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年3月20日,首批一汽-大众ID.4 CROZZ正式交付已经过去一年了。相较于那些时刻畅游在舆论顶峰的新势力车型,大众家的电动化产品其实并不高调,但当你行走在大街小巷,却总是能不经意间发现它的身影。
这证明,虽然新势力品牌经历了产品从无到有,尽管利用创新的智能化配置、独特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在新能源赛道上夺得先机,可仍然有很多人在进行电动汽车购买消费决策时,坚定站在老牌厂商这边。
根据大众集团公布的最新销售数据,大众集团2021年在全球交付纯电车型45.29万辆,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一,在美国市场排名第2,在中国市场也已经交付了9.3万辆新车。
而这其中,一汽-大众ID.CROZZ家族的全年销量就占到了36595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汽-大众ID.CROZZ家族仅有ID.4 CROZZ、ID.6 CROZZ两款车型在售,前者去年3月上市,而后者则是去年7月份上市的,而且两款产品在上市之前并没有做充分的市场预热。
也就是说,从0到销量破3万,一汽-大众ID.CROZZ家族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要知道,当年特斯拉Model Y,自开始交付到销量突破1万就用了13个月。
ID. CROZZ家族上市一周年,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如果说销量代表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那么在行业内部,奖项无疑是对产品最直接的肯定,尤其是国际性非盈利组织所颁发的奖项。在2021年世界年度风云车型大奖的年度评选中,ID.4(海外版ID.4 CROZZ)就以798分的领先优势摘得“2021世界年度车”大奖,领先第二名近50分。
世界年度风云车型大奖(World Car Of The Year)是由独立非盈利性组织World Car Award主办的国际汽车评选活动。自2004年1月开始,每届世界年度风云车型大奖的最终评选都经过全球23个国家的近百位专业评审共同决定,最终评选出世界年度车、世界年度豪华车、世界年度性能车、世界年度设计车、世界年度环保车5大奖项。
在国内的各大颁奖典礼里,ID.4也饱受赞誉,在2021年12月14 日举行的“中国年度车”颁奖典礼上,ID.4在年度环保车评选车得分最高,最终摘得“2022中国年度环保车”桂冠。
所有的奖杯背后都要有真实的成绩来支撑,那些学霸们的“三好学生”,也都是靠次次月考的名列前茅换来的,ID.4能频频获奖自然也有迹可循。
比如它在多次安全碰撞测试里的表现。在2021年5月进行的Euro-NCAP安全测试中, ID.4获得了最高的五星评分;ID.4 CROZZ 公开挑战业内首次双假人侧面柱碰实验,以更严苛的碰撞难度来证明自身的品质,同时也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国内对碰撞测试的标准。
此外,还有国内媒体拿Model Y 与ID.6 CROZZ 做正面偏置碰撞的实验,最终的碰撞结果也成为ID.6 CROZZ硬核实力的最好证明。
可以看出,经过过去一年市场的检验,ID.系列收获最多的评价大概就是“可靠”。
产品始终是第一生产力
可靠,是对纯电车型最高的评价,潜台词是,你可以相信它的品质。而ID. CROZZ系列能拥有这样的可靠性,平台化是决定性的因素。
过去我们判断一家车企是认真搞电动还是瞎搞骗补贴,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专用的电动化平台。ID.4 CROZZ和ID.6 CROZZ 都出自MEB平台,这是大众集团的首款智能纯电平台。
MEB平台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追求极限的四轮四角布局,通过其短悬长轴的设计保留更大的车内空间,同时针对高压电池、车载充电机、电动空调压缩机、驱动电机、电机控制等模块进行全新系统性开发,并利用灵活的电池包布置,最高可让电池容量提升217%。
以ID.4 CROZZ 为例,它的车身长度为4.59米,轴距为2765mm,同时可以塞下12个电池模组,电池容量达到84.8kWh。
而得益于利用率更高的电池布局,ID.4 CROZZ整车的车辆重心也下降了超过20mm,得以实现50:50的黄金配重比。再加上后驱/四驱+五连杆后悬架,可以获取更好的操控体验。
平台化意味着产品在零部件和制造层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ID.系列的出厂品质。
资料显示,ID.4 CROZZ采用的是“钢+铝”混合式车身结构设计,其中,高强钢占比约80%,铝件占比7%,A、B柱,车门防撞梁,门槛与地板横梁均采用热成型零件,其中两个地板横梁采用2000兆帕热成型钢板,热成型门槛内设计有铝挤出门槛防撞梁,形成坚固的成员保护车身框架,在碰撞时完美的保障成员安全。
电池包壳体也采用高强铝,防撞横梁采用高强铝铸造件,对电池形成坚固的保护框架,底部装有防冲击的激光焊接底护板总成,有效应对各种冲击。
同时,在ID.系列产品设计之初,就从软硬件上对电池安全做出了周密防护,同时模拟用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工况(例如涉水、高温、撞击等)对电池包进行了197项安全测试。
而正是这种对产品品质及可靠性高度的重视,也成了大众集团ID.系列产品的独有优势。
智能化一直是传统合资车企的短板,但在ID.系列产品里,这种认知正在被改变,改变的关键点在于E3电子电器构架。
2018 年,大众正式提出 E3电子电气架构,这是一个全新的、可升级性、可扩展、可复用、可移植的智能汽车电气架构,支撑整车自动驾驶辅助能力、人机交互能力、 娱乐系统功能等领域的全面升级。
正是基于E3电子电气架构,ID.4 CROZZ和ID.6 CROZZ 所搭载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 AR-HUD、IQ.Drive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IQ.Light 智能矩阵大灯 、ID.Light 智能交互灯语系统、ID. Welcome 智能迎宾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配置才能发挥作用,并且还有了升级的可能。
营销、数智化双重赋能,电动未来可期
从2020年不被看好,到2021年广受好评,ID.系列产品之所以有这样神速的进步,与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密不可分。要知道,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厂商一旦开始发力,凭借着强大的体系力支撑,其所能达到的效果必定是一般企业无法企及的。
比如补能方面,除了常规的家庭充电之外,一汽-大众超级 APP 及车机端,已经集成了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超过 22 万根主流公桩资源,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充电资源的全覆盖,用户无需下载其他APP就能使用。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在构建属于自己的超级充电网络——CAMS专属快充桩。目前,已经达成了北京、深圳、成都等 8 个核心城市的覆盖,预计到2022年,将建设 4500 根超充桩(1 桩双枪),9000 个车位,覆盖 30 个城市,拓展到16个城市。
为了满足更多极限充电场景,用户也可以通过超级APP委托第三方上门充电或者上门取送车充电,在全国195个城市,实现24小时ON CALL。
但更大的转型推动力在于营销和数智化改革。
一汽-大众在去年推出了代理制模式,从经销商中挑选优秀的代理商授权经营ID.系列产品,确保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这种新的营销模式打通了云展厅、企业微信专属客服、ID.Hub等线上触点,并同时扩展商圈的品牌体验空间、快闪店等线下渠道,为用户提供全面便捷的的信息服务和购车体验。
在此期间,一汽-大众还专门成立了DTO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与华为、阿里等科技公司展开合作,结合先进的软件模型来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创建更加灵活、动态且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情况自动做出反应的响应式流程,一方面更快速响应用户诉求,一方面缩短交付周期。
为了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汽-大众在今年2月成立了ID.运营中心,从组织结构上,下设分支有内容营销、私域运营和战略支援三大业务单元,以及产品中心、Martech两大业务中心。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在不断精进渠道业务策略,通过数智化转型搭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营销模式。
在营销和数智化变革的双重赋能下,再有大众ID.系列强大产品力做支撑,大众电动化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
结语
毫不夸张地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其实才刚刚进入理性竞争阶段。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影响,产品虽种类繁多,但主流消费群体对纯电车型并不感冒。
但进入2022年,在油价疯涨、新能源补贴即将终止的分界点,主流消费者对纯电车型已经从最初的抗拒接受到现在的主动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众选择在去年ALL IN电动化是最好的时间点。经过一年的市场沉淀,ID.系列产品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反馈。而随着更深入的电动化转型和更多的产品铺垫,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底蕴、渠道体系和用户基盘,在长期理性的市场竞争中,大众在电动化领域的上升空间还有很多想象力。
像大众汽车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迪斯计划的那样,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销售商也绝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像大众这样的传统厂商一旦真正发力,会比新造车势力们的规模更大,目标更明确,影响也更深远。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山论剑V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1332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