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汽车的智能化,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汽车的智能化,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会变得越来越大,一是帮助用户省时间,二是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在2016年的跨年演讲上,《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用这段话引出了“服务升级”。但仔细想想,放到如今的智能汽车行业似乎也挺适用。

随着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围绕智能化,也在不断摸索中分成了两大类——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前者的目标是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从而“浪费”更多时间在车上;后者的目标是提升安全性、解放驾驶员,主要就是帮用户省时间。

靠着这两条“腿”,汽车的智能化到现在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呢?

1

跟星巴克学造车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聊聊“第三空间”。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我们熟知的星爸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率先将“第三空间”的概念引入到咖啡店。通过横向的柜台设计,引导顾客沿着柜台呈“一”字形排队,让消费者等候的同时能浏览咖啡的制作流程以及精致的商品展览。再加上舒适的座椅、轻柔的音乐、时尚感的装修,星巴克用咖啡作为黏结剂,为消费者提供文化、精神和环境的美好店内体验。

这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消费,本质是消费者对自我时间的消费。消费者在注重服务品质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商家对其的消费关切与氛围。

回到智能汽车领域,深谙此套逻辑且玩得得心应手的车企,理想说第二,应该没人敢说第一。而理想L9就是最能体现这套理论的产品。

舒适的座椅、副驾和二排的智能娱乐屏、2160W的7.3.4全景声音响、8.8L的车载冰箱、可在车内玩3A游戏……在消费者可感知的层面,理想L9给出了能给的最多、最好,尤其屏幕,已经是到了让妈妈们都翻白眼、友商公开diss的地步。

△理想L9

但话又说回来,屏幕的增加一方面确实可以迅速直观地提升车辆的科技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车内视觉交互的界面,算是为之后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服务或衍生应用场景做了硬件的基础铺垫。一举两得,车企又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个与屏幕类似的视觉交互设备就是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同样是在提升车辆科技感的同时,将车辆状态、行驶、导航甚至自动驾驶可视化等信息投影到驾驶者前方的玻璃,实现视觉信息交互。

除此之外,视觉交互还有智能车灯这一选手,但现在来看,不管是DLP投影灯、ISD信号灯,都像是爱马仕包上的小马挂饰,更多是作为给奢侈品点缀的存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实用性不如单纯根据驾车环境进行自适应调节的大灯。

高合HiPhi X

语音交互则相对简单,目前基本采用麦克风+多音区定位技术+拟人化形象ID来实现,然后联结后续的自动化控制需求,实现空调、灯光、座椅通风/加热、音乐等模块化功能。

蔚来NOMI

目前看来,语音交互和车辆控制自动化虽然技术壁垒并不高,但各车企在产品上的呈现有好有坏。不过落实到消费者层面,即便同一个功能(如播放音乐)可以用无数种语言或表达实现,但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很快失去新鲜感,最终定格在最直白和简洁的语音指令。因此,很多车企为了体现自己语音系统的能力时,往往喜欢用孩子作为演示对象,以特定人群带来的好奇心探索感来提升产品新意。但事实上,我们往往高估了孩子的好奇心且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很快,他们也会对这些虚拟IP失去兴趣,回归到最简单的语音指令。而对于大多数“老司机”,如何以最快速度实现特定功能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当流程从“所想——所得”到“所想——所说——所得”后,可以说任何语音系统都不如方向盘或中控台上的一个物理按键来得快捷(当然,学习成本有所下降)

2

自动驾驶,效率和安全都是核心

接下来再看看智能驾驶。

显然这是“时间战场”上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的利器。它的商业逻辑十分清晰,在消费者的高频刚需场景里实现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实现商业变现,这也是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变革的核心逻辑。

但与上两次变革相比,自动驾驶面临的困难比业界想象的要大得多,这也是这些年来有不少知名企业不断给出自动驾驶商业化时间点又不断被打脸的原因。下一个大家给出的时间点是2025年,很快我们就能看到究竟是质的飞跃还是又一次大型打脸现场。

言归正传。

曾经我们认为,在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变革中胜出的科技公司会凭借曾经累积的大量数据与用户拥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独家机会。但这几年随着这些明星科技公司的顶尖工程师出来创业,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快速涌入自动驾驶赛道,计算能力逐渐变得人人可用,真正竞争核心点变成了大数据。

谁积累的有效数据更多,谁就更有可能成为新变革下的胜出者。

但由于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被分解成行车、泊车、安全三大版块,各公司和创业团队从自己擅长的领域着手,以求最终能完整无人驾驶的大拼图。

但这样的路径同样不好走。

△自动泊车

以自动泊车功能为例,“它能停进的地方我能停得更快,我不好停的地方它也基本停不进去”,这是很多消费者对自动泊车使用评价。自动泊车系统工作时,车速、离车位的距离、角度等都有要求,导致在泊车这个高频刚需场景中,车的效率与人相比不能做到大幅提升,因此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

不过这只是效率问题,当一些功能涉及到人身安全后,一旦出错,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今年8月8日,一辆理想ONE在开启NOA(导航辅助驾驶)时撞上高速路工程车,幸运的是,事故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两天后,一辆正处于辅助驾驶状态的小鹏P7撞上了一辆停在高速快车道的小车,造成一人当场死亡的悲剧。作为这一领域的标杆车企,特斯拉更是在相似场景下导致了更多的致命事故。

目前,大多数车企的改善路径是提升传感器质量(或数量)、完善传感器融合、升级软件算法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但这样就能保证类似悲剧不再发生吗?没有一家车企敢做这样的承诺。

这意味着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辅助驾驶都将是个充满悖论的存在——一方面它看似减轻了人的驾驶任务,但另一方面,人又不得不保持专注去监护这个不成熟的系统以防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一增一减之间,辅助驾驶对大多数消费者不见得能带来正向反馈。

所以,为什么市场上会有辅助驾驶究竟是不是伪需求的讨论,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功能没有做到足够好。“浅尝辄止”的体验不仅没有完全解决消费者的痛点,甚至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目前车企和自动驾驶方案企业,更多强调“全栈自研”+“硬件参数/数量”,什么时候能做到“效率大幅提升”、让用户在自己的知识盲区“放心”使用,才是自动驾驶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3

汽车——新一轮变革的核心载体

梳理完目前智能汽车发展的两个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在“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情上”,大家的思路比较简单粗暴——就是把家和办公室两个场景中的高频使用物件或功能搬到车上,所以我们看到屏幕、冰箱、大功率音响、小憩模式,后续我们说不定还能看到车载投影机、车载微波炉、车载烧水壶等等。核心思路就是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且常用,但在燃油车时代因功率问题很难出现在车上的设备,然后通过语音、手势、触控等方式将这些设备串联起来,本质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智能家居,和我们现在熟知的小度同学、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等没有太大差别。

△智能家居

这样的变化在我看来谈不上真正意义上汽车的智能化,这只是电动化技术的成熟带来的自然进化。

说到这,我想起了一直被用来作为智能汽车发展参照的智能手机。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真正开始快速发展和改变生活,核心是依赖丰富的应用生态。但这其实并不是手机刚开始智能化发展时的思路。回忆一下当初的爱立信和诺基亚,wap浏览器、音乐播放、备忘录……这是在沿着PC互联网时代的思路打造一台能装进口袋的PC机,但结果如何我们都知道了。

△第一款塞班手机 爱立信R380sc

当苹果带着它丰富的生态闯入,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才真正开始有所感知。虽然手机最终像当初想的那样在某种程度成为了“口袋PC”,但两种思路带来的能量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总有相似,汽车智能化的开始同样是从智能手机上汲取灵感。交互体验、把手机桌面搬到车机、OTA……都没有脱离智能手机的范畴带来新价值。那么这会使智能汽车会像智能手机刚开始一样走错方向吗?倒也未必。

第三轮变革伴随着芯片、传感器、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已有共识。尤其是5G网络,不同于智能手机第一波快速增长后两年4G网络才出现,5G这一关键通信技术先于汽车智能化变革出现,会让智能汽车对未来方向的探索与进步更为平顺。

当然,具体终局怎么样现在还难以想象,但自动驾驶和智能家居将会成为万物互联的核心关键,会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细胞”。

汽车很幸运,能成为这两个核心的载体。但考虑到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核心属性,自动驾驶的重要程度应该会更高些。否则,即便车机丝滑如德芙、拥有上千个APP,但除了收听语音内容、导航和偶尔看看视频,我想象不出车机生态还能有什么衍生,毕竟,在一个铁盒子里用车机点外卖、聊微信、刷短视频、逛淘宝这样的场景,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觉得既不自由又无趣。

4

破坏性创新

回顾燃油车时代汽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百年历史,核心技术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变化,时间越长,金字塔就越稳固。老牌车厂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垄断核心技术,后来者加速追随,但难以超越。行业价值链是从零部件到整车的直线传导,再从整车到经销商,严丝合缝层层传递。

但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夹攻,这些看似坚固的壁垒正在被快速突破,价值的直线传导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等多点开花。

同时,技术进化速度的加快及行业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变革,再加上走上历史舞台的消费者带来的多元化需求爆发和互联网行业带来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这一场由技术引发的变革,交织着组织管理方式变革、消费者需求变革以及商业模式变革,其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越技术本身。

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充满吸引力的,同时又是充满破坏力的。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

借用一下毛主席的话总结:

“革命(创新)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创新)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时代)推翻另一个阶级(时代)的暴烈的行动。”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车星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312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智车星球

服务智能汽车创业者,提供媒体报道、品牌公关、会议活动、投融资对接等其他定制服务。

  • 172
    文章
  • 7678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