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国车市,还在变得愈发惨烈。碍于种种原因,整个大盘的增势并不算好。可将视线进一步聚焦,却能发现新能源板块一片欣欣向荣、涨势大好。
作为最新论据,从乘联会发布的终端成绩单来看,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1.7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24.5%;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50.1万辆,同比增长25.8%。
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增长23.6%;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31.3万辆,同比增长22.4%。
与此同时,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31%,较2022年3月25.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6.4%。
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4.2%,较去年同期28.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4.7%。
毫无疑问,一场真真切切的变革正在汹涌的发生。而如今天文章标题所言,燃油车的时代,渐渐过去了。
无论接受与否,电动化转型的浪潮,远比想象中来的还要猛烈。
轿车、SUV前三双霸榜
本段开篇,想要继续搬出乘联会所公布的两组表格。首当其冲的便是3月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
从中可以看出,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埃安 Aion S分别凭借43,230辆、27,687辆、26,392辆的表现,已经实现对于前三位的霸占。
三者身后,大众新朗逸、日产轩逸、本田雅阁、大众速腾等等燃油车时代曾经的佼佼者,则被全部斩落马下。
与之类似,3月SUV零售销量排行榜中,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比亚迪元PLUS同样分别以54,937辆、40,114辆、27,907辆的表现,实现了对于前三位的霸占。
三者身后,长安CS75、哈弗H6、宝马X4、大众探岳等等燃油车时代曾经的佼佼者,也被逐一斩落马下。
事已至此,不禁感叹,如果说早几年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结构更像是呈现“哑铃状”分布,10万元以下与30万元以上,电动化的攻势更为猛烈,那么自2023年开始“腰部”也在变得愈发丰满。
更简单来说,燃油车固守的10-30万元腹地,已然遭遇到了新能源车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与发力,类似的溃败只会越来越大。
并且在我看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实际上已经慢慢固化,头部梯队已经形成了“两超多强”的局面。
关于“两超”,相信没有任何悬念,代指的必然是比亚迪与特斯拉。究其原因,还是双方无论在体量上,供应链成熟度上,产能储备上,甚至线下销售渠道上,已经与其它人拉开巨大的差距。
而刚刚过去的3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二者也毫无悬念的占据前两位,整个1季度累计表现同样如此。并且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位于中国车市,比亚迪与特斯拉都将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反观“多强”,更多代指的还是例如蔚来、小鹏、理想般的新势力造车,或者、问界、极氪、埃安般传统自主品牌孵化出的独立新能源车企。
至于能够入围的理由,更多还是因为经过长期沉淀,当生存的问题得以解决,无论产品规划层面、研发层面、品牌层面,还是营销层面甚至服务层面的优势,都被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另外,值得骄傲的是,上述所有提及的参与者,除特斯拉之外,都是清一色的中国车企。显然,在这场变革中,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产品定义权、定价权与主导权。
赢,是必然
“没有一个冬天无法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年初,在文章《2022年新能源销量:650万辆成了,850万辆干就完了》中,用了这样一句话当做开头。
背景则为刚刚结束的2022年,除了芯片持续短缺、补贴彻底进入退坡倒计时,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疯狂暴涨,再度成为整个行业的黑天鹅,每家车企都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但就是身处这样的不利大环境下,中国新能源市场还是实现了远比想象中更大的绽放。无论是销量,还是质量,都在比翼齐飞。而作为旁观者,亲眼见证了如此变化,无疑令人感到愈发欣慰。
或许,也恰恰因为有了上述向好趋势作为绝对背书,根据乘联会专家团队的预测,正在进行中的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很有可能将达到85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36%。而从3月及整个一季度的走势来看,如此目标的最终完成,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
由此将视角继续放大,试问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蜕变,为何比想象中还要迅速?难道只是因为那张所谓“绿牌”政策的收紧?难道只是因为油价的疯狂上涨?
不可否认,因为样本容量足够巨大,势必会有部分消费者带有类似的想法。但对于更多消费者而言,尤其是那些动辄下订几十万元新能源车的用户,牌照与使用成本必然不是促使他们做出决定的关键。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只剩: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综合产品力已经实现了反超,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也恰恰因为这样,顺势催生出了多款现象级的产品。
它们的存在,已然将各自所处细分市场曾经的燃油车翘楚纷纷斩落马下,就像上一段搬出那几组表格一样。至此,必须承认的是,燃油车的时代,渐渐结束了。新能源车赢,更像是必然事件。
接下来,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需要好好考虑路应该怎么走了。最后,再度聚焦电动化,更想语重心长的提醒:“一味地抵触,起不到任何作用;积极地拥抱,才是最优解。”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99882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