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日前发布的2018年财报称,吉利汽车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人民币(1066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达到12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财报发布后,各大证券金融机构纷纷调高了吉利汽车的评级,股市更是应声大涨,但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与利润数额的谜团再次浮出水面。
研发费用只有19亿?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在财报发布会上说:“目前吉利平均十年的研发投入平均在5%-7%的区间,这一数字与世界豪华车企水平持平。与此同时,相比于国内自主品牌,吉利汽车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领先。”
如果按这一比例计算,吉利汽车每年所投入的研发费用大致在53-75亿元之间。
网通社查阅了吉利汽车从2009-2018年的财报,其中只有费用化研发投入的数据,资本化研发费用的数据只是在2018年的财报中才提到。计算下来,吉利汽车十年累计费用化研发投入总额为23.22亿元,平均每年占营收的比重为0.56%。
吉利汽车近十年营业收入及研发投入对比 | |||
---|---|---|---|
年份 | 营业收入(亿元) | 研发费用(亿元)* | 研发投入占比(%) |
2009 | 140.7 | 0.65 | 0.46% |
2010 | 201 | 0.97 | 0.48% |
2011 | 209.6 | 1.1 | 0.52% |
2012 | 246.3 | 2.1 | 0.85% |
2013 | 287.1 | 2.8 | 0.98% |
2014 | 217.4 | 2.1 | 0.97% |
2015 | 301.4 | 2.6 | 0.86% |
2016 | 537.2 | 2.1 | 0.39% |
2017 | 927.6 | 3.3 | 0.36% |
2018 | 1066 | 5.5 | 0.52% |
总额 | 4134.3 | 23.22 | 0.56% |
*注:研发费用中仅包含费用化研发投入,未计入资本化研发投入。制表:网通社 Internet Info Agency |
那么没有计入的资本化研发费用十年累计起来到底是多少,外人是算不出来的。但就算加上资本化的研发投入,以2018年为例,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重也没有超过2%,与其传播的平均5%-7%仍有很大差距,也就谈不上“与世界豪华车企持平”。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吉利汽车已经是自主品牌一哥,设计、技术、品质在自主品牌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这几年新车、好车层出不穷,研发费用理应水涨船高,而公布的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2%,不仅大大低于国际巨头,在自主品牌中也排名很低,这是不可思议的。
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五的汽车企业 | |||
---|---|---|---|
企业 | 营业额(亿 美元) | 研发支出(亿 美元) | 研发占比 |
大众 | 2770 | 158 | 5.7% |
丰田 | 2598 | 100 | 3.9% |
福特 | 1568 | 80 | 5.1% |
通用 | 1456 | 73 | 5% |
戴姆勒 | 1973 | 71 | 3.6% |
数据来源:PWC发布了2018年全球企业的研发支出榜单制表:网通社 Internet Info Agency |
对此,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2018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的公开讲话中说:“汽车行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这几年吉利汽车研发投入在百亿以上,不包括沃尔沃汽车集团,大量在研发、生产工艺上的投入,使得我们的产品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另外,杨学良面对媒体的质疑,也曾多次公开过这一数据。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网通社说:“按照吉利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每年投入100亿以上的研发费用,还是比较靠谱的、真实的。”
但100亿和吉利汽车财报显示的数据相差太大,以2018年为例,即便加上资本化研发费用,总额也只有19.26亿,那么另外80亿的大头是哪里来的?
“虚增”上市公司利润?
杨学良曾多次公开表示:吉利汽车的研发费用主要被吉利控股集团所承担。
问题是,为什么研发费用的大头要由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提供,而不是记在吉利汽车的账上?
对此,美国著名的伯恩斯坦研究公司(SanfordC.Bernstein)曾在2018年3月发布的快讯中给了一种回答。2017年吉利汽车利润大增108%,首次突破100亿人民币,伯恩斯坦研究表示:“我们认为吉利对外公布的财报实质上夸大了其公司实际的盈利能力。众所周知,吉利汽车的母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交易网络。”
其分析师补充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一直以来为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提供费用补贴,这一做法实际上缓解了吉利汽车在利润表上的压力。”
另外,一位国内证券专家日前对网通社说:“大部分研发来自于母公司,是一种关联交易。一般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也是需要结算费用的。否则可能导致应由上市公司承担的研发费用没有计入上市公司,虚增上市公司利润。”
进一步问:吉利为什么要这样做,把研发和利润的问题复杂化?
网通社于3月28日下午致电杨学良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但截止发稿前一直未得到答复。而吉利汽车研发和利润之谜恐怕最终还要吉利自己来回答。
来源:网通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89503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通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