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和以色列共同提出的《电动汽车换电站安全性要求》国际标准提案,以21个成员国赞成的高票顺利通过。该提案的通过令人振奋,标志着我国换电技术路线得到国际认可,是换电技术路线的里程碑,对于世界电动汽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提案符合发展要求 短时间获通过
针对换电技术路线的现状,由国家电网公司与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结成的联合申报工作组深入分析了充换电国际标准中系统级和设备级两类标准的编制情况,确定首先从系统级标准申报开始,选取对换电设施建设运行至关重要的安全性要求,作为换电国际标准编制的突破口,提案内容涉及换电设备、电气设备、动力电池、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性要求。
2012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与BP公司成立国际标准联合申报工作组,6月合作完成标准提案编制,通过中国国标委正式向IEC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卡车委员会(TC69)提交提案。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双方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与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交流,大力推进实践工程,双方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工作,并且积极参与了IEC电动汽车技术战略组(SG6)国际标准体系的规划工作,完成了大巴车、乘用车换电应用案例的编制,为换电国际标准的申报和立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换电理念获认同 赢得绝对多数支持
换电路线在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路线中,恰似刚刚出土的嫩芽。世界上除了中国有大巴、乘用车换电,以色列、丹麦、荷兰有乘用车换电之外,其他国家目前还没有采用换电方式,也就是说,在IEC成员国中基本没有采用换电方式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因此,此次提案能够通过的困难可见一斑,赢得绝对多数赞成更是令人出乎意料。
德国、美国、法国和韩国等汽车工业强国,虽然没有力推换电方式发展电动汽车,并且,这些国家的主要汽车企业曾经反对采用换电方式,但是经过两年多的交流,他们对换电方式逐步认同,在换电标准立项表决中均投了赞成票。
在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中,至今尚未能够突破电池技术瓶颈,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短,以及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车电分离————这一历史性创新理念在中国诞生,创造了全新的电动汽车电能供给方式,改变了传统汽车与油箱不可分离的基本架构,通过更换电池,绕过了电池瓶颈,使得消费者不必依靠高性能电池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电动汽车电能补给。此次提案的通过,表明业界和消费者已经逐渐认识到车电分离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从理念到实践,基于换电技术路线的纯电动大巴首次实践出现在中国,从兰州到北京奥运会、从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再到青岛公交线路。另一方面,乘用车换电技术的实践首先出现在以色列,随后在中国的杭州、金华、河南相继投入使用,丹麦、荷兰等国也已开始广泛应用。
我国在推行示范运营的同时,相应的标准化工作也同步展开。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6项换电国标、行标和5项企标编制,目前正在牵头编制5项换电国标、行标,3项央企联盟标准和6项企标。
成功的实践和系统性标准,为提案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被国际上广泛接受。
国际地位得到加强 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在ISO/IEC组织中,电动汽车标准主要话语权一直掌握在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
但是,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工作成效引起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高度重视,我国提出的直流接口技术方案被IEC62196-3采纳成为标准方案之一,在充电设施国际标准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家电网公司参与了IEC61851、IEC62196、ISO/IEC15118相关8项充电设施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在IEC 61851-23和IEC61851-24中提出中国技术方案得到采纳,为提案通过创造了条件。
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汽车,它是多种专业技术的集成,是多种行业的融合。科技部长万钢曾经指出,”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纯电驱动的转型是战略发展的机遇,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的发展、生产的组织、运行的模式,以至于汽车产业的结构,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纵观历史,在产业变革的时期,后来者中不乏引领潮流的创新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同等条件下的有序竞争,后来居上。”
创新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引擎,换电技术路线及提案对于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有着重大意义。
在中国发芽的”换电”小苗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包容,未来才能茁壮成长。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第一电动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5468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