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BBA如临大敌?蔚来出海欧洲有什么与众不同

BBA如临大敌?蔚来出海欧洲有什么与众不同

今天凌晨 0 点 15 分,蔚来 NIO Berlin 2022 欧洲发布会正式举办。

图片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到,真正的企业家在经济领域,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熬夜看完 NIO Berlin 2022 发布会后,我们突然又想起了这个判断。

因为,在欧洲的蔚来,正在做的,正是与众不同的事。这样的与众不同,在我们看来,包括两个方面。

1、蔚来这次出海,与中国汽车产业此前所有的出海是不同的;

2、蔚来正在欧洲做的事情,也是欧洲本土汽车公司从未做过的。

当然,正如李斌去年在出海挪威时所说的:「现在进入全球市场,我们是一颗种子,不要寄希望这个种子可以立刻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这不符合事情的客观规律。」

图片

但我们依然期待,在欧洲的蔚来尽快能开花结果。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体系出海」。

图片

和 2016 年 11 月 21 日伦敦发布会只有 EP9 不一样,这一次,蔚来带着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三款已经量产交付的车型,以四位高管轮番上阵的形式,开了一场接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

因此,除了主角蔚来,我们今天还将把视角更多放在故事的「听众」,也就是欧洲乃至全球的网友、社交网络对 NIO Berlin 的反应。

因为全球舆论的反应,代表着蔚来的中国创新故事,能否征服世界

同时我们下午也参加了李斌、秦力洪的采 访,他们怎么理解蔚来的欧洲之路?蔚来在欧洲,甚至全球市场的下一步怎么走?

下面马上开始。

一、如临大敌?

NIO Berlin 2022 之前,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 6 月下旬,外媒曾报道奥迪起诉蔚来 ES6 和 ES8 侵犯了 S6 和 S8 的商标权,而奥迪发言人也承认了这一诉讼——与 2013 年以 Q3 的名义,起诉进入德国观致 GQ3 差不多。

可能是考虑到会面对这样的「例行诉讼」,ES7 最终改名为 EL7。

图片

对这件诉讼,我们从蔚来处获得的官方回应是「蔚来一直坚持原创,2016 年已经开始全球注册,奥迪的诉讼令人遗憾。EL7 的改名,是为了避免诉讼旷日持久,导致用户使用体验受到影响。」

第二件,是有网友拍到奔驰德国研发中心内停着一辆 ET7,信源表示这是奔驰买来研究的。用更商业的方式总结,就是蔚来还没正式进入德国,BBA 已经给予了该有的尊重。

图片

今天访谈中有媒体问到这两件事,李斌的回应很放松:「总比没人理睬好吧」。他表示蔚来历来都很尊重知识产权,会尊重最终的法律结果,而且,「这才哪到哪啊」

对了,发布会直播评论区,有位网友也提到了 EL7 改名的事,TA 这样总结:「蔚来做得没错,不需要打无谓的仗」。

图片

二、「BBA 在颤抖」

来到发布会当晚,核心的观察点一定是用户,或者说「潜在用户」。

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全球观众被蔚来的「新」震撼到了

图片

「新」并不体现在我们怎么看待发布会的内容,因为国内对这三款车、对 NIO Power、用户社区已经足够熟悉;但「新」体现在内容的时空差距——中国新造车的能力,首次展现在全球「用户」,而不只是「观众」眼前。

这种海内外认知上的失控反差,恰好造就了蔚来的「新」:

和以往出海的很多中国车企不同,蔚来出海,带去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欧洲朋友闻所未闻的汽车商业模式——最明显的反映,就是蔚来对自己的定义:用户企业

图片

截止至今年 9 月 30 日,蔚来已经拥有了接近 25 万车主,以及超过 68 亿公里的用户里程。所以呈现在欧洲用户面前的,是蔚来已经沉淀多年的社区成果——它们都是可量化的。

图片

比如超过 1.2 万名车主用户志愿者、用户社区累计举办超过 8 万场活动、NIO Life 商城超过 800 万件的销量,等等。

我们每一届 NIO Day 都会看到李斌做这样的总结,但对于德国人确是破天荒——和他们习惯的开场回顾史前荣光、百年传承相比,「用户社区」是全新的玩法。

破天荒的意思,是即使售价六位数(欧元)的奥迪 E-Tron GT、保时捷 Taycan、奔驰 EQS、宝马 i7,它们也没有多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激光雷达、AR 座舱、1016T 计算平台...这样的智能硬件组合。

图片

另一方面,处于自身汽油产品的考虑,歪果仁眼里这个级别(相当于国内 50-60 万元)的 BBA 纯电,也不会提供 480kW 双电机+100kWh 大电池+空悬这样的基础配置。

图片

而更关键的,是欧洲用户也许从未在一场汽车发布会上,听到「用户活动」、「周边销量」、「用户顾问团」这样的词汇。

正因如此,凌晨的蔚来 YouTube 直播频道,直接沸腾了

图片

比如,有网友发布会完了还不敢相信智能硬件都是标配;有网友还没开卖先在线选车;还有直接总结「BBA 在颤抖」,甚至直接喊话马斯克你看到了吗?」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有意思的评论,应该是这条:一位网友手动艾特在奔驰工作的朋友,并表示「早就告诉你该跳船了,你还留在奔驰干嘛?你会和它一起沉的!」

图片

三、「与众不同」

造成这样的观众「狂欢」,本质在于蔚来的「与众不同」

用李斌自己的话总结,蔚来不是「简单出口把车卖掉,是完整的、体系性的输出」——体系创新,是蔚来这次出海,与以往中国车企出海,乃至与传统车企销售服务模式相比,最大的与众不同。

图片

最深刻总结蔚来「体系创新」的,还是李斌的原话:「从底层去思考,车子最终会成为一种服务,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图片

他认为这是「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因为车本身是服务,服务就有体验,而在这个时代,用户的体验已经发生了变化,老旧的车企并没有真正思考情况。

图片

和「老旧」的车企相比,蔚来的优势是什么?

李斌认为是「真正迎合趋势,按照移动社交时代,从研发、从供应链、从服务到社区,完全构建全新的体系,新的商业模式」

图片

「新的商业模式」,起点一直是蔚来的用户文化。

秦力洪提到,在欧洲做用户沟通的时候,蔚来受到的欢迎与期待震撼了他。比如欧洲用户们对用户社区氛围、对管理层与用户面对面谈话这些新模式,「很基本的事,欧洲用户都是很期待的」。

图片

有多期待?蔚来公布了三个数字:欧洲第一家牛屋在奥斯陆,一年时间接待了 42.3 万人次,试驾超过 2000 次,举办活动 50 场。

图片

一年之后,欧洲用户拥抱完整的蔚来——10 座在建牛屋代表着社区,3款车是产品,2023 年达到 120 座换电站,则对应着蔚来服务体系。

图片

用秦力洪的话总结,「我们相信一个底层逻辑就是好产品、好服务,还有一个充满正能量,人和人连接更紧密的社区,这三个东西,它是颠扑不破的。」

蔚来入欧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产品、服务、社区互相的「颠扑不破」。

四、理解欧洲

NIO Berlin 之前,李斌秦力洪在欧洲开了 10 天车,跑了 2500 公里——这一趟旅程,其实是蔚来欧洲之旅的缩影。

图片

在体系化出海的过程中,带着「与众不同」而来的蔚来,反而从浑厚的欧洲汽车市场学到了很多东西。用李斌的话说,叫「重新理解了欧洲」

比如全网热议的 NIO Subscription 车辆订阅模式。

图片

车辆订阅目前只对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用户开放。这是「对传统 Leasing 长租模式痛点的解决」——李斌认为长租在用户视角,其实不是特别好。

三款 NT2.0 车型的订阅价格看上去并不便宜,是同定位 BBA 燃油车长租价格的两倍左右。但 NIO Subscription 是一个带了「服务无忧」包的长租方案——比如保险、维修、冬季胎这样的服务,都是标配,而传统 Leasing 就只是获得「使用权」。

之所以要做 subscription,是因为德国等市场,中大型豪华车市场的主流反而不是「买」,而是「租」。

李斌表示实际上德国大概有 60% 的 D 级豪华车,都不是个人购买的,而是公司配给,或者租车,也就是「使用权」多于「产权」。而 NIO Subscription,则是蔚来服务体系在德国「使用权市场」的理解,和创新。

秦力洪则认为,订阅模式其实是对蔚来运营能力的强挑战。

李斌则补充表示,NIO Subscription 短期看,盈利能力的确比平均值低一点。但关键其实在于「订阅率」,所以到最后拼的才是「运营能力」。

「95% 的订阅率当然可以,80% 就不行,我们认为(订阅)最后是可以取得更高毛利率的。」

再比如「市场理性」。

图片

李斌表示,欧洲市场的底蕴、潜力和韧性,都超乎他的想象。如果蔚来想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司,融入欧洲是必须的。

秦力洪的原话,则是「我们没有带着豪迈进入德国,也没有杀入大本营的阴谋,都是市场理性。因为在欧洲做高端车,德国绕不过去。挑战和困难,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最后,则是克服形势和差异。

李斌提到一件旧事:2018 蔚来上市的时候,美资市场其实只融到了 6000 多万美元,欧资机构则是 9 亿多美元,「汽车公司不是开个餐馆,很多事情都受形势的影响」。

理解欧洲,是蔚来成为国际车企路上,磨砺综合能力的一道大题。

李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交流永远不容易。语言、地域、时区,蔚来很早就开始考虑这样的差距。所以他们选择的是「价值观驱动」,说的直白点,「要相信相同的事情」。

当蔚来试图在欧洲讲中国新故事,李斌对听众的反响有预期吗?

他曾经在央视访谈中提到过「三分天下」,今天李斌再次拿了出来,「在国外的话,四分天下可不可以?高端市场如果不再欧洲美国有好的表现,讲全球车企还是难,这些都是长期要做的事」。

长期的体系、长期的价值观、长期做对的事、长期啃硬骨头。蔚来的理解欧洲,本质上是一次商业马拉松。

五、蔚来胜负手

今天凌晨 5 时许,李斌很少有的发了一条朋友圈。

图片

最关键的一句是:「在世界日益割裂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蔚来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前方肯定满是坎坷与泥泞,但往更远方看,我们能看到希望与光明。」

下午媒体沟通会,他再次谈及这一话题,谈及了国际政治波动引发的负面情绪、谈及跨文化带来的管理的管理难题、谈及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欧洲腹地,需要更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更深刻理解市场。

当然,他也谈及了信心,尤其是中国市场给他的强烈信心。

因为,欧洲的汽车工业是跟着欧洲的发展紧密相关,美国的汽车工业是跟着美国紧密相联系的——而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领域,就市场容量、政策环境、供应链规模、人才储备等角度来看,能把「这3×4=12,这12个成功要素都填满的国家,只有中国。」

依靠这样的中国市场作为基础去服务全球,李斌认为远方当然是「希望与光明」,至于其他的都是任务,需要他们去克服的任务。

当然,这个任务是很难的,就如李斌、秦力洪笑言的那样,蔚来很多时候都是选难做的事去做。

但为什么要这样去选择?

图片

今天沟通会后,我想用三个关键表态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时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

第一个表态出现在最开始。李斌说,需要思考的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变化是什么?

他的结论是:从终极的角度去看,车本身会变成一个服务。

而正如此前论述所言,因为是服务,进而体验变得重要。而从用户体验这个底层思考出发,蔚来在过去在做的事情,就是真正迎合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按照移动时代的特性,去打造社区、产品、服务,构建公司的。

第二个表态来自秦力洪。

秦力洪说, NIO Berlin 2022 发布会之后,很多国内朋友都表达了「很解气、很光荣」的情绪,他理解大家的感觉,但蔚来其实并没有带着「丝毫什么征服的豪迈、或者杀入什么对手大本营」的想法来做事情,「这其实都是市场理性!」

因为在欧洲做高端车,德国是绕不过去市场;而进入丹麦,则是因为「从服务角度来看,必须连成片」,譬如 NIO Power,丹麦就是北欧和德国之间的必经之地。

而在结束一段表态之前,他再次强调蔚来在欧洲的布局更多还是商业理性。

最后的一个关键表态特别有意思。

图片

当时,有媒体问起李斌、秦力洪这样的拍档是怎么组合起来的?

李斌、秦力洪笑了。李斌说,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吧,他跟秦力洪合作这么多年,当然也有分歧,因为「没有分歧的搭档,那是不可能的。」

但早在 2015 年起步时,他们二人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先决定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先决定「我们这个公司主流的做人做事方法应该是什么样。」

李斌说,所以他们一直开玩笑,说他们设计的第一个产品是公司的价值体系。

也正是因为这样,虽然他们在某些事情上会有分歧,但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回到用户的视角,愿意把公司利益放倒第一位去考虑。而「只要把视角统一了,其实很多事情就容易了。」

「公司其实跟一个人一样,如果人格分裂就不好办。如果这个公司说的话是它相信的东西,做的事是它相信的东西,相对来说就会好办一些。」

李斌说,从这个视角去看,蔚来做的怎样?有一些做的还不错,也有一些就没达到他们的期望,也有一些的话离他们的目标差的还很远,但是方向他们就是这样。

思考真正的变化、坚持市场理性、有共识的最佳拍档…….

我们觉得,这才是蔚来「与众不同」背后的胜负手,是蔚来不断创新的精神所在。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639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0
  • 分享到:

相关圈子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