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德政府电动汽车方案 政策扶持思路值得借鉴

德政府电动汽车方案 政策扶持思路值得借鉴

中国经济网 魏爱苗

  2011年5月18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电动汽车政府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在2020年让在德国大地上行驶的电动汽车达到100万辆。

  有哪些优惠政策呢?首先是加大政府投入。在研发经费上政府又增加了10亿欧元。这样在2013年之前,政府奖励的研发经费就由原来的10亿欧元增加到20亿欧元。可见力度之大。其次是在2015年之前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享受10年免缴行驶税的政策。而在此之前,政策规定只享受5年。停车和行驶具有优先权。在堵车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可使用公交车道。在城市停车场,为电动汽车设立专用停车位,以保障其停车,甚至享受免费停车的待遇。电动车作为家庭第2辆用车的,可颁发和使用同一个牌号的车牌。这样两辆车只交一份保险费就可以了。

  政府不能光说不练,还要起”带头作用”。方案规定,政府机关今后无论是买车还是租车,至少保证10%是电动车。

  在推动电动汽车进入市场方面,从方案中可以看出,德国是另辟蹊径。从购买成本看,每辆电动车至少比传统汽车多出9000欧元。法国和其他北欧国家一般是在购车时一次性补贴5000欧元。德国专家委员会在给政府的报告中也要求政府在购车时给予5000欧元的补贴。那么德国政府为什么没有采纳专家的意见呢?德国联邦交通部长日前在答作者问时称,一次性补贴有直接补贴汽车制造商的嫌疑,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德国采用了降低用车成本的政策,而不是采用减少购车成本的办法。

  汽车产业本来是工业界的事。购买什么样的汽车也是消费者的事。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这原本属于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各国政府纷纷介入呢?这是因为全世界都已经认识到,至少在城市里,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已成必然趋势。人们向往城市,主要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燃油汽车产生的尾气或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构成人类健康的杀手。谁先发展电动汽车,谁就将抢占未来汽车市场的先机。这关系到一国国民的福祉,说到底是就业和就业岗位问题,也就是饭碗和生存问题。有报道称,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大体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市场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德国虽说是汽车的故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燃油汽车,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至今依然是高档汽车的主要生产国,但在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市场开发上,并未再次创造第一,而是落在日本、美国和法国之后,排在世界第四位。德国现有汽车4200万辆,电动汽车只有区区2300辆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还属于试验用车,并未推向市场。德国自感落后,于是发力猛追。这就是德国政府日前推出《电动汽车政府方案》的背景。

  现在发力晚不晚呢?不晚。目前能够上市和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一次的续航能力一般在120-200公里之间,被定位为”城市用车”。一旦跑出城市,将遇到充电难的问题。要想将充电桩或充电站普及到燃油汽车加油站的程度,不仅需要大笔资金,也需要时日。而且不能遍地开花。那样更将延迟电动车的普及。所以现行方案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城市群先行普及电动汽车。德国将这一突破口选择在北威州,即原先的鲁尔工业区。那里有十几座城市,彼此之间的距离不过4、50公里,人口有1800万。这样一旦解决了充电站或充电桩这一基础设施问题,投资就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德国早就认识到无污染交通工具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并将研发的重点放在氢动力汽车上。氢动力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德国宝马公司生产的氢动力样车也正在疾驰中检验其性能。只是由于这种车太先进和超前,普及起来成本更高,更不宜被市场所接受,因此不得不后退一步,把研发重点转移到电动汽车上。似乎德国为此而耽误了一些时间,但也说明德国看得更远,并为后电动汽车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2009年8月,德国联邦政府批准了由德国联邦经济部、交通部和环境部联合制定的”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2010年5月又正式成立了由联邦政府和工业界共同组成的《电动汽车国家平台》。这是一个跨地区和跨行业的联邦级组织和协调机构。该机构每隔一段时间就向联邦政府提交一个进展方面的报告,包括一些政策和对策建议。机构下设7个联合攻关小组。他们是驱动技术和工艺小组、电池技术及工艺小组、基础设施建设小组、标准化与认证、原材料和回收、人员与培训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宏观政策小组。

  妨碍电动汽车发展和普及的主要是电池技术。它的问题表现在:一成本高;二是蓄电量有限,不足以支撑发动机像普通汽车那样长时间运行;三是充电时间太长。充电时间长可以通过更换电池来解决。但蓄电量有限和成本高目前还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德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试图解决这些难题。比如今年5月3日德国科研部长宣布,将在德国南部城市乌尔姆设立锂离子电池生产试验基地。技术上也有一些突破。不久前德国一所大学的研究机构称,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生产出来的锂离子电池不仅蓄电量增加,而且成本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总的来看,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它很可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或曰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这也是在2020年之前,甚至在2030年之前也无法从根本上完全取代燃油汽车的主要原因。

  不过德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思路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电动汽车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这必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次是与智能电网和智能汽车相结合。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汽车上,德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将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和智能汽车相结合,对德国工业界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与智能电网相连接,不仅省去了充电需要人工结算的麻烦和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电动汽车拥有蓄电的功能,并可将多余的电量返还给电网,这不仅保障了电压的稳定,而且省去了电网为了应对电动车的发展而不得不扩充电容的支出与开销。与智能汽车相结合,可以减少交通阻塞,降低交通事故,还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就获悉哪里有充电装置,是否需要排队等信息。

  在打造电动汽车的过程中如能实现上述三种结合,即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与智能电网相结合、与智能汽车相结合,将使德国工业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它涉及到德国的汽车工业、电网和能源企业以及化工产业。再加上德国传统汽车工业的优势,德国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真有可能实现”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中要求的,在生产和销售市场上再次居于领先地位的目标。

  ( 编辑/邵阳 )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魏爱苗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564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