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月亮与六便士都要。
7月13日,大众集团发布2030 NEW AUTO战略,第N次对外宣示转型决心。
为了给这个重要场合冲喜,发布会之前3天,大众集团监事会宣布,CEO迪斯将继续任职至2025年,正式给旷日持久的高层内斗,画上句号。
戏剧的是,一年前,当迪斯申请延聘到2025时,竟遭监事会、保时捷家族、皮耶希家族“三重否定”。
当时,因为疫情和ID.3的软件问题,大众焦头烂额。迪斯力推的电动化,因为涉及裁员,也让工会极度不爽。外界断定,他时日无多。
事实证明,任何商业纷争,钱都是最好的解药。
去年三季度后,大众市场及财务表现强势。到了今年一季度,利润同比暴涨4倍,营业利润率达到7.7%的高位。再加上电动化转型初见成效,资本市场一路看涨,市值甩开老对手宝马、戴姆勒一大截。
01
宏伟的2030战略
既能讲故事,又会赚钱,而且讲故事没耽误赚钱,迪斯的腰杆,当然挺得笔直。
他在2030发布会上重申,大众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具体目标是,2025年纯电销量份额20%,2030年50%,2040年接近100%。言下之意,2025年前是小步快跑,2025年后,则是全力冲刺。
为达成所愿,大众将进行平台升级。基于传统思维打造的MEB和PPE,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没本事包打天下。
未来担纲主角的,将是SSP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
官方介绍,SSP集MQB、MSB、MLB、MEB和PPE五大平台所长,适用大众旗下所有品牌、所有级别车型,扩展性无敌。首款产品,将是坊间盛传的“特斯拉杀手”Artemis,2025年推出。从2026年开始,整个平台生命周期内,规划产量4000万辆。
平台之外,大众还将发力电池和补能。之前Power Day上发布的标准电芯,将逐步引入。为避免被“卡脖子”,大众在欧洲规划了6座超级电池工厂,2030年总产能240千兆瓦时,足够自给。充电网络上,大众计划在欧洲建18000个大功率桩,中国17000个,北美10000个,野心很大。特斯拉用了10年时间,建桩总数刚超过25000个。
2030战略的另一个重心,是软件。说起来,软件一直是大众的“心病”。虽然软件部门的名字由Digital Car & Service变成Car Software,又变成CARIAD,团队规模也一扩再扩,但从实际产出看,并无太大亮点。
所以,行动迫在眉睫。据大众介绍,CARIAD正研发三个软件平台,其中两个属于过渡,确保MEB及PPE产品的软件功能和OTA。2025年推出的软件平台2.0,包含通用操作系统并搭载L4,与SSP平台搭配,能帮大众围绕软件搭建新的商业模式。
到2030年,可以畅想大众运营Robotaxi车队,真正完成从制造商到出行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02
谈钱不俗气
总的来说,这些宏愿,迪斯及大众高层在各个场合,早已陆续公布。所谓2030战略,更像把先前零散的信息一锅杂烩,干货上增量不大。
不过,Flag还是那些Flag,立Flag的姿势,却比以往来的稳当。
其中的差别,在于开始直面“钱”的问题。
过去,传统车企论起转型,基本都得扯上政策、趋势大旗,谈愿景,立目标,再许下几百亿的预算,摆出大把花钱的姿态。至于商业模式是否跑的通,何时能跑通,通常含糊其辞。
问题是,转型的目的,在于换种方式过得更好,不是大手一挥不过了。少了在商言商的理性支撑,外界听多了疲劳,股东和投资人心里,也会越来越没底。尤其后者,对任何一位CEO,都是坏消息。毕竟,传统车企不比特斯拉和新势力,能靠一人扛下所有。
铁腕如迪斯,经历了过去一年的起落,想必也明白,改革越激进,愿景越宏大,越要接地气,尤其要让利益相关者,看到“钱”景。所以,2030战略里,支撑各种Flag的理性论据,较以往充分的多。
大的层面,全新战略规划下,官方将整个集团的营业利润率期望值,从7-8%提高到了8-9%。
同时,给出了从现在到2030年,燃油车、电动车、软件三大板块对营收的预期贡献。并且,很难得地,贴合实际,没有画饼。
直到2030年,燃油车继续充当利润奶牛,没有悬念,但势必要控制资源投入。同时,电动车要想盈利,也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出大一统的SSP平台,显得顺理成章。
更重要地,大众明白无误地告诉外界,电动车不会白养着,盈利要有期限。具体来说,要在2-3年内向内燃机的收益率看齐。
为实现目标,一要继续走量,扩大规模效应,同时,便是控制成本。除了机电一体化平台,标准电芯的应用,以及对电池生产的自主掌控,都将为“节流”贡献力量。
唯一有点“飘”的地方,是软件收入。大众预期,到2030年,汽车软件的市场容量将达1.2万亿欧元,因此“钱”景大大可期。听起来有点虚妄,但更多因为,软件盈利目前在行业层面没太大突破,属于看得见,摸不着,不是大众一家的问题。
03
中国市场怎么破
谈了钱,最后能不能实现不好说,但起码让宏大的2030战略,看起来有血有肉。大众要释放的信息是,转型不一定要赔钱赚吆喝,相反,可以把经济账算的通透。
比起转型的决心、目标和路径,这一点,对其他传统车企,甚至更有启示意义。谁都希望能像特斯拉和新势力那样,甩开膀子往前冲。但实际上,传统玩家,基本都是负重前行,不把钱的事情想在前面,转型碰壁甚至夭折,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钱的问题,注定难解。即便像大众这样,谋划得早,行动得快,目前也只是刚刚上路,离预想中的“钱”景,还远的很。
这其中,中国市场的问题,尤其难解。眼下,大众的电动化,在欧洲势头正盛。但在中国市场,无论大众ID,还是奥迪e-tron,都销量不济。考虑到两座MEB工厂合计数百亿的投资和60万的产能,大众必定压力山大。
更麻烦的还在后头。刚刚公布的2020年双积分榜单中,南北大众在负积分上位列前二,合计近200万分。按当下行情,要抵消负积分,付出的代价可能超过60亿。很明显,电动车不能尽快发力,大众在国内的燃油车业务就将持续失血。
在2030战略中,大众倒是对燃油车收益下降,有明确预期,其中一大原因,正是“排放法规增加及税务方面的惩罚措施”。按大众的设想,这头在下降,那头电动车收益在上升,2-3年内两者交汇,电动车完全摆脱“被供养”的状态。但前提在于,电动车的销量规模要跟上。在中国市场,暂时看不到这样的迹象。
燃油车时代,大众对中国消费者的理解,跨国车企中无出其右。但在电动车上,大众作为后来者,面对的是已经被特斯拉、新势力、自主品牌反复教育的消费群体,传统套路很难奏效。目前,大众正飞快地填充ID和e-tron产品线,但反响并不热烈。
这么下去,贡献四成销量、三成利润的中国市场,免不了要给2030战略拖后腿。
所以,大众在中国畅谈理想的时候,更要把钱的问题算清楚,才能立得住。毕竟,除了大众自己,还有两个靠大众供养的合资伙伴,需要交代。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51741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