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自动驾驶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继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和东风商用车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亮相后,客车行业巨头——宇通,其搭载L4自动驾驶系统的客车也实现了特定场景内的示范运营。中国车企争先入局自动驾驶领域,我国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究竟处在什么阶段?实际应用前景如何?
在宇通2018年全系新能源产品发布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际部主任李蓓给出了解答。
商用车比乘用车更需要自动驾驶
目前在国内市场,乘用车与商用车都推出了自动驾驶车辆,这两个领域有什么共通的地方?有什么区别?
李蓓:在国内市场,乘用车与商用车都有自动驾驶汽车,二者共通的地方在于都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也就是核心技术是相同的。但是,商用车却走到了乘用车前面,在特定区域实现示范运营,这是商用车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决定的。
自动驾驶技术能解放司机的生产力,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这是商用车优先发展自动驾驶系统的重要原因。这对于客车司机和长途卡车司机都是如此。他们一年300多天的工作就是开车,无论天气状况是否恶劣,无论因为各种私人原因,都要时刻在岗,因为这就是你的工作。但自动驾驶汽车不同,它是用机器代替驾驶员,能够更安全、更平稳,没有情绪的影响,每一次都能定时、定量地完成重复性高,而且枯燥复杂的任务。这样就可以将驾驶员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也是一种推动。
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李蓓:我国目前的技术,可以用“中国特色自动驾驶”来总结。
目前来看,实现汽车自动驾驶有两条路径。第一条是在汽车上增加各种元器件,辅助驾驶员完成很多以前需要手动完成的工作。举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动挡的汽车不需要踩离合了,这是一种辅助驾驶,但还需要驾驶员。第二条路径就是应用智能网联技术驱动汽车,让机器模仿驾驶员的行为,从人工智能、深度算法的角度,让这个机器也具有自主学习的功能,以完成车辆的驾驶行为。
记得宇通以前演示的自动驾驶客车,颠簸得还比较厉害。但这次体验过宇通最新的自动驾驶客车的乘客都说,和老司机开车没什么两样。就是说,这个“机器驾驶员”也成了老司机。这是宇通结合国内客车自身的特点、运营工况和道路的特殊性,自主研发的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其他商用车企业也类似)。
自动驾驶商用车应用场景增多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已经趋向成熟,很多已经实现了上路测试。您认为宇通的自动驾驶客车未来可以在哪些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
李蓓:中国目前至少有5个城市建设了面向车企的自动驾驶路测开放场地,随时欢迎各家的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这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支持车企搞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从这个角度而言,路测的最大意义是为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效监管。
路测场地的开放,扩大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场景。相比企业自家厂区,专门的路测场地更加开阔,道路工况更加复杂,有的路测场地选择的是公园,这样更能验证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可靠。
从2015年到现在,宇通一直在探索自动驾驶客车更多的应用场景。如今,宇通将这一技术用到了自己的新能源园区,做员工的接驳用车,进行小范围示范运营。今后,宇通还会探索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运用自动驾驶车辆。比如BRT公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落地应用场景。
L4级自动驾驶汽车有望两年内量产
以您对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了解,您预计我国自动驾驶车辆(包括商用车)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量产?
李蓓:从国内外整个汽车产业来看,业内有一个共识,L4级自动驾驶汽车预计到2020年,也就是在近两年内会实现量产。目前来看,自动驾驶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关键是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道路改造等外部问题有待解决。
但这只是一个近期的目标,具体哪家车企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营,还要看它实现运营以后的效果。比如,它人工干预的频次,出现交通事故的事故率,是不是能够实现安全驾驶;自动驾驶系统是否能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下的自如转换(或退出),车辆成本的控制等等。有很多量化的指标需要去考察。
在国内,已有乘用车企宣布2018年下半年要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提前两年实现量产。站在行业的角度,我们非常欢迎车企的这种积极态度,因为这关系到中国整个智能产业的规划。我国发布的人工智能(AI)2030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要达到1500亿元,截止到目前这个数字只有1500亿元的1/10,只达到了150亿元。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人工智能产业要爆发式增长十倍以上,才能实现国家提出的战略目标。
这无疑给了很多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尤其是掌握了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传统车企或者新的造车厂,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能够实现用户的需求,谁能够第一时间满足市场,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谁就可以在整个汽车产业领域达到领先的地位,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具有场景应用优势的商用车领域,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渴求更为迫切。这不仅是整个汽车产业的梦想,也是我们国家科技强国的梦想。
结语:
自动驾驶车辆要进入社会生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包括人们的信赖,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整个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也许到那时候,自动驾驶车辆才能真正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来源: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69278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