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总是人事变动最频繁的时候,但万万没想到的是,2023兔年新春后的第一则人事大新闻居然来自于丰田汽车。
1月26日(农历初五),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召开紧急董事会,宣布丰田章男将卸任丰田汽车社长,转任丰田汽车会长,社长职位将由丰田汽车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负责人佐藤恒治接任。该项任命,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生效。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事出突然,但也情有可原。
意外在于丰田章男卸任的时机。要知道,作为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孙子,丰田章男对外的形象一直是阳光向上、乐观积极,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19年在北京骑共享单车出行的他在微博吸粉无数,近几年他也多次在公开场合露面,状态可以说正值巅峰。
这样一位“正当年”的领导者如此匆忙地“激流勇退”,说不意外是不客观的。
但正如丰田章男在发布会上说的那样,“我是老一代,也感受到了作为‘造车人’的局限性,我认为有必要在新的时代引退。我相信,在过去的13年里,我已经为传递接力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管理团队肩负着将丰田转变为移动出行公司的使命。”
这里的“新时代”指的自然是电动化时代。要知道,丰田章男曾因“炮轰”全面电动化被媒体广泛关注,一度给外界留下“守旧”的印象。
但实际上,丰田章男本人非常热衷于新能源,也并不反对电动化,只是在他看来,“纯电车型并不是实现世界碳中和目标的唯一途径。我宁愿追求每一种选择,如无排放的清洁燃料和氢能,而不仅仅是一种选择。”
因此,我们看到,丰田将混动、插电混、纯电和氢能都作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去年5月,丰田章男还对外公布了2030年销售200万辆纯电汽车的计划,同时一次性展示了16台纯电汽车,场面令人震撼,至今还让人历历在目。
站在媒体的角度,丰田章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企业家,他不会随波逐流一味鼓吹电动化的优势,而是客观理性地分析利弊,但这样的坦诚也确实会让投资人感到担忧。
最大的忧患来自比亚迪,后者2022年全年累计共计销售约18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08.64%,超越特斯拉成为2022年车市增速最快的车企。
比销量更让丰田警惕的,还有比亚迪海外市场扩张的速度,去年比亚迪在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多国成立分公司,还一举拿下了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总计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外媒报道其还正准备收购福特在德国的重要工厂。
现实是多面且未知的,电动化浪潮已经兵临城下,容不得丰田犹豫徘徊。
这样一来,丰田章男的卸任也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但53岁的继任者佐藤恒治能否带领丰田在电动化的变局中实现新的增长,也需要时间来验证。
而我们也看到,不仅是丰田,事实上整个汽车行业都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人事重组。
据知情人士透露,原小鹏汽车CEO助理李鹏程也于近日加入阿维塔科技,出任CMO一职,主管品牌市场公关业务,直接向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李鹏程于2002年到2016年期间,先后就职一汽-大众外事协调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和销售公司公关总监。2017年,李鹏程进入汽车媒体有车以后,出任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其营销中心及北京公司的管理。
2019年,李鹏程加入小鹏汽车,负责品牌策略、公关传播、社会化营销、品牌创意等方面的工作,并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汇报,为小鹏汽车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可以说,李鹏程是业内少有的同时拥有传统汽车、新势力、汽车媒体三重经验的专业汽车人,20余年的从业经验为其在阿维塔科技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这也将成为老牌汽车人回归汽车行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知道,早年新造车企业刚刚兴起时,很多管理团队都来自于互联网公司,希望在智能化创新领域发挥优势,同时通过流量带来的网红效应,使得它们能够更快地融资上市。
大胆采用非汽车行业人才,一度成为了新能源品牌“标新立异”、快速抢夺市场的运营方式。阿维塔是其中之一,作为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巨头联手打造的全新高端电动品牌,一经发布就抢占了媒体的头版头条,过去一年也得到了来自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前阿维塔科技CMO王蔺也属于跨界人才,其先后在Apple Retail大中华区、香奈儿中国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负责品牌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高端品牌运营工作,也为阿维塔11打造了具备明显辨识度的“情感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标识。
但将流量转化为销量和业绩,更需要专业汽车人的把控。在2023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对外宣布,阿维塔汽车2023年的销量目标为10万辆,并将于2025年前推出4款产品,销量突破30-40万辆。
对于一个产品定价超40万元、且交付刚刚第一年的高端品牌来说,10万辆的销量目标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阿维塔选择李鹏程想必也是看中了其在传统汽车、新势力和媒体行业的丰富从业经验,能为品牌运营和发展带来新灵感。
相较于阿维塔,正处于瓶颈期的小鹏汽车此次人事换血有着“绝地求生”的味道。从市场格局来看,虽然早期小鹏P7、P5等车型凭借先进的智能化水平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但随着产品迭代和高端旗舰车型的推出,传统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就不足以支撑品牌长远发展,再加上特斯拉的疯狂降价,小鹏汽车危机四伏。
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汽车行业需要长期主义的坚守”,要想在汽车行业拥有立足之地,必须要有扎实的实业经验作基础。即使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汽车,其本质也依然是车。因此,我们看到小鹏汽车从去年年末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组织结构调整。
1月上旬,“华山论剑V”就在独家披露了《独家:“铁娘子”王凤英或将出任小鹏汽车CEO》一文,引起了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而后,小鹏汽车回应称,“公司对行业内优秀人才加入小鹏始终持开放和欢迎态度,未来将继续在何小鹏的领导下向前发展,何小鹏依然会是这家公司的最高负责人,不会改变。”
这样的回应几乎算是变相的承认,“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的可能性极大。而除了还秘而不宣的CEO,原雷达品牌CGO易寒已经确认将出任小鹏汽车营销副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小鹏汽车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工作。
据了解,易寒从2012年担任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经历了吉利从多品牌回归单一品牌的关键历程,是吉利品牌年销量从30万辆跃升至百万量级的肱骨之臣,其先后任职于吉利、沃尔沃、领克、smart等品牌,负责过传统家用、高端品牌、新能源高端品牌的品牌建设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经验。
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购买力渐渐从尝鲜的高端用户转移到刚需用户,企业间的竞争也回归到产品本源。
某种程度上,以李鹏程、王凤英、易寒等传统汽车人的回归,也是对过去粗放式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纠偏,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将进入了全新的格局——由过去单纯追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回归到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价值核心。
当然,“焦虑”的不止有传统合资品牌和新势力,还有自主品牌。尽管去年自主品牌份额首次超过50%,实现了销量、口碑的双双飞跃,但自主板块高端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以魏牌、星途等品牌尤为突出。
去年,长城汽车在CGO李瑞峰的主导下对品牌资源进行大整合——魏牌和坦克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加速实现面向高端豪华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共同肩负起长城汽车的整体品牌向上使命;欧拉和沙龙全面整合,形成专注纯电的全新组织,进一步增强在纯电赛道的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产品层面实现纯电用户全覆盖。
也就是说,长城汽车由原来的7大品牌整合为四大板块,全面向新能源转型,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打好全球化、高端化和新能源这三场战役。而在人事方面,由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沙龙品牌CEO文飞则担任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
“兼任”的措辞,让业界彼时就有猜测,长城会不会引用一位新CEO负责魏牌,毕竟坦克和魏牌一个主打越野,一个主打智能化新能源,且在长城汽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原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英将出任魏牌CEO。公开资料显示,陈思英先后在南京名爵汽车销售公司、上海汽车乘用车销售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观致汽车和领克汽车等公司任职,有超过15年的汽车行业工作经验,对如何运作高端自主品牌也颇有心得和研究。
他的加入,想必也能为魏牌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去年12月,长城汽车在《关于调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的公告》中表示,将2023年的业绩目标下调为“2023年公司汽车销量不低于16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60亿元。”
而实际上,长城汽车2022年全年销售1067523辆,要想在2023年实现160万的销量目标,势必需要每个品牌都奋发向上。所以,新CEO的重要性对于魏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双品牌整合运营的组织改革对于长城汽车来说都是革命意义的转型,其改革成效也将成为改变2023年车市排位的关键所在。
同样焦灼的还有星途。尽管奇瑞汽车在2022年累计销量达1232727辆,以同比28.2%的增速位居汽车行业第二,展现出了极强的发展势能。但相较于奇瑞、捷途等品牌的爆发式增长,星途此前的终端表现一直平平无奇。
为了激发品牌活力,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挑战,去年年底星途也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革——启用黄招根担任星途营销中心总经理,原爱驰汽车首席营销官金新担任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全面负责新能源营销板块相关业务;项战雨则就任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负责市场产品、数字营销等业务版块。
可以看到,无论是像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还是小鹏、阿维塔等新能源车“新贵”,亦或是处于转型上升期的魏牌、星途等自主高端品牌,都在为新一轮的车市淘汰赛作贮备。
每一项人事变动的背后,透露的都是市场竞争的残酷和惨烈。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2023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发言时所说:“随着汽车产业竞争越发残酷,二线品牌几无机会,一线品牌越来越强,未来3年,预计还将有60-70%的品牌会消亡。”
没有企业能平稳地度过这个赛季,只有积极备战,应对快速迭代的产业变局,才能顺利挺进下一轮。虽然,人事变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但总体而言,改革的效果既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也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价值结构,甚至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2023年宏观经济仍面临各种挑战,在消费需求不断收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时代下的每一点竞争和改变,落到车企身上,都是难以攀登的“大山”。
只有跨越这些“山川”,才能见到黎明的曙光,这是所有车企的共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山论剑V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94625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