共享桩的方式,不再对一车一桩进行强制。如何保证每个市民的权益,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私桩共享”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更加规范,避免有“后遗症”出现。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大咖·新能源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823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