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网】(专栏作者 夏军) 回顾2015年动力电池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发展和增长,带动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因其较高的技术复杂性和较高的成本占比,既获得了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大规模普及的一个关键因素,甚至是制约因素。
1. 井喷的市场需求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7.9万辆,达到2014年产量的4倍多。这意味动力电池行业在2015年的产销量大约也是4倍于2014年的数据,有些企业的增幅高达5倍以上。如果从全年的数据统计看,市场需求主要是在下半年爆发,尤其是第四季度,单季度的销量占到全年销量的58.8%,一些企业为了赶在年末上牌和拿补贴,导致12月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接近10万辆。年底翘尾现象,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典型特征,这主要与政府的补贴政策有关,后文有分析。
根据公开媒体可以查到的数据,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产量和产值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全年动力电池的总体产量约为16GWh,以2.5元/Wh的pack平均单位价格来估算,去年我国动力电池(包含pack)市场的总产值在40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电芯市场的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2016年,包含pack业务的动力电池市场产值将有可能达到700亿左右。
根据比亚迪相关车型的销量统计,比亚迪2015年的动力电池总产量约为3.5GWh,这部分的产值在85亿左右。CATL公开发布的信息是2015年销售额超60亿,那么其动力电池产量大约在2.5GWh左右。国轩高科业绩预增报告中提到,2015年修正后的业绩增幅在120-150%之间,据此推算理想情况下其全年产值应可以达到25亿左右。力神的动力电池产品,2015年实际产量应该在0.9GWh,对应的产值在20亿人民币左右。其他几家大型的动力电池企业,其相关产量和产值的估算数据见下表。
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区) |
2015年规划产能 |
2015年实际产能 |
2015年产值(人民币) |
比亚迪 |
6GWh |
3.5GWh |
85亿 |
CATL |
3.5GWh |
2.5GWh |
65亿 |
国轩高科 |
1.8GWh |
1GWh |
25亿 |
力神 |
2GWh |
0.9GWh |
20亿 |
中航锂电 |
0.8GWh |
0.5GWh |
10亿 |
万向(含A123) |
2GWh |
1GWh |
18亿 |
微宏动力 |
1.5GWh |
0.8GWh |
16亿 |
沃特玛 |
1.5GWh |
0.9GWh |
18亿 |
山东威能 |
0.6GWh |
0.3GWh |
7亿 |
中聚 |
0.8GWh |
0.5GWh |
10亿 |
光宇 |
0.8GWh |
0.5GWh |
10亿 |
其他动力电池企业 |
5GWh |
3GWh |
约60亿 |
pack及BMS企业 |
|
|
约60亿 |
合计 |
25.5GWh |
15.5GWh |
约400亿 |
注:以上数据大多基于作者本人的推测和估算,并不一定准确。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动力电池企业都做了疯狂的扩产计划并进行了激进的投资,而市场上闻风而动的各路资本,也是以跑步前进的方式快速涌入动力电池相关产业。一时间,人声鼎沸、跑马圈地、拉帮结派,彷佛铺满黄金的道路已在脚下延伸到无限远处。
2. 疯狂的价格
短时间之内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的投资和扩产是有周期的,有些领域的扩产周期还相当长(如最上游的锂矿等),这导致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也在快速上涨,如碳酸锂的价格在一年之内增长了几倍,相关企业获利巨大。
市场井喷造成了原材料供不应求,再加上有些厂家囤积居奇,大肆进行价格炒作,使得动力电池的上游产业链进入一种虚火过旺的状态。这一波炒作下来,从最上游的锂矿资源,到锂电池的四大材料,价格均是以月为单位上涨。碳酸锂在2015年年初的报价仅4万/吨,而到了年底的时候已经接近20万元/吨,涨幅超4倍。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在年底约为9万元/吨,年底则高达26万元/吨。
这种疯狂的涨价行为和现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透支了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表面上大家赚的盆满钵满,实际上是把未来的利润提前到现在来支取,而对健康发展、互惠互利、有序可控等理念置之不理,把商业投机行为演绎到极致。在集体“抢钱”的时代,商业道德已经成为大家抛之脑后的东西,而商业秩序被摧毁之后,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就会接踵而至,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3. 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布局
在一些企业专注于自身产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我们也同时观察到,有一批企业开始涉足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资源整合。
随着国内的整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重视,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都在往前端的电池领域延伸,除了动力总成,电池pack技术之外,整车企业还努力掌握电控和电池技术。如北汽与韩国SK集团,国轩高科分别合资建立电池生产企业,上汽与A123合资成立的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力帆股份投资15.48亿元新建10条锂电池芯生产线,年产6GWh动力电池等,都是整车企业往产业链上游延伸的代表,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合资,甚至独资电池企业,力图掌握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零部件。
在整车企业试图掌握电池技术的同时,也有一些电池企业,试图掌握整车资质,直接进入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如今年5月份,多氟多与龙冈投资、红星汽车、邢台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书》,拟在六个月内通过股权收购及货币投资方式获得红星汽车72.5%股权,预计价格在1.5亿元;万向在2014年斥资1.5亿美元收购美国的电动汽车公司菲斯科,并计划在2016年复产Karma跑车。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并不像传统汽车那样把控严格,对社会资本进入电动汽车整车领域持开放态度,希望借此搅活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进入整车制造环节。
电池企业更多的还是围绕动力电池这个核心,往上游和下游延伸,在电池原材料,BMS,电池pack,甚至动力总成等领域积极展开布局。如比亚迪早已涉足上游的锂矿资源和电池原材料,国轩高科除了pack业务,还投资50亿元建立自己的正极材料工厂和隔膜工厂,CATL除了与北汽合资成立普莱德做pack,自己也有一个实力强大的BMS和pack团队,力神,沃特马,万向等电池企业也都有自己的pack团队。一些传统的3C领域pack企业,如欣旺达,德赛等,也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BMS和pack业务。
再往产业链的上游,锂矿石企业和电池材料企业,也在积极延伸自己的业务领域。如杉杉股份除了传统的负极材料业务之外,还大举募集资金,投入到动力电池,电控等领域。众和股份在锂矿资源,锂盐,前驱体材料,正极材料等领域深入布局,不但控制上游的锂矿石储备,还通过自己控股的深圳天骄向市场提供NCA/NCM材料;锂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赣锋锂业的产品种类最全面,产品加工链最长,拥有大量的锂矿石储备和丰富的前驱体材料供应,通过并购,也在逐步往动力电池领域发展。
产业链的不断交叉整合,将诞生一些具有技术垄断或市场垄断特征的企业,从而深远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下游领域的产业格局。
注:上图仅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际上有动作的企业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4. 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
根据我本人在新闻媒体上面看到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2015年的相关新闻要远远多于前面几年。一方面,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存量明显增多了,相应的故障和事故自然也会随之增多;另一方面,相关企业技术实力薄弱,盲目上马项目,赶进度占市场拿补贴的投机行为特别严重,这客观上加剧了安全事故的爆发。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有其内在的特殊原因,由于作为动力来源的电池是非常“活泼”的高能量载体,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热失控,而导致其发生热失控的原因却千奇百怪,防不胜防。因此,动力电池常常成为安全事故往高烈度高危害发展的主要原因,难以预防、难以控制、难以善后。总结起来,动力电池有三个方面的“短板”,会导致新能源汽车比较容易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Ø 发生热失控的温度门槛低,触发因素多
Ø 发生热失控的速度非常快,并且会连锁反应
Ø 发生热失控以后很难以常规手段来处理
以上事故统计,仅仅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大量的安全事故都被公关或压制了,并未见诸媒体。我们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必须始终把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是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喉舌)必须加以警醒的,也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产品为人服务,而不是以人来做自己不成熟产品的试验品,尤其是涉及到千万人安全的交通工具,更是疏忽不得。
以我个人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观察和理解,目前几个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不足。
对核心零部件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Ø 做电芯起家的pack企业,对BMS理解远远不够
Ø 做BMS起家的pack企业,对电芯的特性不具备专业化的认识
Ø 既不做电芯又不做BMS的企业,对产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基本功能层面,既提不出明确的开发需求,也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整合供应商
缺乏系统设计能力,产品是零部件的简单堆砌:
Ø 缺乏从设计需求开始,展开系统设计、分析和验证的能力
Ø 各部件之间缺乏明确的接口定义和强制性的边界条件,系统集成之后问题很多,各种潜藏的隐患犹如地雷
Ø 对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常常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如BMS不能在故障态保护,pack不装继电器等)
对产品的运行环境和条件缺乏足够的认知:
Ø 很多企业是做消费类产品和工业级产品转过来的,不了解汽车产品的恶劣环境和各种极端使用情况
Ø 仅满足产品的实验室指标和出厂指标,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离散性没有深入研究,产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严重,事故频发
支撑产品安全与可靠性的的体系缺陷严重:
Ø 不具备以TS 16949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
Ø 验证手段单一,仅仅采取一些简单的测试,完整性、有效性、覆盖面、验证层度都远远不足
5. 恶劣的骗补行为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降低污染物排放,很多国家都为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各种扶持政策,其中以购车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刺激效果最为明显。中国政府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所制定的一揽子政策组合中,中央财政补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客观上降低了车辆购置成本,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为了更有效的推动本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采取了与中央政府类似的政策组合,有些地方政府的补贴幅度与中央财政补贴达到了1:1的比例。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高昂的成本一度成为很大的发展阻力。以中央加地方的高额补贴为核心的政策红利,大大减轻了车辆购置成本,扫除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障碍,是必须加以肯定和赞扬的政策。
但是,政策制定时一些方面考虑不够周全,也导致一些人和一些团体,通过钻政策的漏洞,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了大量的中央和地方补贴。事实上,通过钻新能源补贴空子“发横财”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并引起许多不法者争相效仿。过去几年间,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扰乱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也违背了补贴政策出台的初衷。
2015年,中央多次督促地方加大新能源推广力度让“骗补者”们迎来了又一年产值高峰。各种骗补的手段和方式也在往纵深发展,并形成了一条见不得光的灰色利益链条,这必然会引起政府的警觉,动用行政的手段加以清理。
2016年动力电池领域风险和机遇分析[page]
1. 产能过剩背后的机遇
2015年,是动力电池企业普大喜奔的一年,市场需求井喷,高达4倍的市场整体增幅,导致动力电池产能不足,行业处在普遍缺货的状态,整车厂家甚至派人蹲点在动力电池企业拿货。去年的高增长和高收益,使得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加速进行跑马圈地,融资、挖人、增产、扩产、大干快上,是2016年的主题。
那么,2016年就真的是让大家再一次集体狂欢的一年吗?在狂热和躁动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我在本文要再一次提醒,整体产能过剩的风险已经出现(详见作者文章《并非危言耸听! 2016年动力电池市场将进入局部过剩时代》),我们不应对此情况予以轻视。2016年,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讲,将是先喜后忧的一年,甚至对某些企业来说是危机重重的一年。
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统计,原有的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进入的动力电池企业,2016年所规划投产的产能合并超过70GWh,考虑规划产能不等于有效产能,即便乘以0.6的系数,折算后的产能仍然超过40GWh。而市场总需求,即便排除各种不利因素,也只会在30GWh上下浮动。
2016年,预计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将较2015年有轻微增长,如果国家补贴调整和地方补贴大幅度减少(地方财力不足),销量不排除出现下降的局面。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变数是6-8米的纯电动客车和以物流车为代表的专用车,相关的政策可能会有大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
2014-2015年,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磷酸铁锂领域,而磷酸铁锂的应用又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市场,随着2016年各家产能集中释放,将导致磷酸铁锂电池在下半年出现全行业过剩。一些转型慢,没有技术储备,没有研发实力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我们再来看看乘用车市场的情况,2015年,三元电芯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在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电池领域已超过30%,总量在1-2GWh。2016年,在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的双重刺激,以及各地对新能源乘用车实行不摇号不限行的优惠政策,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必将保持高速增长。乘用车将全面转向三元电芯,加上部分混合动力商用车和纯电动商用车采用三元电芯,预计市场总需求将超过5GWh。
三元电芯,尤其是高比能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一致性的三元电芯将严重缺货!在这一市场领域,韩国的LG和三星SDI将大大受益,并牢牢占据高端市场。随着松下到中国投资建厂,日本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也将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衔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2016年,增量市场将主要来自于三元电芯,那些已在三元电芯领域提前多年进行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充分受益,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2. 谨防安全事故导致的黑天鹅事件
1月18日凌晨1时许,合肥市肥西路翠竹园西村小区内,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四轮车(低速电动车)突然燃烧、轮胎、玻璃等相继炸裂,迸射的火星还引燃了两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附近的居民被吵醒后,迅速报警,可是等大火被消防扑灭后,四辆车都已只剩骨架。据初步统计,此次火灾造成的损失约有30万元,赔偿事宜正在协调中。
虽然低速电动车本身并未在国家层面取得“合法”的资质,产品和技术都比较低端,也不享受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但是这一起事故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如果事故发生在你我身边,我们能够接受吗?我们能够继续安心的使用这类产品吗?
没有人有资格有权利用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来为自己不成熟的产品买单!把这样的产品推向市场,是一种草菅人命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行业鱼龙混杂,动力电池厂家有上百家,BMS和pack企业也多达上百家,大多实力薄弱,有些根本没有汽车行业的从业经验。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团队、技术、产品、生产、服务等都没有跟上,跟着政策一哄而上。
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井喷,整个产业链始终处在缺货状态。为了抢占市场,大量带着设计缺陷和质量缺陷的产品进入终端,有些产品连基本的检测都没做过。国标的制定和推行较晚,并且不是强制执行,动力电池行业准入门槛(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也不高,不能起到有效的防火墙作用。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将引起某种程度的共振,可能导致2016年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集中爆发,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伤亡事故和重大财产损失,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踩刹车事件,不确定性风险非常大!
2016年,随着安全事故数量剧增,将呈现全面开花的局面,各家电池企业都会中招。那么,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安全事故少的动力电池企业,应研究其背后的原因,是技术?体系?流程?服务?
凡事有问题的地方,就一定潜藏着很多的机遇。提供安全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将会不断出现,在技术服务、故障检测、模型预测、主动预防、事故处理等方面提供良好解决方案的企业,将会获得客户的青睐。
3. 产业链布局向纵深发展
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什么比亚迪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比亚迪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一布局从新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相比于其他几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始终摇摆不定的国内车企而言,王传福以自己的韧性来回应别人的嘲讽和冷眼旁观,并终于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从这一点来说,王传福的前瞻性眼光和战略布局能力,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国内众多车企在发现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后,也纷纷开始跟进,这其中以吉利和北汽为代表,在2015年都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
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的,随后切入汽车市场,并以此为依托,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拓展和延伸。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案例,所以在2016年,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自己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他们会学着整合行业资源,构建技术壁垒或产业联盟,慢慢的开始向集团化业务进军。
产业链的延伸,并不一定要把相关企业或业务纳入自己的旗下,以资金、技术、市场为纽带的参股、控股、交叉持股、合资建厂等现象将更为常见,短时间内就可以聚集一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2016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链走向深度融合的一年,产能过剩、事故频发、政策调整等都会成为催化剂,加速资源整合,推动优胜劣汰,提高行业集中度。
但也要警惕,脱离主营业务进行各种资本运作和产业投资,更多是一种投机行为!在风险不断积聚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有可能遭遇重大挫折。
4. 后端市场将成为新的蓝海
如果我们把整车的销售作为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的产业链可以归入前端市场,原材料、零部件、整车的开发和生产都在前端市场,在此之后的产业链可以归入后端市场,包括运营、售后服务、回收利用等。
前面的几年时间,大多数企业和资本都围绕着产业链前端做文章,在国家多重政策的刺激下,前端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有了一些沉淀,这又催生了对于后端市场的迫切需求。我们看到,2014年以来,有大量的运营公司诞生,在运营环节做非常多的有益尝试,并产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如微公交,分时租赁,专车等,拓展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加快了普及速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上路运行,以及一些产品本身的不成熟和用户对于车辆的滥用等,后端市场对于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的需求日益强烈。
根据传统燃油车的后端市场来看,这一块的蛋糕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能超过前端市场的规模。
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殊性,如动力电池系统非常复杂,安全风险高,一般意义上的4S店和维修店是不能承担电动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系统的维护工作的,这将推动一批专门从事售后服务的企业诞生,在故障诊断、定期维护、缺陷修复、寿命延长、软硬件升级、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等方面为整车和运营企业提供非常专业和高效的服务。
这些企业的商业运作方式也会非常的灵活,可以为电池企业、整车企业、运营企业服务,可以总承包某一个企业的业务,也可以总承包某一个区域的业务。那些能够在专业性,安全性,及时性方面非常突出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从售后服务延伸下去,将是另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即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业务。由于退役的动力电池仍然具有一定的残值,其潜藏的价值有待于挖掘和开拓,可以通过梯级利用技术发挥剩余价值,最后通过报废处理,从中提炼有用的原材料。
2016年,将是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市场开始起步的一年,这是一个有待于开发的蓝海市场,也是有志于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企业和资本不应该错过的环节。
总结
行文的时候,窗外雪花飞舞,即使身处江南的杭州,仍能感受到冬日的阵阵寒意。当夏天的繁华落去,万物归藏,天地萧瑟,那生的气机就不得不蛰伏起来,等待春天的到来。
经过了2014的繁荣和2015年的狂热,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思考新能源汽车之路,有哪些得与失,那些盲目、躁动、贪婪、甚至狂妄,有可能毁掉一个行业,短时间的蛰伏和调整,未必是坏事,反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现实,尊重规律。
笔者从2008年进入比亚迪开始,先后在比亚迪、ATL、CATL三家企业工作过,经历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黑暗时代、蒙昧时代、黎明时代、到现在的光明时代。在中央政府的精心呵护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无数的企业、无数的从业人员,历经十多年的探索、积累和努力,才共同造就了今天的局面,何其不易。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不能抱着赚快钱的心态,不能只顾自己快活哪管他人死活。
以我们共同的努力,改善行业的方方面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大家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给公众提供绿色的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责任,也是义务。社会的发展,产业的进步,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和服务这个根基上来。
2016年,在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时候,回归初心,做好我们本该做的事。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夏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2001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