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小马智卡来了!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独角兽首曝卡车战略

小马智卡来了!中国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独角兽首曝卡车战略

中国跑得最快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小马智行,在这周公布了卡车战略。

根据最新数据,小马智行累计测试里程已经超 500 万公里,公司估值超 53 亿美元,累计融资超 11 亿美元。

在卡车自动驾驶领域,小马智行的探索始于 2018 年 8 月。 

2020 年 12 月,卡车事业部正式在内部成立。 

而在刚刚过去的 3 月 31 日,小马智行的卡车业务对外公布正式的名称:小马智卡PonyTron。

卡车事业部由小马智行副总裁李衡宇负责,目前小马智行团队整体已超过 500 人,其中负责卡车业务的团队近 50 人。 

小马智卡在研发上与 OEM 和 Tier 1 紧密合作,打造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卡车。

在商业化上,小马认为通过自动驾驶卡车建立起智慧物流网络,将大幅改善货运的成本结构与安全性。

根据官方公布的时间表,小马智卡要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自动驾驶卡车的前装量产 SOP,到 2025 年要实现自动驾驶卡车量产后的规模化应用。

1、小马智卡:技术先行,不急于变现

在沟通会上,小马首次展示了自动驾驶卡车在中美路测的视频片段。

小马智卡在中国进行测试

小马智卡在美国进行测试

视频中,国内道路上,小马自动驾驶卡车在经过一个弯道时,准确绕开了停在道路旁边的行人。

美国道路上,小马自动驾驶卡车准确识别岔道、并线行驶,并在密集车流中以每小时 50 英里(相当于 80 公里/小时)的速度顺利行驶。

先看小马自动驾驶卡车原型车上的传感器配置。

  • 2 个激光雷达,目前主要使用禾赛科技供应的 64 线激光雷达;

  • 6 个摄像头,包括 2 个中距摄像头、2 个深度视觉长距摄像头、2 个后向摄像头;

  • 3 个毫米波雷达,包括 1 个前向毫米波雷达,2 个后向毫米波雷达;

  • 2 根 GNSS 天线

它们的作用是: 

  • 2 个激光雷达覆盖车身 360°150 米范围内的物体检测与测距;

  • 6 个摄像头,负责由远到近的物体检测,用于支持车辆在高速区间行驶,辅助车辆变道。其中 2 个深度视觉长距摄像头覆盖 300 米 到 1000 米的范围;2 个中距摄像头覆盖200 米范围;2 个后向摄像头覆盖后向 200 米范围。

  • 3 个毫米波雷达,1 个前向毫米波雷达覆盖 200 米,2 个后向毫米波雷达覆盖 200 米,后向毫米波雷达可以在进行变道时提供辅助作用。

  • 2 根 GNSS 天线用于厘米级精准定位。

在上面的传感器中,小马自研了深度视觉长距摄像头以及背后的双目视觉算法。

可以看到,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的软硬件系统与乘用车的系统是一脉相承的。

2、为什么做卡车?可复用 Robotaxi 80% 的技术,自动驾驶商业化将加速

小马智行认为,从技术角度讲,乘用车自动驾驶中 80% 的技术可以在卡车上进行复用,但因为卡车在载重、带挂等方面的运营特性,其对控制精准度的要求很高,所以要在算法上进行一些改变。

从 2016 年底成立到现在,小马已经跑了超过 500 万公里的路测。而小马在 3 月初向媒体披露的数据是累计超 450 万公里。

粗略估算,小马在 3 月份一个月内差不多跑了 50 万公里,这个数据是相当可观的。

路测里程的快速增长,可能与车队规模大幅增长有关。

在今年 2 月上旬,小马曾宣布了标准化产线的进展,当时一批搭载其全新一代系统 AlphaX 的自动驾驶车辆下线并在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开启公开测试,当时的新车队数量可能在近百台级别。 

卡车业务也从大量的路测数据中获益。

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开乘用车的虚拟司机可以理解为拿 C 照,开商用车、卡车的司机是拿 A 照,两者之间有一些能力是共通的。实际上我们是先拿了一个 C 照,再拿 A 照,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他认为,在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很多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比如基础架构、仿真系统、操作系统、感知等工艺方面都是共通的。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 CTO 楼天城此前则指出,Robotaxi 和卡车是相互促进的。

首先,视觉方面均通过传感器识别路上所有的数据,这是可以共同训练、学习的。

其次,卡车在装满货和空货行驶时,质量差别会非常大,在这种时候需要对车辆进行精确的控制,这些数据可以反哺小车的控制精准度。

3、PonyTron 的由来

小马智行的卡车业务定名为「小马智卡」,英文名「PonyTron」。

这个英文名的由来有 3 重含义: 

  • 一是与中文「创」字谐音;

  • 二是与卡车英文「Truck」的发音相似;

  • 第三点比较有意思,小马卡车团队的群组命名为「Seibertron(擎天柱)」,后来 Tron 顺其自然地被拿来作为了小马智卡的元素。

小马智行第一次公布自动驾驶卡车方面的信息是在 2019 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当时,小马智行宣布将布局自动驾驶长途货运领域。

但实际上,小马在内部开始研发卡车自动驾驶技术则始于 2018 年 8 月,比官宣大概早半年时间。

在上海车展的正式官宣后,2020 年 11 月,小马智行在进博会上首次展示了针对重型卡车的 L4 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

仅一个月后,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正式成立。

小马的自动驾驶卡车团队由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带领。

李是小马北京办公室的第一号员工,在四川大学计算机系的完成本硕连读后,校招入百度并主导开发了百度广告预算控制系统,并在 2013 年获百万美元奖金的年度「百度最高奖」。

2020 年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成立后,很快在 12 月获得了广东省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

目前,小马智卡基于一汽解放的车辆进行后装改造,并在中美两地进行路测,其中国内的测试场主要位于广州。 

李衡宇并没有透露小马自动驾驶卡车的投放数量,但他表示:

「投放的自动驾驶卡车如果量小了肯定不行,需要一定的规模。目前我们主要和 Tier 1、OEM 进行合作研发,这是因为自动驾驶卡车的需求更加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解放也是小马智行的战略投资方,一汽解放目前还同时在联合智加科技打造了 L3 级别 J7 自动驾驶重卡。

4、未来 3 年内,自动驾驶系统成本降至与司机 1 年的收入水平相当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最终要回归到商业化这个目标上。

对于小马智行而言,Robotaxi 的商业化路径比较长,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化会相对更快。

物流业的确需要自动驾驶来解决一些行业痛点。

目前,我国物流业体量巨大,但存在事故率偏高、成本高、规模小以及货运司机缺口巨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不少自动驾驶公司瞄准了自动驾驶卡车市场。

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提出,希望在未来 3 年内,将整套自动驾驶的成本降到司机一年的收入。

这也相当于,如果届时将一辆普通卡车改造为自动驾驶卡车,大概能在 1 年时间内收回改造成本。

小马智行希望通过打造优秀的虚拟卡车司机,来大幅提高物流行业行车安全、弥补劳力不足,解决人力管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组建大型车将提升行业的运营效率。

小马公布了自动驾驶卡车业务在无人化、量产和商业化三个维度的时间表:

(1)无人化维度

  • 2019 年到 2020 年进行复杂路况技术研发和测试

  • 2021 年到 2022 年实现封闭环境无人驾驶

  • 2023 年到 2024 年实现限定场景无人驾驶

(2)量产维度

  • 2019 年到 2020 年实现多款车辆平台后装验证

  • 2021 年到 2022 年实现前装量产原型设计

  • 2023 年到 2024 年实现前装量产 SOP

  • 2025 年实现量产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应用 

(3)商业化维度

  • 2019 年到 2020 年实现物流货运商业化探索

  • 2021 年到 2022 年建立规模化自动驾驶车队

  • 2023 年到 2024 年建立智慧物流网络

从这份时间表可以发现,小马智卡当下将聚焦于前装量产的原型设计。

那在自动驾驶货运的商业链条中,小马将扮演何种角色呢?

李衡宇说,传统卡车商业模式生态是由 OEM、Tier 1、物流商形成整个商业闭环,由 Tier 1 提供卡车零部件,OEM 生产卡车,卖给物流商获取销售收入,物流商通过提供运输服务来获取运营收入。 

而未来卡车商业模式生态则是:

在 OEM、Tier 1 和物流商之外,由小马智行这样的技术服务商与 OEM、Tier 1 进行深度合作,向各方提供自动驾驶卡车技术。

同时,由于自动驾驶卡车成为了智慧终端,可以产生海量的数据,进行实现智慧物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李衡宇举例称,未来,小马智行可以从 OEM 购买车辆,自己建设智慧物流车队,提供智慧物流服务。

同时,小马的智慧物流能力也可以赋能给物流商。  

张宁坦言,在真正做到符合车规级别、万辆车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挑战需要解决。 

「在万亿美金的市场中,只有百辆级别(车队所产生)的营收,并不能反映最终的商业形态。」

小马智行北京硬件研发团队负责人李林涛则表示:

「百辆车的规模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更希望在未来逐步实现前装量产,百辆只是起点,我们更需要具备千辆、万辆和前装的能力。」

除了打造可量产的自动驾驶卡车原型技术,当前小马还有一项重要的开发工作,就是对海量的路测数据进行挖掘。

如何把 500 万公里以上的数据用好仍旧是一个课题,光有吞吐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数据消化吸收能力,那么海量数据可能连几万公里的价值都没有发挥出来。

如果没有在复杂城市道路下开车的能力,盲目地堆积规模化,车辆上路对于其他车主反而会产生干扰。

这个赛道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强者才会跑得越快。  」李林涛表示。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350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之心

微信公号Auto-Bit。汽车之心是一家专注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媒体和知识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汽车与科技的融合。我们的团队由一群热爱汽车与新技术的资深媒体人、产品人与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组成。欢迎添加微信号autobitxyz给我们提意见。

  • 918
    文章
  • 45657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