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新能源汽车方向直指电动汽车 混动难绕开

新能源汽车方向直指电动汽车 混动难绕开

  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全球车企达成了两条共识:第一,电动车一定是发展方向;第二,混合动力这道坎绕不开。于是,如何规避丰田的技术壁垒,成为众车企努力的方向。目前,一条以弱混和中混为基础,跳过丰田技术优势明显的强混阶段,直接进入插电式混合动力阶段,进而走向电动车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已非常明显。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新能源汽车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让人感到失望的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并无新意。

  而在上周的”2012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多位车企领导表示,”期待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尽快出台,这可以让企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今年3月以来,众多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密集出台,唯独新能源汽车的规划迟迟不出,这将对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都表示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但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它的技术路线到底该怎么画呢?

  新能源技术路线引发争议

  3月份油价飙涨,或多或少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为此,不少专家学者以及汽车业人士认为,应该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同时,国家尽快出台相关规划。

  众所周知,业界普遍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怎么跨入这个领域,目前仍有分歧。

  一方面,有人认为传统动力汽车仍有很大挖掘潜力。部分专家表示,普通汽油引擎的燃烧效率为20%左右,其余被转化为废气。如果将效率提升至更高水平,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加显著。

  实际上,汽车业已形成共识,强调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行发展,混合动力则是这个过程中跨不过去的坎。原因很简单,混合动力本身就包含电池技术的应用,再进一步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发展为电动汽车。

  正如工信部规划司发展规划处处长姚珺所说,”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目前大家已普遍认同要先走混合动力、再走纯电动、最后过渡到燃料电池。”

  因此,大众、通用等欧美汽车巨头近来都在加速推出混合动力车型,以展现最新科技成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丰田以外,主要汽车厂商推出的都是以中、弱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在强混领域鲜有问津。以大众旗下豪华品牌奥迪为例,其推出的奥迪Q5和旗舰车型A8仅限于中混,包括本田在内的其余日本厂商,主要产品也局限在中混或者弱混。

  某国内车企高层告诉作者,虽然国内在新能源方面有所准备,但在强混领域同样没有优势。

  在”2012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新能源汽车规划已经送至国务院。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会得到扶持。由此看出,政府并不乐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由外资主导。

  ”挟混动以令诸侯”不易

  目前,国际汽车业已形成一种共识,即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混合动力是避不开的,以及与此相关的、怎样绕开丰田在强混领域的垄断地位。

  要避免丰田”挟混动以令诸侯”的垄断局面出现,无非有两条路:首先是加大强混研发力度,在技术方面迎头赶上;其次是以丰田为旗帜,合作共同研发强混技术。

  事实上,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863”计划内展开对混合动力的研究,遗憾的是,强混技术的研发以失败告终。何况,丰田在这方面一直有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加大研发力度这条路很难走通。另一方面,如果采取与丰田合作的途径,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无异于给丰田做”代工厂”。

  ”我们更倾向于从中、弱混合动力汽车直接过渡到电动汽车(或者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绕开混动,不会把混合动力列入新能源车。”一位国有车企领导这样向作者表示。工信部也认为,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点是插电式混动。

  据了解,当前国内涉足混合动力研究并有所成果的企业,推出的产品以中、弱混为主,便于未来直接过渡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则不会得到国家新能源补贴,最大程度上也只能列入节能轿车,享受国家3000元奖励。即使工信部支持混合动力,插电式汽车仍是主流。(注:现阶段,我国汽车补贴标准为:排量1.6升以下、排放达国IV标准、满足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乘用车和非插入式混合动力车补贴3000元;插入式混合动力车补贴4000至5万元,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补贴6万元。)

  ”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不会得到新能源补贴,如果大规模补贴混合动力,将被丰田拿走大部分份额。”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持有相似观点。

  与此不谋而合,欧洲车企也普遍达成一致,那就是在强混领域绕开丰田,寻求其他出路。目前,我国与欧美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都已明朗,那就是研发弱混和中混之后,直接过渡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跨过强混这个阶段。

  有人认为,只有成功过渡到插电式混合动力,中国汽车企业才能得到起码的公平。

  插电式混动暗潮涌动

  眼下,跨国车企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吹草动异常关心,尤其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一并不显山露水的战场上,内资外资企业暗潮涌动,激战已经展开。

  奥迪技术研发董事迈克尔·迪克透露,A6加长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在2015年上市,它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其他市场不会投放。从中可见,大众集团已经开始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包括通用、福特在内的美系车企,也纷纷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注意到这一动向,利用自身先天优势升级插电式混合动力,计划将其引入中国。

  不仅如此,国内自主车企如上汽荣威比亚迪长安汽车(微博)等,都已经展开了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研究。比如,荣威550将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那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拼”的究竟是什么?

  专家认为,如果哪家车企率先降低成本,就意味着能在这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早前麦肯锡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自主企业与外国同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以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低成本优势,发展电动汽车有可能赢得先机。

  另外,某车企研发人员向作者透露,当前需要加强的重点在于电机与电控研发,同时要设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到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预计达到2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1.5元/瓦时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新能源车规划草案表明,国家政策将偏向个人购车,半数以上的资金将用于补贴私家车,这不仅避免了政府单方面的曲高和寡,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可以有效通过市场化降低车企成本。此前,主要针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补贴政策并未涉及私人购车,这次的草案如果能够落实,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编辑/董海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被采访人个人观点,第一电动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

来源:青年参考·汽车周刊

作者:陈楚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1998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