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点2017
2017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非常热闹、非常精彩的一年。
犹记得2016年底的时候,行业对2017年的市场充满了乐观情绪,很多人预测会达到80万的销量。但是,当2017年1月份的数据(5600多辆)出来之后,悲观情绪迅速蔓延,对销量的预测又普遍降到了60万这个数量级。
在如同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中,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先抑后扬,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9.4万辆和77.7万辆,占全年汽车销售的比例达到2.7%。
过程是曲折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依然是主旋律。我相信,2018年也不外如是,有利的因素总会多过不利的因素。
二、国家意志
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意志,逐渐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特斯拉、宝马、通用等企业小试牛刀之后,中国政府接过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大旗,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以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为主),在全球独树一帜。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战略考量:
1. 抢占全球能源变革的制高点,在清洁能源的发、储、输、配、用各个环节,都形成领先优势,这是大国竞争的必争之地,输了就没有未来
2. 推动汽车产业升级,摆脱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大而不强”,依赖国际汽车巨头输出技术的尴尬局面,实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3. 我国石油资源严重不足,进口比例达到60%左右,对国家的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快汽车产业脱离“石油依赖症”,是国家安全的紧迫需求
4. 改革开放40年,实业立国是根本宗旨和发展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汽车产业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比如秦一统天下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那时之管理和协调的难度,比现在高上十倍都不止,但是居然在庞大的、复杂的帝国疆域内实现了。所以,我们一旦在顶层达成共识和形成决策,整个社会资源就会被调动起来,形成连续的、贯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周期战略,很少受领导人的更迭而动摇,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会根据国内外情况有加速或减速的动作,造成波动性的影响。趋势一旦确立,很少被逆转,除非碰上全面战争或政权更迭危机。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大国,中国的国家意志和战略规划,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造成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都主动或被动的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新能源汽车战略,通用、福特、大众、奔驰、宝马等汽车巨头对新能源汽车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纷纷颁布了庞大的新车研发和投放计划。
此前对电动汽车最为保守的日本,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极度痴迷的丰田汽车,近两年来明显在加速向电动汽车阵营靠拢。2016年11月,丰田汽车宣布由CEO丰田章男亲自挂帅,出任电动汽车事业负责人,可见丰田对推动电动汽车业务的决心有多大。2018年1月,铃木、斯巴鲁、大发工业、日野汽车4家公司决定加入由丰田主导的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公司,加上原有的丰田、马自达、电装这3家公司,构建了7家日本大型企业参与的电动汽车联盟。加上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先行一步的雷诺日产联盟,日本的汽车巨头显然是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含插电式混动)与其他势力展开激烈角逐了。
既然避不开,那就战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如果把汽车行业的未来竞争比作上桌子打牌,那么你首先得有筹码,这个筹码就是新能源汽车(以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为主)。如果没有筹码,对不起,你只能当个观众,不能上牌桌打牌了,游戏与你无关。
三、BAT入局
如果说,我们今天要评选对中国人工作、生活影响最大的企业,毫无意外BAT一定会当选。网络搜索离不开百度,剁手购物离不开淘宝,交流和游戏离不开腾讯。这3家企业已经成长为影响中国方方面面的寡头企业,他们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购物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如今,他们已经在往实业进行深度的渗透,要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互联网”的变革,这既是企业内在的利益冲动,也是企业边界扩张的必然选择。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都已经达到了5000亿美元,一般规模的实业,很难吸引他们进入,如同让一头大象挤到一间小房子里面,房子会被挤垮的。共享单车就是个经典案例,这个规模有限的市场,短时间内挤入了所有的巨头,短短两年时间就被催熟,进入残酷的淘汰阶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手指头掰掰看,手机行业已经成了红海,笔记本电脑市场正在萎缩,家电行业也到了瓶颈期,电力行业有天然的垄断性,航空航天领域有太高的进入门槛,餐饮业太过分散,很难形成头部企业的规模效应。有足够大规模(万亿级别)的实业,又面临爆发式增长或产业转型的领域,其实并不多,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房地产的交易和租赁市场是一个,芯片制造是一个(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新能源汽车显然也算是一个。
在特斯拉之前,这些互联网新贵是不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因为缺少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产品定位。但是Elon Musk这个愣头青,才不管什么常识和限制,带着火星人的思维和“钢铁侠”的光环,硬生生的开辟了电动汽车市场,在全球掀起了一种现象级的品牌效应。通过大哥Model S和Model X的带动,Model3一经推出,全球累计订单就达到了50万辆,这个订单规模,放在任何一家汽车巨头,都是了不得的,更何况这还是一家新兴的汽车企业,还是一款价格较高的电动车(最低配3万美金)。
既然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对标,一切就都比较简单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很快拿出了自己熟悉的套路,开始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商业模式对标特斯拉,产品定位对标特斯拉,品牌推广对标特斯拉,价格锁定在中国人可以接受的15~30万区间(蔚来汽车的ES8除外),加上自动驾驶和各种酷炫的互联网功能,目标瞄准80后和90后等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不愁没有市场。
于是,互联网人才和资本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程开启了。
蔚来汽车是其中光环最大的一个,也是学习和模仿特斯拉最彻底的一个。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其个人经历与Elon Musk有些类似,都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Musk是PayPal的创始人,李斌则是易车网的创始人。Musk在离开PayPal之后,开始涉足多个跨度极大的领域,分别是从事电动汽车的Tesla,从事太阳能发电的SolarCity,从事火箭发射的SpaceX;李斌从易车网逐渐淡出之后,2014年发起成立了蔚来汽车,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摩拜(共享单车头部企业)。
极高的情商,良好的人脉关系,成功的创业经历,以及可以参照的模仿对象,使得李斌在蔚来汽车的发起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很好的节奏,是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在资本层面,经过前后5轮融资,腾讯、百度、京东、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红杉资本、愉悦资本、淡马锡、新桥资本、厚朴基金、联想创投、IDG资本、Baillie Gifford、Lone Pine、中信资本、华夏基金等纷纷解囊,李斌不但将腾讯和百度吸引进来,还将顶级投资机构一网打尽,累计融资规模在200亿左右。
在品牌推广层面,前期通过创造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圈速记录的限量版电动跑车EP9,以及Pony马、雷军、刘强东/奶茶等自带光环和流量的车主,持续进行品牌轰炸,制造传播效应。在产品定位方面,量产车型ES8主打高品质、长续航、快换电模式,对标特斯拉的Model X,价格定位在40~60万之间,比Model X低一个价位,同时避开了竞争最激烈的30万以下的价格区间。走平民路线,对标Model 3的ES6车型,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当中。
最难解决的造车资质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李斌长袖善舞的一面,自建工厂需要漫长的过程,还面临发改委和工信部两道审批难关,极有可能导致所有努力功亏一篑。蔚来汽车先后与江淮汽车,长安汽车,广汽达成了战略合作,解决了整车资质和生产制造的难题。这是一步极佳的妙棋,既解决了短期的困境,又可以通过合作从传统汽车企业那里学习制造经验,为将来自己建工厂做好储备,一举两得。唯一的问题,当然是钱的问题,李斌为此已经储备了足够的资金,这就是资本的优势。
另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ucweb的创始人、阿里大文娱集团新移动事业群总裁、UC总裁何小鹏,也在2017年8月毅然离开阿里巴巴,奔赴广州,加入互联网人造车的大军。在广州,有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汽车企业“小鹏汽车”,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新造车企业。彼时UC刚被阿里巴巴收购,已经收获几十亿回报,实现财务自由的何小鹏面临职业生涯的一个转型,是向左还是向右?向左是继续留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做一个职业经理人,向右是在40岁之前再次创业,向他的老大哥雷军学习,再攀人生高峰。
很显然,雷军和Musk这两个榜样,以及特斯拉的成功,对何小鹏的想法和决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2014年底,何小鹏和俞永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宵光等多位互联网大佬一起出了天使投,与夏珩、何涛、杨春雷一起创立了小鹏汽车,专注于针对一线城市年轻人的互联网电动汽车的研发。这是一个搭配合理、互联网与实业结合紧密的团队,夏珩、何涛、杨春雷等人来自于传统的汽车企业广汽,具有整车研发和生产制造经验,何小鹏等一干投资人来自于互联网产业,具有典型的用户思维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容易擦出火花,这个团队同时具有全新的出行理念和较强的造车落地能力。
从成立之后,小鹏汽车一直秉承着务实的原则,没有蔚来汽车那么高调和张扬,而是踏踏实实的打磨自己的第一款车。从拆解特斯拉的Model S,学习特斯拉的专利开始,小鹏汽车一步一个脚印,逆向设计三电系统,自主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先后推出Beta版样车和工程量产车(1.0版),正式量产版的车型G3即将在2018年的上半年上市销售(预计定价在20~30万),整个过程只花了3年的时间,这对于一家从零起步的新兴造车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资本层面,何小鹏拉来了自己的老东家阿里巴巴,在腾讯和百度都已经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背景下,马云没有道理不进来占位,投资小鹏汽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马云还布局了新能源汽车的多个细分领域)。除此之外,小鹏汽车还得到了神州优车、雷军、何小鹏、俞永福、李学凌、傅盛、姚劲波车等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
在整车制造方面,小鹏汽车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与广东肇庆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0亿自建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与郑州海马达成代工合作,由海马汽车负责G3车型的代工。
另外一位互联网行业的老将,曾先后与雷军、周鸿祎两人共事,时任奇虎360副总裁的沈海寅,在2014年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一群来自互联网及汽车等行业的伙伴,创立了奇点汽车(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15年辞去360公司的职务,加入了这一团队,出任联合创始人兼CEO,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造车之旅。
奇点汽车主打智能化+电动化,毫无疑问,电动化仍然师从最佳导师特斯拉,选择了最为稳妥的圆柱电芯方案,三电系统并无太大的亮点,甚至连车门开启的方式,也是对特斯拉的一种模仿和致敬。在智能化方面,出身于互联网行业,有着深厚的软件从业背景的沈海寅,显然不满足于市场上那些“伪智能汽车”概念,而是把互联网行业的个性化、互联互通、快速迭代升级等理念带入到车载软件系统的开发当中,并结合全球最新的智能驾驶技术,立志要打造真正的“智能汽车”。
奇点汽车的第一款车型iS6,定位于纯电动中大型SUV,可实现400公里续航里程,支持换电模式,提供五座及七座两种版本选择,计划于2018年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0~30万元。
在生产制造方面,显然,当前的奇点汽车并不具备生产资质和制造能力,因此也选择了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一样的道路,与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代工合作,但是合作对象目前还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奇点汽车也与安徽省铜陵市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在铜陵自建生产基地,申请相关生产资质。
上面讲了三位互联网老兵进入汽车行业“搅局”的故事,接下来要讲的这位,则是原汁原味的汽车人,他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传统汽车行业,轰轰烈烈的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大浪潮,要在自己职业生涯的下半段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的事情,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而沈晖就参与了全过程,并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沈晖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工作过,曾先后担任博格华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菲亚特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FPT)中国区CEO、沃尔沃轿车董事会董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等职务,我的个乖乖,像我这样的吃瓜群众,看到这一长串光鲜的头衔和傲人的履历,那真是目瞪口呆和羡慕嫉妒恨。
在别人艳羡的时候,沈晖自己却坐不住了,他把职业经理人已经做到顶了,天花板就在头顶一厘米,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自己去创业了,以他所掌握的知识、经验、人脉,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于是,2014年底,他离开了吉利集团,2015年底,正式成立了威马汽车,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汽车人之旅(之前都是搭顺风车)。
以沈晖的人脉,获得资本的青睐并不难,由百度领投,SIG、阿米巴等机构跟投,先后获得了120亿元左右的融资,解决了造车所需的启动资金问题。百度在公布了Apollo自动驾驶计划之后,急需要找到自己最可靠的盟友,打造自动驾驶的生态链,显然威马汽车是百度非常看重的一个合作伙伴,所以不惜重金的投入,给沈晖大力支持。
沈晖虽然是入局较晚的一个,但是推进速度非常快,显示了他对汽车产品的理解深度和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较其他人有明显优势。
威马汽车的首款量产车产品EX5,对标特斯拉Model 3和大众途观,是一款纯电动智能化SUV车型,单次充电续驶里程超过450km,起步价格20万元人民币(价格区间也在20~30万),具备丰富的智能交互功能,将于2018年在威马汽车位于温州的智能制造工厂量产下线,上市时间预计为2018年2~3季度。
现在的疑问是,传统汽车行业顶级精英出身的沈晖,和all in人工智能,并首先选择智能驾驶这个赛道的百度相结合,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在温州自建工厂,不考虑代工模式的威马汽车,如何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威马汽车的纯电动SUV产品,如何在与众多的同类型产品竞争中体现出差异化优势?
除了以上几位之外,投身于这波新能源汽车浪潮的互联网人和传统汽车人还有很多。跑到中国来造车的两位德国人毕福康和戴雷,在中国成立了FMC公司,并发布了拜腾(BYTON)品牌,要在中国的土地上种出德国的花。原奇瑞新能源汽车总经理刘心文,2015年回到自己的福建老家,创办了云度汽车,先后搞定发改委和工信部,拿到了生产资质,如今量产车型π1已经开始销售。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既投资了李斌的蔚来汽车,也创办了自己的汽车公司“车和家”,立志要打造小而美的电动汽车。传统汽车人,原上汽大众总经理张海亮离开乐视加入北京电咖汽车,出任董事长兼CEO,继续自己的造车之旅。原上汽通用总经理丁磊,也离开了乐视,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限于篇幅,以上故事就不一一介绍了。
下一期,我将讲一讲另外几个人的故事,他们将如何挟风雷之势,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套路,给新能源汽车这波浪潮注入“洪荒之力”。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夏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1330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