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末发布的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为督促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政策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要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后才能进行。这样的一条政策究竟会对谁产生重大影响?
购买新能源汽车做租赁、运营的企业是政策中提到的非个人用户中的一大部分,就目前来看,主要的模式有乘用车的分时租赁、长租、网约车、出租车,以及物流车的长短租等几种模式。作者通过采访曹操专车、绿狗租车、江苏奥新、上海一微等几家企业了解到,做网约车运营的车辆基本半年的时间就能达到3万公里,分时租赁需要1-2年,而物流车1年左右就能达到目标。
基于这样的背景,绿狗租车副总经理范永跃在接受第一电动网作者采访时表示,3万公里的政策总体来说对分时租赁行业影响不大,实际是为了鼓励分时车辆多运营,积极保障运营率的提升。但要注意的是,分时租赁行业主要以短途代步为主,行驶里程不会太长,且车辆受到故障、事故、冬季续航等的影响,总体日均行驶里程大概在60-80公里,对于新购车辆,可能需要运营18个月以上方能达到此标准。建议针对新能源分时租赁企业能够适当放宽标准,不要采取一刀切的补贴方式,而是根据运营公里数按比例进行补贴,以确保分时租赁企业运营的健康、有序提升,同时也可以缓解运营企业的成本压力。
盼达用车杭州负责人袁婷婷认为,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角度看,设置3万公里的指标,会对整体运营成本和车辆来源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针对没有整车厂背景的分时租赁企业。因为有整车厂背景的运营方,有利于依靠自有优势不断扩大规模,但是通过租赁和购买向整车厂或第三方拿车的运营方,或许会受到部分整车厂成本的转嫁。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采访了一度用车相关负责人,根据一度用车介绍,3万公里的运营指标主要考察的还是企业的运营能力,购车成本是否会提高取决于是否要采购更高续航里程的车来尽快满足3万公里的指标,因为车辆续航里程低就意味着每天能在路上跑的里程少,有效的行驶里程就低。以一度用车为例,现有的车型的续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运营效率有一定保证,所以影响不是特别大。在具体采购车方面的成本压力也会和主机厂协商,让厂家先承担补贴部分。
作者此前采访上海一微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磊也得到了相似的回答,表示不接受过高的成本转嫁。缓解运营成本压力一方面可以和企业签定逐年分批支付购车款的协议,也可以考虑引入金融服务的模式。
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出行领域的应用,对于其发展初期的推广、消费者的教育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尤其是新兴起的分是租赁业务,更大大丰富了中国消费者出行的多元化,成为了公共交通体系的有益补充。设置运营满3万公里的运营指标,是政府为防止车辆闲置、保障运行效率的考虑,整体上有利于真正有运营能力的企业。但同时无疑会给车企和运营商都带来较大的压力,车企会承担更大的成本压力,运营商则需要拿出有效的运营里程来说服合作伙伴。毕竟考核指标在那里,能够较早达到3万公里的运营商或许对投资者会有更好的说服力。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肖莹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50143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