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轨道交通里程日益增长、公交体系日益完善,但许多轨交站点与住宅小区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空白,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市政协委员丁建勇建议,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将轨交附近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大卖场等串连起来,满足市民的多层次出行需求。
很多市民发现,出了地铁站,到家还有一段路程。遇到风暴雨雪、炎暑天气,或是老人孩子、携带重物的市民,这最后的一段路往往让他们犯难,走路走不动,乘出租车太贵,等公交车又迟迟不来。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大型居住区地铁口,改装载客的”黑三轮”泛滥,既不安全,也有碍观瞻。”处罚‘黑三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题,毕竟群众的需求放在那儿。”
丁建勇认为,开发和采用安全、绿色、低速、小型的纯电动汽车,是解决社区”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的优选方案。纯电动汽车是”十二五”的重点推动项目,政策大力扶持,上海世博会期间有超过1000辆新能源车提供园区内外的交通服务,效果很好。国内其它城市也在行动,例如杭州建纯电动汽车运营公司,开展民用车租赁,已运行200辆。合肥投放30辆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开通全国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从各个城市的运营情况来看,纯电动汽车作为社区交通工具是完全胜任的。
已有公交车了,再设电动车是否重复?丁建勇认为,”不仅不重复,反而是有益补充”。例如,香港有多种公交模式,有双层巴士、大巴车,也有专门跑小街区的中巴车,分别走主线、支线、小区线,以适应多样化出行需求。如果在上海的轨交沿线特别是郊区站点,开辟相应”轨交接驳线”,用纯电动汽车将周边的居民区、重点企业、文化体育设施、学校、医院、大卖场等串连起来,实行线路代码共享、车票通用,将进一步满足市民的多层次出行需求。
”这个工作需要政府来牵头,统一规划、统一调度”,丁建勇说,发展这种新型的社区交通工具,会涉及一系列问题,包括车型设计、开发,车辆使用中的充电、维护,准入制度、驾驶员的资质和营业者的条件等,都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社区管理部门等,齐心协力把这件民生工程做好。
(编辑/李骄)
来源:上海政府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311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