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知名机构和权威人士在分析疫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走势时提到,由于此次疫情使人们认识到出行拥有私人空间的重要性,疫后网约车市场将会受到较大冲击,其下一步发展空间将会受到较大制约。
对此,本人不敢苟同。我认为,疫情过后网约车市场不仅不会收缩,而且会最快恢复,并且迎来新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从需求端看,由于实际收入的减少和预期收入的不确定,疫情过后人们过日子会更加精打细算,网约车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与个人的出行选择。
现在看来,此次疫情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时间要长,影响的程度要深。有专家分析,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内经济停摆近几两个月,内需大幅减少;第二阶段,世界各国各自封闭,外需大幅下降;第三阶段,由于金融市场注入超级流动性,政府、企业、个人债务杠杆在原有高企的基础上大幅提升,等待以后长时间消化。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因此指望短时间内经济走出困境不现实。所以,所有企业与个人都需要从长计议、开源节流。而在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节流必然成为优先选择。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更加精细算过日子。本人最近算了一本账,在北京养一辆车,停车费、油钱、保险费、养车修车费等加起来,少说得三、四万,多则四、五万甚至更多(这还不算有些人的租牌费)。如果单位招一个司机开车,一年单位支出的总费用全加起少说也得十来万;如果自己开,不仅花精力,而且还可能会因超速、占道、乱停车等违章吃几张罚单。
总而言之,用网约车,这比个人买车自己开合算多了!如果出行是刚需,家里有一辆车足够了(至多两辆),第三辆完全没有必要!
第二,从供给端看,由于就业门槛低,付出与回报完全“自作自受”,疫情过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约车行业,进一步提升其在性价比上的竞争力。
现在经济低迷,大批服务性中小企业或关门、或裁员、或降薪,完全恢复正常运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后,这些失去工作的人最优先的选择就是开网约车。
开网约车不存在因上下游产业链不复工影响生产恢复的问题,也无需担心生产出来产品没人要,所以恢复得最快。在家憋了一段时间,司机们身体养好了,也有精力干,所以我判断网约车巿场供给会快速恢复,远快于需求恢复速度,综合性价比会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网约车巿场恢复后,在发展上会迎来两个新变化:一个是网约车巿场的优胜劣汰。前面我已说过,网约车供给恢复速度会非常快,当其远大于需求增速之时,必然会导致竞争加剧,有的平台可能就干不下去了!疫情之前,这种趋势就已经出现,疫情过后,这一趋势会进一步加剧,一些公司或平台估计会被淘汰掉;另一个是燃油汽车的比例将提升。在网约车巿场,由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在运营上有一定优势,所以其过去增长速度比较快,但现在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20美元,国内油价也在下跌,其原有的运营优势将大打折扣。当然,如果政策非得强制使用新能源汽车,那就另当别论了。
最后,我想特别说一下最近关于“汽车四化”的思考。大家都知道,“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商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落地的只有“共享化”中的网约车。
这里我说的“落地”是真正成为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买的产品或服务。“电动化”现在主要靠B端,特别是政府支持B端的政策撑着。“智能化”前景很诱人,但要转化为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或服务,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期间它还有一个必须面对的“内部对手”,那就是越来越成熟的智能手机。当汽车要成为一个“移动终端”时,它究竟在哪些方面能胜过智能手机这个可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呢?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至于“电商化”,这次疫情期间的“直播卖车”的成交量已经回答了,汽车交易更多依赖线下,相当长一段时间线上卖车几乎没有可能,它只不过能积攒些人气,厂商从中可以找一些销售线索而已。
汽车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个出行工具。在这个主要功能没有被颠覆之前,或者没有变成次要功能之前,“共享化”的网约车必将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发展方向。尤其在中国,网约车实现了移动互联技术与大批廉价劳动力之间的完美结合,因此将会比国外发展得更广泛、更深入,并将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至于是哪些影响,限于篇幅这次我就不多谈了,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作者孙勇为资深汽车评论家、“老孙论车”微信公众号创始人,现任中德诺浩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拥有十二年汽车媒体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所属经济参考报汽车周刊编辑部主任、人民日报旗下中国汽车报副总编辑;十年汽车企业工作经历,曾任奇瑞汽车经管会成员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南京菲亚特副总经理兼商务部总经理、国机汽车(中进汽贸)董事兼副总经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老孙论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12108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