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还是产业的系统工程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应系统地研究”整车产品”和”能源供给”两条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形成整车、电池和能源供给这”三驾马车”携手共进的合力。
在笔者看来,要想使电动汽车具备市场竞争力,我们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商业模式,尤其是要明确能源供给模式。
毫无疑问,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者是传统汽车企业,但汽车企业无法单独主导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因为传统汽车产业的创新法则,是建立在”配套完善”和让用户”加油方便”的能源供给体系基础上。换言之,汽车企业只需要对车辆产品进行技术和功能的创新,不需要考虑与能源供给体系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配合。而正在创新中的电动汽车产业,并没有与传统汽车一样配套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做基础支撑,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构架。正是这种缺失,使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之路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已成为困扰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宣布该公司将实施”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电池配送”电动汽车商业推广模式,国内整车企业应重视这一信息。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用便捷的能源供给体系的支撑,没有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仅仅有可跑的电动车辆是无法形成商业化的;仅仅靠建设满地的充电桩,也是无法帮助电动汽车形成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美欧日几十年来没有成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发展结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汽车企业应当与能源供给企业一起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构架,探索配套的整车、电池与能源供给系统技术方案,并携手实施,这应当是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化的三大要素。具体来说,汽车企业应当和能源供给企业形成合力,推出与后者的充换电站网络配套的电动汽车产品,共同使电动汽车具备市场竞争力,使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提速。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611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