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自带争议的造车新势力,注定要走一条埋头发育,然后惊艳众人的坎坷道路。近3年来,丁磊的高合汽车也的确在遵循着这样的发展策略,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在中国市场,高合HiPhi X击败了保时捷Taycan等一众好手,领衔5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动车销量冠军,这是中国汽车从未有过的荣耀。
不过最近,高合这种埋头发育的临界被打破,一场莫名的“虚假宣传门”,将一心谋求私域发展的高合拽到了公域观众面前。
1、一场闹剧
7月5日,高合举办第二款车HiPhi Z的产品说明会。彼时,让高合始料未及的是,一场针对第一款车HiPhi X的风暴正在聚集。
从7月6日开始,一份有关50位高合HiPhi X车主起诉高合涉嫌虚假宣传的律师函在某平台被大肆传播。据函中描述,这50位车主认为高合HiPhi X的英国之宝音响、半苯胺内饰、动力电池容量与宣传存在偏差,他们要求高合执行“假一赔三”。
前一天发布新车,后一天却陷入虚假宣传的漩涡,这是无意的巧合,还是有意的节奏?无论是哪一种,都难免让大家展开臆想。据我们查阅,这起事件早在7月1日就已经见诸网上。
还有这份十分蹊跷的律师函,让大家产生了一种高合被实锤虚假宣传的错觉,事件进而被一再发酵。
考虑到事件的影响,以及为了维护品牌声誉,高合在7月6日晚上发布了一纸声明:
高合的意思,第一,至今未收到这份律师函,潜台词是真假存疑,至少还未进入到法律诉讼阶段,离坐实虚假宣传还远;第二,所谓的产品虚假宣传,只是理解偏差造成;第三,对用户造成这种理解偏差,高合检讨,然后改进。
一般来说,处于新车发布的兴奋期,车企对这类事件都会加以严厉驳斥,但是高合的声明却丝毫未见凶相,反而多了一些温存,比如第二段“深表歉意”、“自我优化”等措辞的应用,这背后的逻辑何在?我们下文再重点展开说。
然而,不少媒体对高合这张声明的表态是“看不懂”,这似乎与大家“期望的声明”风马牛不相及。这一次,一些网友又在指责高合玩文字游戏。
两项叠加,一时间让高合十分被动,虚假宣传的帽子似乎越扣越实。不过,当仔细梳理事件前后脉络时,我们发现了有许多疑点:
比如这份律师函的发布出处,我们发现很多报道都是摸棱两可的“某网友”,这个网友是谁无法确定;事已至此,那50位车主没有发声,其他99%以上车主也没有附和;高合涉嫌虚假宣传的三个指证很难站住脚……
果然,事情在7月13日迎来了反转。作为上述律师函的起草律所——江苏宏谐律师事务所出了一纸澄清声明:
按照该律所的说法,上述律师函的确还未送达高合,也没有进入诉讼程序,而没有进入诉讼程序的律师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意味着之前所谓高合涉嫌虚假宣传的指控完全不成立,这起风波最后成了一场闹剧。
回头再看高合那张声明,如果高合是一般车企,处在这样一个新车发布关键节点,对外强硬表态,并严厉斥责那份律师函是无中生有,其实完全可行。可高合却没有,这又是为何?
2、不推卸的高合,反而是值得信赖的
上述新闻发酵后,有不少网友调侃高合“专坑富人”,不过事实可能完全相反。
还是回到那50位用户认为HiPhi X存在的三个问题,英国之宝音响、半苯胺内饰、动力电池容量与宣传存在偏差,在他们看来,高合涉嫌销售欺诈。那事实上呢,高合是否真的涉嫌销售欺诈?
仔细研读上述三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看出“破绽”:
比如第二条,车主发现部分座椅是半苯胺真皮,与高合宣传的“半苯胺内饰”,这两者存在矛盾吗?虽有夸大嫌疑,但不至于违法。至于第三条,动力电池设计原本就有总装电量与可用电量之分,这也是行业惯例。
至于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国之宝”事件,这也确实是一个音响行业的通行做法。这方面,喜欢吃瓜的理想汽车CEO李想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解答:
“出现在各大豪华品牌车上的几个大名鼎鼎的高端汽车音响品牌,动不动几万元的选装价格。他们大部分既不生产喇叭,也不生产功放;即不研发音响的软件,也不设计喇叭罩。主要是调音的作用(高水平的品牌这个能力还是值钱的),甚至很多调音都不做,只授权贴牌而已。”
针对这一点,高合在声明中也做了说明,造成“英国之宝”事件发生的,主要是高合与用户的理解偏差造成。当然,既然事儿已经发生了,作为品牌方,高合并没有完全撇开与事件的关联,也没有否定自身所存在的责任,而是主动沟通解决问题。
比如声明第一段的“多渠道”、“诚恳沟通”,第二段的“深表歉意”、“更细致周到的沟通与交流”、“自我优化”,第三段的“更积极听取用户声音”、“沟通更细致周全”等,这些措辞无不体现高合的态度。
用户与车企存在矛盾纠纷,这在行业比比皆是,而车企的态度,往往都是冷漠相加。就这起突发事件来看,高合给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风格,它没有站在法理制高点以冷血回复置之,而是反思自身仍存在的不足,并希望用温存感化用户。
试想,如果高合在声明中言辞凿凿、冷血回击,并撇开关联,也许高合会获得法理上的制高点,但却输了舆论上的制高点,更重要的是会凉了高合目前用户、以及潜在用户的心。一个拒绝负责的品牌,谁会去热衷?
我们看到,当事件爆发后,这50位车主并未直接站出来与高合硬刚对线,而其他99%以上(高合累计用户六千多人)的高合用户也没有随声附和,逼宫高合。这说明,对于上述三个问题,绝大多数用户是可以理解的,同时高合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也是十分有效的。
这起闹剧,表面上高合的品牌声誉被折损,实际上也收获了更多用户与潜在用户的安心,一个敢于负责的品牌,一个出事后敞开沟通的品牌,谁又会拒绝呢?
江苏宏谐律师事务所在7月13日出的声明中第四点写道:委托人(50位车主)表示愿用实际行动继续支持国产民族品牌,我们希望高合一如既往地打造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走得更高、更远、更强。
3、电动势有话说
2014年,中国造车新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尽管一路被质疑,但他们从未放弃对未来的笃定与探索,他们埋头发育,从零开始抓用户,开拓市场,一步一步,他们用热血与努力打下了一片江山。
当然,不管是过去的自主品牌,还是现在的新势力,在成长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比如高合此次闹剧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双方理解偏差造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是否能够给予高合更多理解与宽容呢?其次,这起事件明显经不起推敲,所以在大肆传播前能否先弄清前后脉络呢?
在新能源汽车这场决定中国汽车能否彻底站起来的关键之战中,新势力目前表现整体优于自主品牌,尤其是高合、蔚来与理想在高端市场的相继突破,也许它们的销量数字还不及BBA等传统高端品牌耀眼,但它们对这些豪门地位的动摇却是实实在在。
如果中国高端汽车品牌争相崛起,这不仅是中国消费者之幸,更是中国汽车之幸!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007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相关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