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最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最适宜不过了,一方面,国家部委陆续向前途汽车和奇瑞新能源发放资质,各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不断出台,都在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点燃激情;另一方面,乐视汽车因为拖欠供应商事件,导致在股市一夜蒸发66亿元,遭遇困境,无独有偶,在和谐富腾项目落户上饶的签字仪式上,富士康赫然缺席,不久便爆出了富士康不再投资和谐富腾,其处境顿时陷入尴尬,这真是“乐视汽车无乐事,和谐富腾不和谐”!
缺了“富”的和谐富腾还能不能腾飞,就只能靠时间去验证了。
这两家在同一时间段遭遇困境的难兄难弟,因为都背负着互联网造车的标签,他们的坎坷,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虑,互联网造车有没有可行性?互联网造车企业能不能生存下去?这些表层的疑虑自不必说,更深层次的则是人们对汽车制造的又一次审视,对坚守传统造车理念必要性的再一次讨论。
什么是互联网造车?业界至今没有明确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有互联网背景的人和公司参与的,在某个环节和模块结合互联网思维的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造车。从这个以偏概全的定义,结合目前行业中互联网造车企业的表现,我们可以总结出互联网造车,要想走上成功的坦途,必须厘清以下几个认知上的误区:
互联网造车是“车+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车”。
互联网造车,最终造的是一个车,一部整车。且不论整个造车环节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具体问题,单就造一辆整车有多么不容易,从我们自主品牌这么多年追赶合资的艰辛旅程就可以体会得到;任何一家想进军汽车项目的组织和个人,在项目开启前都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认知:汽车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且产业链超长的行业,只有在确保技术、资金、人才、上下游供应体系上有完全把握的前提下,才能开启。但大部分互联网造车企业,恰恰是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制造环节,在实际执行中缺乏整车制造能力。
互联网造车,不必全须全眼,不能承受的可以外包。
互联网造车实质上来讲,只是运用互联网打造一个智能化背景下的系统,给汽车赋能,让汽车更加充满“智慧”。互联网造车企业们最擅长的是智能系统,是武装汽车本身的软件部分,至于其他的硬件部分,如果自身是没有太多实力去承接,完全可以采取硬件外包的形式,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这样既可以确保优势,又能使自己轻装上阵,例如蔚来汽车与江淮的联姻便是很好的例证!
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的。
互联网造车不能只迷信互联网思维,而不顾及汽车行业的运营规则。汽车行业已有百年成长过程,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独有的行业运营法则,这是一个全生态链成型的行业,不管是从技术研发体系、供应链系统、营销模式还是生产制造管理,都有其基准的规矩和套路。互联网与汽车的结合,可以使得汽车行业如虎添翼,但不能代替汽车行业本身。一个新兴的IT行业和传统的大型制造业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可以有融合,但是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
互联网与汽车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短时间,想依靠互联网完全颠覆汽车行业这个大巨头,至少暂时没有这个可能。互联网造车企业在确保正确认知的前提下,还是要把目光从PPT上放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身,毕竟造车是要低头苦干的。最完美的方式或许是像云度汽车倡导的那样,由工程师的工匠精神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方能打造出具备高度智能互联的新能源汽车,打造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轮常转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6784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