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国内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想要做 AI 时代的赋能者。在 2019 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上,我们采访到了地平线的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黄畅,看看他对于 AI 以及自动驾驶的一些思考。
这一点是在采访中黄畅提的比较多的内容。何以谓「边界感」?即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知道自己能力外延极限在哪里。
黄畅告诉 GeekCr,初创公司还是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有一个(产品)全链条的判断,并做好拿捏,知道哪些技术是自己擅长的并可以进行整合的,同时了解到需要自身整合能力的边界在哪里,然后将技术下放到行业内,满足行业需求,与别人成为利益共同体。
此前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的一段话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如果你又做平台,又在每个领域做垂直整合,AI 芯片上面有软件、方案商、产品商、集成商,你的业务就变成『九宫格』了——你在每个格子上投入的兵力一定不够,不足以在那个格子里成为市场最好的。」如果做的过广,反而会过于分散,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黄畅坦言,地平线过去也曾经在某些单点上困惑过,是自己多做一点,还是让上游 or 下游的客户做多一点。但是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中,通过观察自身、观察周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特征性」定位:不做垂直整合,要做平台赋能。
AI on Horizon,这是地平线的发展战略。地平线要做的是通过底层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进行开放的赋能,提供丰富的工具链,使其合作伙伴可以在其芯片上构建自己的产品、应用及服务。「地平线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极致性价比、能效比的 AI 计算平台,尤其是边缘侧和嵌入式侧(云端目前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黄畅这样说道。
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之下,地平线将其自己定位为自动驾驶的 Tier 2,为 Tier 1 以及 OEM「赋能」。黄畅告诉 GeekCr:「相比于绝大多数厂商,我们要更开放,并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赋能式的平台」。
这一点其实我们也能看得到。
(地平线 Mtrix 1.7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基于其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架构 BPU(Brin Processing Unit),地平线于 2017 年 12 月发布了可用于 L2 自动驾驶的第一代自动驾驶处理器– 征程 1.0;2018 年 4 月,地平线推出了其 M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基于现有自主研发的芯片、工具链以及典型算法样例,地平线形成” 综合环境感知” 和” 多模人车交互” 车内车外智能化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地平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多类别环境感知、众包高精建图与定位等方案。
(智能后视镜)
(网约车智能终端)
(小米小爱触屏音箱)
依托这些能力,地平线还打造了 DMS、AR HUD、Fce ID 等基于视觉感知与语音技术的多种智能人机交互方案。
「地平线的目标是未来 5-10 年在全球范围内做到边缘 AI 计算的行业领军者之一。这可能需要 2-3 代的芯片的迭代。」
这是地平线给自己未来的展望。虽然行业内将地平线定义为一家 AI 芯片公司,但是黄畅更愿意将之定位为 AI 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公司。
黄畅表示:「与行业内的英伟达、恩智浦等厂商相比,他们积累相对比较深厚,这一点无法回避,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们正在非常快速的弥补相对劣势。」
今年 2 月,地平线获得由 SK 中国、SK Hynix 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与旗下基金)联合领投的 6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这也是继 2017 年下半年获得由 Intel 领投的超过 1 亿美金的 A+轮融资之后,成立仅三年多的地平线再次获得重量级投资。可见资本市场对其的认可。
目前,地平线的合作伙伴包括合作伙伴包括奥迪、博世、长安、比亚迪、上汽、广汽等,此外与禾赛科技和首汽约车达成战略合作。
2019 CES Asi期间,地平线与理想汽车在车内智能交互达成合作,宣布将为理想 ONE 增程式智能电动车配备「车载多音区交互技术」。按照余凯的说法,「这意味着地平线的 AI 方案率先进入前装量产」。这也是地平线为合作伙伴赋能的成果之一。
接下来地平线将会有怎样的新动作,GeekCr 也将持续关注。
来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95339
以上内容转载自geekcar,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