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比亚迪、零跑推电池机身一体化,新能源车的换电模式还有机会吗?

比亚迪、零跑推电池机身一体化,新能源车的换电模式还有机会吗?

最近,新能源汽车领军品牌比亚迪CTB技术全球首发。为了满足功率密度等需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机身一体化”技术趋势也愈发明显。比亚迪发布的CTB技术将刀片电池紧密排列,形成蜂窝状阵列,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提升整体安全性。

图片

无独有偶,今年5月初,新能源汽车新贵品牌零跑汽车宣传已经攻克CTC电池技术,并应用于C01车型上。根据零跑公布的数据,C01由于搭载了CTC技术,使得零部件数量减少20%,电池布局空间则增加 14.5%,综合工况续航提升10%,最高续航达到717km。

图片

为了解决续航焦虑,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力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电池和车身一体化的设计必会带来一个影响,就是电池模式只能充电,无法换电。那么以蔚来为代表的换电模式,是否已经落伍过时了呢?今天,我们来深度解析一下换电模式的利弊分析和前景展望。

什么是换电模式

新能源换电模式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充电、统一配送,并在换电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的服务,换电站集电池的充电、物流调配以及换电服务于一体。

图片

当前的换电模式分为底盘换电,侧方换电和分箱换电。目前底盘换电为市场主流换电模式,约占80%的市场份额,主要用于乘用车;其次是侧身换电,约占8%市场份额,主要用于重卡商用车;分箱换电目前应用较少。

换电模式的优劣势

所谓的优劣势都是相对充电模式而言,换电模式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补能效率高,电池损耗小,空间占用少;换电模式在补能效率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目前换电时间低于五分钟,效率明显高于充电模式;换电电池更换后将集中收集,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小功率慢充,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衰减;换电模式不占用充电车位,占地面积小。

第二,安全性更高;换电模式可以加大对电池的维护频率,减少电池漏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提升电网效率;换电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电网扩容的压力。

第四,电池技术统一规范;换电模式需要统一电池标准,确保电池兼容性更好。

图片

但换电模式也存在弊端,制约其发展,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电池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由于汽车企业、电池生产商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难以均衡,当前电池技术标准,换电标准难以统一,基本上是各个品牌自成一套系统。

第二,换电站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商业模式难以盈利,导致换电模式的投入有限,从而制约换电站的建设,长期处于低位运行。

第三,税收、保险、零部件退换等条例不明确,导致消费者对换电模式望而生畏,难以接受换电模式。

综合来说,换电模式有更高的运营效率,但多方利益难以均衡,标准难以统一,导致当前换电模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当前换电的两种模式

换电模式经过多年的市场摸索,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在2B和2C端实现了落地运营。目前换电模式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分别是蔚来的BaaS模式和伯坦的“电池银行”模式。

1、蔚来的BaaS模式

蔚来的BaaS模式主要与电池厂商(宁德时代)、资本方(国泰君安等)共同成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换电站运营管理,破旧电池回收等,换电站运营责任主体由车企转移至电池资产管理公司。

图片

其盈利模式最初是向蔚来消费者提供终身免费换电服务,后来更改为每月提供4-6次免费换电服务,超出部分需要消费者支付。蔚来模式主要盈利点是促进整车销售,电池租赁以及电池梯次回收利用收益,后续也包括消费者换电的费用。

2、伯坦的“电池银行”模式

电池银行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银行和整车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电池银行出资购买电池,消费者购买不含电池的整车,后期消费者以租赁形式获得电池使用权。在动力电池使用退役后,通过梯次及回收利用,获得电池残余价值。

图片

电池银行的盈利主要是电池使用权租赁收益,以及电池梯次及回收利用收益。该模式处于摸索阶段,消费者需要定期支付电池租金,难以接受;电池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资金投入大,短期内难以盈利。

换电模式的未来在哪里?

换电模式当前存在一定问题,商业模式也有待完善。在商用车电动化的趋势下,换电模式相比充电模式,在补能效率和电池高效利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换电模式在电动商用车领域必将生机勃勃。专家估计到2025年,换电商用车的数量达到16万辆,市场渗透率占比将达到1/3。

图片

在私人乘用车上,由于各地充电基础设施存在不均衡,消费者“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愈加凸显,使得部分的消费者将倾向换电模式。虽然在私人用车领域换电模式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必将是充电模式的重要补充手段。专家估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换电汽车的保有量突破40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13%。

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换电模式的向前奔跑。即使电池机身一体会不断推进,但换电模式在未来大有可为,只是应用的场景是商用为主,家用为辅。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商业生态的演变,应用模式不断进化,新能源换电模式前景还是值得期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EV情报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743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