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自己赚12.59亿,公司亏损82亿,威马创始人“天价薪酬”引争议!

自己赚12.59亿,公司亏损82亿,威马创始人“天价薪酬”引争议!

最近,威马汽车因一份此前对外披露的招股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招股书上显示,在2019年-2021年这期间,威马连年亏损,仅是去年2021年亏损就达到了82亿元。

让人诧异的是,在威马日渐走低的营收情况和巨额的亏损数额下,数据显示,在2021年,威马创始人沈晖的薪酬则达到了12.59亿元。同为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在2021年的总薪资为135.2万元,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则是150.4万元。这么看来,沈辉在2021年的总薪资是李想的近800倍。

这让不少网友调侃:“赚的是自己的,亏的是公司的。”

同样是2021年,威马汽车全年的总营收也仅有47亿元,沈辉一人薪资就占了近30%,在巨大的亏损下,拿着这么高的薪酬,这就非常不合理了。

由于事情逐渐发酵,威马创始人沈辉似乎发了条朋友圈,表示:“有些事情,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时间解释。”

仔细一想,或许这12.59亿元很可能不是沈晖实际到手的薪酬,有专业人士分析,沈晖的薪资是由普通薪金与受限制股份两部分组成。真正的薪酬是200万元左右,剩下薪资部分以受限制股份形式发放,折合人民币约为12.59亿,而这部分钱得等威马上市后,沈晖才能真正拥有。

在今年6月就有消息指出,威马宣布赴港IPO,现如今具体情况如何,未能得知。

作为新能源领域里最早交付实车的威马,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身”。2015年就要比其他车企率先拿到通行证,先后布局了温州、黄冈两大生产基地,能够满足年产量达25万辆,不过威马自卖得最好的车型EX5之后,就再也没有一款能够轰动汽车市场的车了。

据数据统计,2022年1-8月,威马汽车累计交付量还不到3万辆。曾经的占据第一梯队“霸主”的威马,现如今都进不了第二梯队。威马为什么掉队?我想离不开这几点原因。

品牌和产品本身

威马的产品很像是各家车企拼凑下的产物,看似什么都有了,但就是不太吸引人,跟这家车企一样,没有很鲜明的标签。如果说车企是在上市后才找到符合自己的路子,那么威马直至今日都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定位。

“智能化”是硬伤

时隔3年,威马甚至在去年都能发布了一辆辅助驾驶级别为L1级的新能源车,这令不少汽车媒体人不解。现如今在新势力们纷纷转全栈自研的情况下,并已带领汽车智能座舱进入下一个“内卷”方向,而威马的智能座舱表现,只能用“原地踏步”来形容,虽说合作的厂商咖位也都不小,但所制作出来的功能,没有明显的差异化。

电池

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威马一方面想要在电池供应链上控制成本,又想要自己做封装和电池管理,还想要让供应商充分竞争,方便压价。既要又要还要,于是导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电池最后良莠不齐,电芯和封装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的产品安全问题。“鱼和熊掌不能同时兼得”,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得铭记于心的。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个风口,但已经有些车企开始掉队了,或研发能力问题,或资金开始紧张,加之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只增收不增利,也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色,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烧钱”大战还在持续,传统车企相继入局,更有其他外行企业跨界“玩车”。威马还能等到那个翻身的机会吗?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打芝士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588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