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2021年第一款新车型,G3的改款车型G3i将在今日正式上市,作为改款车型,造型的变化、配置的提升那都是必须的,涨价那都是昏招了,更何况刚刚完成港股上市,手上大把钱。
对于小鹏G3i,在换装P7家族式前脸外,我们更多关注其生产基地究竟是代工的郑州海马工厂,还是自建的肇庆大旺工厂,毕竟这不仅仅生产基地的变化,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小鹏汽车在肇庆工厂之外,已经签约了广州和武汉工厂,为何没有购买这家早已在运作、拥有10万辆现成产能的郑州海马工厂?是海马要价太高,还是小鹏出价太低?
按照当初的代工协议规定,小鹏和海马的合作时间到2021年底结束,双方是结束合作还是延长合作,或许取决于双方的价格谈判,毕竟肇庆工厂应该全力备战激光雷达首车P5,而海马也需要一款G3i来续命。
如果说特斯拉的交付延迟、糟糕质量曾经让传统车企和用户惊呆了眼,蔚来和小鹏等新造车势力则用一辆辆代工,挽救了江淮和海马,完成了新车上市,却让用户对他们的高端和智能定位心存怀疑。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造车所需双资质成为一个门槛,最终那些拿到造车资质的伙计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借助代工模式的新造车势力却获得空前的成功,并且一步步摆脱了代工的标签。
当蔚来迁居合肥,双方捆绑发展,蔚来和江淮代工的关系早已不复存在,江淮就是蔚来;而理想汽车则早已花巨资自建工厂,并且成功在理想ONE新车上市之前拿下了力帆的一个造车资质。
小鹏汽车发展之路反而要独特一些,首款车型G3在郑州海马代工,尾部至今印着“海马”,而在自家的肇庆工厂建成投产,第二款车P7上市之前,终于拿下广东福迪,成功获得造车双资质,P7尾部可以顺利贴上“小鹏”。
汽车工厂在设计初期都会预留多车型柔性生产的条件,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小鹏肇庆工厂已经可以实现G3、P7和P5的生产,目前正在进行一款中大型SUV,代号为D22车型的生产线改造,也就是说肇庆工厂将可以满足4款车型的生产,但10万辆产能远远不够分配。
即便肇庆工厂已经满足生产G3的条件,先不管造车资质的转移问题,一辆车成千上万个配套零部件,要实现从中原等各个地区运输至华南工厂,想想都是一个耗费成本和时间的事情。
从小鹏汽车在肇庆、广州和武汉三地都规划了产能仅为10万辆的工厂,即便能扩产至20万辆也是小规模生产,可见小鹏汽车并没有太在意所谓规模效应和物流成本,多地工厂的情况更多存在于百万产销量的车企。
在传出理想汽车将接手北京现代北京一工厂之时,或许小鹏汽车拿下海马郑州工厂比起在广州和武汉两地新建工厂要现实一些,并且更加满足汽车产业政策,毕竟小鹏汽车走后,郑州海马这个工厂和人员该何去何从,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拥有自建工厂和造车资质之下,小鹏汽车诚然不愿意委身与人,而海马汽车要想靠自己实现起死回生的突破,简直就是太难了。看看力帆、众泰和江铃的失败,再看看江淮左拥大众,右抱蔚来,还有政府背书的全面产业支持,成就了江淮汽车和蔚来在新发展阶段的转型。
小鹏G3i要上市了,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小鹏汽车率先实现了美股和港股上市,资本市场推动下的造车新势力终于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成为全球智能汽车的引领者。
当新造车势力从单一车型向全车型发展,月销量也从百辆到千辆,甚至即将达成的万辆,“新造车势力”这个名字已经不再适用,在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之后,我们更加愿意把他们称为智能科技车企。
背靠大款的蔚来、最赚钱的理想和以资本为生的小鹏,造车新势力集体告别代工模式,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在比谁活得更久之前,我们先看看谁活得更加惬意吧。
文章到这里结束了,对文章有什么看法,还请关注我们,写下你的评论。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TMC动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5102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