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富士康旗下富士康新加坡分公司宣布收购马来西亚芯片制造商Dagang NeXchange (DneX)5.04%的股份,DneX 此前和北京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基金一道收购了马来西亚SilTerra 芯片公司,DneX控股SilTerra 60%股份。
富士康此举是其为丰富汽车产业链的投资的最新成果。
富士康进军汽车业
代工皇帝富士康所从事的手机代工业务在手机产业链处于中低端位置,大客户苹果拿走了大部分利润,留给富士康的只有2%-5%。即便如此,随着近年来苹果业绩的下滑,严重依赖苹果的富士康也破受牵连。
为摆脱对苹果手机代工业务的过度依赖,同时觊觎苹果汽车业务的富士康决心转型。富士康2019年新上任的董事长刘扬伟为富士康规划了新的蓝图:“电动汽车、数字医疗、机器人”是未来富士康业务增长的三大新型战略增长点。
上述Mobile Drive只是富士康进军汽车业的最新动作。早在2013年,富士康就获得了向特斯拉供应车内面板以及超过100个零部件的供应资格,同年,富士康开始涉及汽车电动机械、中央控制安全、汽车电子等系统,并打入了奔驰、宝马等车企全球供应链。
2015年富士康曾经作为创始投资人,联手腾讯和和谐汽车打造了和谐富腾 (FMC),也就是造车新势力拜腾和爱驰的前身。只是后来富士康和腾讯或许看到了造车新势力还不成熟,为避免成为先烈,而早早退出了和谐富腾投资人的行列。
2016年,富士康向滴滴出行投资了8亿元,进军出行市场;2017年,富士康向宁德时代投资了1.45亿美元;2018年,富士康注资了3亿元人民币参与了另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B轮融资。
《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认为,通过前期摸索和尝试,富士康或许逐渐意识到,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的确不同,汽车行业的价值链和运作模式远比手机行业要复杂得多。富士康要想在汽车行业有所作为,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需要通过借助外力,迅速弥补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过去的两年里,富士康在汽车领域强化合资合作,分别在汽车零部件生产、MIH开放整车平台、代工生产与服务和汽车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方面迅速强化知识储备、增强战略布局、迅速弥补短板。为将来迎接包括苹果、小米等电动汽车的新势力大客户打好基础。
截至到2021年5月20日,加入MIH开放平台的联盟企业已达1636家,既包括了世界一流传统供应商,也包括了宁德时代、富田电机等电动行业翘楚,也包括了高通、微软、意法半导体、arm等芯片大咖,阵容可谓强大。
1.2020年1月,富士康确认正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洽谈成立一家合资企业, 计划在中国开发和生产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和并开展车联网业务。富士康负责开发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电子技术。
2.2020年10月,富士康与台湾裕隆汽车共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向汽车行业推出了包括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在内的“MIH EV”电动汽车开放平台,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该平台的软件/硬件对其它汽车公司开放。据悉,MIH平台具有强大的EEA架构,自由度较高,可实现模组定制化和自动驾驶等灵活定制,该平台也可兼容轿车、SUV、经济性车型、豪华车型等不同种类产品。富士康还计划在2024年推出其第一款用于电动汽车的固态电池。
3.2021年1月4日,富士康与拜腾汽车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先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2021年1月12日,富士康全资成立南京富腾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浮出水面,注册资本约3.23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组件研发、汽车零组件及配件制造等。
4.2021年1月13日,富士康宣布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整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的生产与服务。
5.2021年1月14日,富士康宣布任命前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郑显聪(Jack Cheng)为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主要职责是负责MIH平台联盟规划,掌管硬件部门兼平台规格定义。
6.2021年5月14日,富士康宣布与汽车设计师Fisker二度出山创立的电动车公司Fisker Inc公司 (不是被万向收购的Fisker 汽车)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鸭梨项目(Project PEAR (“个人电动汽车革命”的缩写))。具体包括双方共同开发Fisker品牌全新电动车型(低于目前Fisker的 Fisker Ocean),计划2023年四季度量产,在包括北美洲、欧洲、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市场销售,售价低于3万美元。富士康将在美国等其他国家陆续建造生产基地进行代工生产,总产能将达25万辆。
7.2021年5月18日,富士康宣布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PSA+FCA)签署合资协议,成立Mobile Drive公司,专注于车联网功能和服务的开发与应用,包括车载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和云服务平台开发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载应用、5G通信、升级的OTA无线远程服务、电子商务和智能座舱集成方案。该合资公司所有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都将归属于富士康和Stellantis,但Mobile Drive作为独立的汽车行业供应商,其软件相关的解决方案都对第三方开放。
8.2021年5月31日,富士康与泰国国有企业PTT油气公司签约,在泰国建立电动汽车开放平台和零部件制造基地,为愿意代工的东南亚汽车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和零部件服务。
从富士康马不停蹄疯狂签约的背后,可以大概看出富士康计划通过发挥其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集成化的电动汽车模块和全套零部件提供给愿意生产外包、但又没有制造经验的汽车企业,帮助汽车企业迅速推出产品。富士康计划在2025年占据电动汽车平台市场的至少10%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系统模块和零部件提供商”,为汽车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富士康能成功吗?
《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先后经历了合资品牌大行其道、自主品牌悄然崛起和造车新势力初露锋芒,年销量从2020年的200万台最终走到2018年2800万的阶段性见顶。与此同时,汽车行业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基础设施逐步落地,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共享化等颠覆性创新大潮相继出现,为新一代汽车的生产和营销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设计和开发需求。汽车将彻底由交通工具演变成人们的移动终端。汽车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发生重构——一百年来汽车在硬件、设计、工程和制造的利润逐步降低,软件、服务、流量等的收入将成为新的估值基础。
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汽车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2010年时最高21%左右,而十年后的2019年 净资产收益率降到了6%左右的水平。单车利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部分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更是下降到了几百块钱的水平。
当传统汽车行业百年来引以为豪的生产制造从价值创造的核心地位逐渐走到边缘地带,传统汽车企业们才会放低“高傲”的身段,与其生产线闲置,不如盘活这部分资产,发挥自己在组装方面的集成能力,产生现金流。于是,为新进入者代工和和接受委托生产合同便水到渠成。
根据《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签署过代工生产的传统汽车企业已达近20家左右。
2018年12月6日,工信部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
工信部第一次正式明确了汽车“代工”生产的合法地位。
《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提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办法》虽然鼓励代工生产,但前提是代工方需要具有汽车生产资质。《办法》鼓励代工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目前现有传统汽车企业的闲置产能,而不是新增产能。像富士康这种纯粹的代工企业,虽然本身具有多年的消费电子制造经验,但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多汽车的组装和生产经验,本身也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目前在中国的大环境下,还很难单独开展汽车代工业务。
这就是我们看到为什么富士康先选择与吉利合资、麦格纳选择与北汽新能源合资的原因了。通过与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合资,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然后再开展代工业务,是目前纯代工企业切入汽车代工业务的路径。
与传统汽车企业代工不同,纯代工企业具有灵活性强、成本控制能力好、能提供一站式工程和组装服务等优点,逐渐受到了汽车企业、特别是造车新势力的普遍欢迎。
目前在国外的代工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直接提供工程开发、生产和零部件供应的打包一站式服务,典型代表为总部位于奥地利的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和芬兰的Valmet,业界甚至普遍把麦格纳斯太尔称为“Tier 0.5”供应商。麦格纳斯太尔利用母公司Magna的世界主流零部件和系统供应商的研发和供应资源,开展工程开发、概念车研发、定制化生产和交付服务。
目前麦格纳斯太尔为奔驰大G系列、宝马Z4和5系、丰田Supra、捷豹路虎 i-pace, e-pace、Fisker Ocean以及在中国为北汽新能源ARCFOX极狐阿尔法S/T提供一站式开发和生产服务。去年亮相的Sony Vision-S以及将来苹果汽车都可能成为麦格纳斯太尔客户。
另一家有着50多年代工经验的芬兰代工巨头Valmet也实力不俗,迄今为止已累积代工生产了 170 万辆汽车,为包括Saab, Chrysler, Talbot,Opel, Vauxhall, Holden, Lada, Porsche, Garia, Think, Fisker(现在万向Karma), Mercedes-Benz等品牌提供生产和开发服务。Valmet近几年还在电池组开发方面积累了不少专业知识。
第二种是仅提供“来料加工式”的定制化代工生产服务。这类的典型代表有江淮汽车(代工蔚来)、海马汽车(代工小鹏)等。
第三种是近来兴起的提供通用的整车平台和动力模块的“电动滑板”创新代工开发模式。代工企业提供平台,被代工企业只需在底盘上扣上有自己独特设计和LOGO地车身即可交付消费者。这个类别的典型代表有 美国Rivian、Canoo,英国Arrival等。Rivian已与亚马逊签订了10万辆电动面包车的供应合同,在Rivian R1S SUV and R1T pickup 底盘基础上为亚马逊定制生产送货面包车 Prime。第一批挂亚马逊定制送货电动面包车将于2021年底在伊利诺伊州诺尔的里维安工厂投产,所有交付工作将于2024年完成。
由UPS、黑石基金、现代起亚集团投资的另一家新式代工公司英国的 Arrival,可以提供离散型“微工厂”概念和服务,根据客户的规格设计,在自己现有车型底盘和模块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众包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为客户在全球各地指定的地方迅速用机器人组装/3D打印出要求的车辆。
目前Arrival在为UPS生产1万台送货车,也在为 Uber代工网约车。这种工厂不需要建造昂贵的喷涂和冲压车间,省钱省地,迎合了当下低碳和零排放的生产模式的要求,也适应了未来无人驾驶、Robotaxi等车辆标准化的制造需求。
说回富士康。
富士康虽然拥有丰富的电子消费品代工经验,但在汽车代工领域属于绝对的“新兵”。意识到自己的新兵状态后,富士康通过上面一系列合资合作,迅速弥补自己在汽车生产资质、底盘、组装经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不足。模仿麦格纳斯太尔,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系统模块和零部件提供商”,为汽车企业提供工程开发、零部件供应、平台开发以及组装生产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的百度(通过集度汽车)、FF、拜腾、滴滴、小米、越南Vinfast、泰国PTT以及美国的Fisker等都很有可能成为富士康(通过吉利合资公司)的代工合作伙伴,成为北汽麦格纳的直接的竞争对手。
富士康从1974年成立至今,在经过漫长的近50年的发展历程后,才拥有了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富士康能否复制其在消费代工领域领头羊的角色,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海外并购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50361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