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曾几何时,五菱这句话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风靡一时,尤其是疫情期间。
在众多传统造车企业中,一直作为异类存在的上汽通用五菱是为数不多“为需求造车”的企业。其现象级的产品就是今年4月份刚刚登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五菱宏光MINI EV。
当“为政策造车”步履维艰的时候,五菱宏光MINI EV却实现了预售5天订单破万的成绩。而就在几天前,一份曝光的五菱内部会议纪要告诉我们:由于订单量爆发,五菱宏光MINI EV排产计划从每月1万辆提升至2万辆。
五菱宏光MINI EV
外廓尺寸只有2917*1493*1621(mm),电池容量只有9.2kwh和13.82kwh,工况续航里程仅为120km和170km;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仅有100wh/kg、110wh/kg。
如果单从数据上来看,这两款配置的微型车可以说是开了历史的倒车,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经突破180wh/kg的当下,最高110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真心不够看,而最高170km的工况续航也毫无悬念地没有办法拿走一分钱的补贴。至于96v的电池系统额定电压也很难实现哪怕是40kw功率的最低快充功率,毕竟96v额定电压要实现40kw的快充需要超过400A的充电电流。
但是就是这么一款看似技术含量很低的新车,却让我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希望。
“政策刺激+技术指标”为什么撬不动市场需求?
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已经出现十几年的“新物种”而言,似乎绝大部分汽车企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需求从哪里来,发展到哪里去”,这些直击灵魂的拷问或许对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而言都如同千斤巨石压在心头。
如果说从2013年起,巨额的财政补贴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而限行限牌等措施“逼迫”尚在襁褓之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茁长成长”。“为补贴造车”或许在那个时候开始不断地萌芽,绝大部分汽车企业的价值观逐渐地发生了扭曲,一切向“钱”看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基调。巨额的财政补贴就像鸦片一样,让诸多的汽车企业欲罢不能,“骗补”等恶劣行径的诞生也似乎变得顺理成章。
虽然在一系列的查缺补漏政策的严管下,“骗补”行为得到了遏制,但是政策研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核心思考。最具标志性的是从2017年起,补贴政策从续航里程为核心的补贴标准进化为系统能量密度、单位能耗、续航里程三大核心标准评价。
原本2016年之前大行其道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几乎一夜之间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价格更贵、能量密度更高、单位能耗更低的三元电池;而以三元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之后,满足补贴标准,甚至于拿到1.1倍、1.2倍新能源汽车补贴就成了整车企业的共识。系统能量密度更高、单位能耗更低、续航里程紧贴补贴政策成了市场上的主流风潮。
直到2018年下半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以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为核心的相关部门在诸多场合开始不断强调风险。但是满足补贴标准、拿到最高补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思想。
2019年,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里程碑,高镍811镍钴锰三元电池正式量产,包括广汽、吉利、蔚来等汽车企业开始积极尝试,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市场却迎来了最大的寒冬。2019年下半年,由于上半年的厂商的抢补促销、媒体对补贴大幅退坡的产品涨价预期的渲染、用户的着急抢购,让2019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腰斩。
而2020年初至今,虽然从续航里程、单位能耗、系统能量密度等政策考察的三大核心技术指标上,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更加先进。但是不断出台的政策刺激加上技术指标更加优秀的新产品却无法有效的撬动市场的需求。2019年市场表现最佳的广汽Aion S从让利3万元增加到让利幅度接近5万元却依然无法打动需求的冰冷。另一方面,在4月降价风波导致销量暴跌的特斯拉却在5月份迎来了万辆交付。
Aion S
三观正确,让市场出清
幸好总是有一小部分人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人猝不及防,汽车行业也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疫情的影响让原本那些本就“体弱多病”的汽车企业直接被市场出清,同时也让那些一直保持清晰头脑并拥有健康的价值观的企业脱颖而出。
而在疫情笼罩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原本那些如日中天的巨头变得步履维艰,而原本不被看好的诸多的造车新势力却有那么几家脱颖而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从2019年最不幸的男人变成了2020年最幸福的男人,蔚来月度交付量节节攀升,5月订车的ES6交付时间已经到了8月份以后。
ES6
如果按照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评价标准,造车新势力企业需要迈过的第一道生死门槛的标准就是交付超过1万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等四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可以说已经成功地迈过了第一道门槛。如果按照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说法,造车新势力中能够活下来的最多只有三家,那目前拥有争抢这三名资格的还有四家汽车企业。
我们不去猜测最终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到底是哪几个,毕竟除了蔚来汽车之外在公开信息中很难找到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去量化。但是我们能够更多感受到的是这四家企业至少“三观正确”,同时没有受到太多补贴“荼毒”。为市场造车、为需求造车、在技术成熟还需时日的时候,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消费者痛点成了他们的看家本领。但对于众多的传统新能源汽车企业,迎合了政策、满足了补贴标准却失去了真正的需求。
记得5月底跟一位老朋友讨论五菱宏光MINI EV这款产品的销量之时,我断言此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产品,月度销量将达到数万辆之多的时候,他表示无法相信。或许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业者而言都很难相信,毕竟在这个诸多优秀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举步维艰的时候,让人相信一款“低技术水准”的纯电动汽车能够如此火爆。
而事实总是这么残酷,同时也给那些“为政策造车”的企业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这一记耳光也希望能够打醒他们,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是为政策造车还是为真正的需求造车。
市场的归市场、政策的归政策。也许在2019年补贴政策大幅退坡之后,财政补贴即将退出新能源汽车的刺激政策之时,大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才刚刚开始醒悟。不过“它们”醒悟过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思考如何走出“为补贴造车”的泥潭,而是在盛宴结束之前如何吃到最后一大口。2020年,网约车市场的饱和,个人市场主动需求的萎缩,“为政策造车”的魔咒也让诸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五菱宏光MINI EV的幸运在于它的掌舵者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幸运在于我们还有蔚来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等企业对市场、对需求的持续探索。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华为、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的底层技术支撑之下,彻底消除短板,能够有真正的力量直面燃油车的竞争;也能够看到原本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三线以下市场新能源汽车遍地开花,广大低收入消费者的出行幸福指数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也许到那时,作为国家战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它最初的愿景。
(文/杨昭,第一电动网特约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超过20年)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杨昭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18949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