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周五下午,宝马集团宣布已经与长城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正在深入探讨在中国建立新合资公司,并实现MINI纯电动车型的本土化生产,以进一步促进MINI品牌的发展。在双方的公告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信息,一是宝马强调合资后不会再新建渠道;二是长城汽车将控股合资公司,这与目前国内合资公司中外方对等持股的惯例有所不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4日,一个更为重磅的新闻再次浮出水面——吉利集团宣布,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此次收购完成后,吉利集团将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表示,此次收购是通过李书福董事长持股的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设在境外的子公司进行相应的收购的,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实现交易资金的自我平衡,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从股权的价值来说,大约是90亿美元。下一步,吉利集团将与戴姆勒集团就战略协同、技术开发、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展开深入讨论。
李书福董事长春节不休假是众所周知的,在2017年3月的“两会”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就提及自己上次在春节期间,走访了冰岛等地,并在2015年7月以约合人民币2.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的部分股权。
看来,李书福“买买买”之旅也主要在春节期间,和我们没有太大区别(开个玩笑)。
戴姆勒集团为何“佛系”表态? 对于这个爆炸性新闻,戴姆勒股份公司24日发表声明,确认中国吉利方面已购入其9.69%股份,并对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作为新的长期投资者表示欢迎。这个声明颇为官方,很难读出态度和心情。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就有外媒披露,吉利提出如果戴姆勒增发新股情况下,有意持有戴姆勒3%到5%的股份(约合45亿美元)。戴姆勒方面拒绝了这个方案。公司发言人说,戴姆勒对目前股东架构非常满意。但同时说,非常欢迎对公司一直有兴趣的投资者前来投资。 在今年1月的日内瓦车展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表示:“戴姆勒与吉利公司做了一些初步的非正式的谈话,但是没有任何的决策。戴姆勒欢迎任何对于长期投资有兴趣的投资人。” 也就是说,戴姆勒拒绝了吉利增发的方案,而吉利也没有就此罢休,果真从二级市场购入戴姆勒股份,而且购入规模远远超过3%~5%,而是高达9.69%,一下子成为最大的股东。 对于为何要收购戴姆勒股份,李书福董事长给出的官方回答是:汽车产业正面临巨大变革,如何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必须寻找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占领技术制高点,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线上技术取得主动权。 在李书福看来,包括特斯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对于传统车企的冲击远比想象的要大,世界汽车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期,传统车企之间要加强融合。“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取决于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调整,取决于如何把握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取决于在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中体系能力的提升。” 吉利与戴姆勒能够形成协同效应? 双方携手甚至协同,是不是李书福的一厢情愿呢?收购完成之后,吉利能否在戴姆勒的董事会甚至监事会获得相应的席位,也将成为双方能否真正在技术上携手的关键因素。 与2010年从福特汽车手中购得沃尔沃有所不同的是,当时的福特和沃尔沃都遇到了发展困境,亟需资金注入。吉利当时全资收购沃尔沃,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奠定了沃尔沃这些年来再次发力的基础。 但戴姆勒并不缺钱。在1月底刚刚结束的戴姆勒年度媒体发布会上,戴姆勒宣布在2017年交出了息税前利润147亿欧元,净利润达109亿欧元的“学霸”成绩。同时还宣布,戴姆勒董事会及监事会将在2018年4月5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每股分红3.65欧元的计划,分红总额创记录,达到39亿欧元。 当时,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凯表示:“我开过几款中国的互联网汽车,跟我的德国同事说,不能小看现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他们在智能互联等方面发展非常快,一定要引起重视。” 不缺钱的戴姆勒集团,对于吉利的大手笔收购,恐怕心情会有些复杂。这并不难理解,7年前,缺钱的瑞典人,同样对于吉利有着既爱又恨的情绪,甚至连国人都不看好——收购容易,文化融合谈何容易? 当时吉利就被认为是“蛇吞象”,如今,收购世界最强的汽车企业的股份,依然给外界一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感觉。对此,吉利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表示:“董事长本人表示将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业章程和治理架构,尊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至于能否进入戴姆勒董事会,拥有多大话语权,现在还不便透露。” 全球化战略需要什么大智慧? 不便透露的原因恐有两点:一是还没谈妥,二是吉利希望此事低调、再低调。这符合李书福的作风,也是吉利这些年来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奉行的也是“放虎归山”的政策,给瑞典人充分尊重,价值认同,并在各个公开场合表示“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在李书福看来,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不是父子,双方要通过联合研发、联合采购来发挥协同效应。 正是这种“大智慧”,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也突破了10万辆,同时,新一代全系产品在外观和技术上都非常惊艳,为进一步发力蓄能。同时,在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下,吉利博瑞、博越等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年销量更是突破100万辆,2017年还推出全新的领克品牌,一炮而红。 如今的瑞典人,不仅愿意跟吉利真正牵手,也愿意共享平台,共同开发,这是尊重和价值认同的结果。有了沃尔沃的经验,想必李书福对于戴姆勒有了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在吉利的全球化版图中,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至于话语权有多少,双方能够进行多少实质性的合作,目前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高冷如戴姆勒,也已经意识到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并提出CASE(瞰思未来)的应对策略。此次吉利能够顺利收购高达9.69%股份,没有戴姆勒的支持恐怕难以做到。至少,我们没有看到如当年“万科阻击宝能举牌”这样的纷争。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中国这么大的汽车市场,一定会诞生一两家伟大的汽车企业,如今的吉利,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仅去年一年,吉利在1月收购沃尔沃集团80%的股份后,5月,又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的股份,还获得了宝腾汽车子公司英国莲花汽车50%以上的股份;11月又收购了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一个全新的吉利集团已经初见模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果断出击、协同共赢、勇创未来。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吉利,这20个字恐怕再合适不过。我们乐于见到一个强大的吉利,乐于见到中国汽车企业与其他国际车企有更深的技术合作和协同,更乐于见到中国汽车在未来世界汽车竞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你买奔驰,还是买沃尔沃,不都是图个吉利吗!”刷屏的这个段子,说出了吃瓜群众共同的心声——加油,吉利!加油,中国汽车!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山论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3689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