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浦西静态管理的倒数第三天。
在这一天,我迎来了前往成都出差的任务。因为工作需要,此行我将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落地成都双流机场,参加车企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相关车型的试驾活动。
因为疫情,上海的媒体圈近大半个月来集体取消了绝大部分的外出活动,除了撰写日常选题就是参加线上活动,很少有出沪的行程打算,甚至很多人为配合疫情防控已经居家办公数日。
而我所在的区域,前阵子也经历过了前前后后一周多的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只进不出,每天一次核酸检测。在数轮核酸检测结果皆确认正常的情况下,小区于3月24日顺利解封。
考虑到情况复杂,其实关于此次出差,我原本是没打算去的,毕竟上海现在疫情管控大家都知道。心里想着:“这么个情况,活动一定会取消,至少上海区域的邀请会取消。”即便是活动前几天,我数次跟媒介朋友确定活动是否还举办,能否正常去。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于出发的前两天前往闵行中心医院做核酸检测,因为48h/24h小时的核酸阴性报告是离沪的必要条件。
“分江而治”的上海
那是3月27日的下午,闵行中心医院的核酸检测点早早排起了长龙。
因为每天的前来做核酸的人过多,医院检测点面积严重不足,故而租借旁边的地方搭建起临时核酸检测点。我望向前方,这条看不到头的队伍,在这个阴天的下午一点一点向前缓慢地蠕动着,只有陆续从里面往出走的人印证着这条“长龙”的前行。
随着夜幕的拉开,我也距离等级检测的窗口越近,听前面几个人聊天说到《上海发布》,我顺手打开官微,便看到了《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中提到浦东浦西“分江而治”的防疫措施,心里想着:上海对于疫情的整体反攻,终于开始!
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到现在,很多地方传出疫情防控政策“一刀切”的情况。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处于疫情防控一线的上海,其防疫政策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更开放、更宽松和更开明的,因而此前只有小规模地具体到人的防控,从未有过全员核酸的情况。
但面对这一轮疫情,上海不仅决定实施包括每个居住地都会轮到48小时封闭、做数次核酸检测等措施的地毯式筛查,更是实施了“分江而治”乃至全域静态管理的防疫模式,让各个行业、各个层级的人们都看到了此次上海防疫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在防疫落实到每家每户上,也有过“体验不好”时候。比如买菜。
在上一轮的封闭管理期间,我也曾买过24块钱4个的番茄(还有一个是烂掉的)。随后,我也几次听到浦东的朋友吐槽目睹抢菜发生的口角和斗殴,甚至传出部分人的抱怨。但一个措施的全面实施,哪有什么尽善尽美,没有一个程序员能保证一次性书写的程序完全正确,没有一个编辑能保证一次性写的文章无可挑剔,好的程序和好的文章一样,都是改出来的。
一个新的政策的实施,同样需要在试错中改进。关于这点,在上海生活了四年的我选择无条件相信它。而它后续的行动,也证明了它值得信赖--在全域静态管理的第一天,我成功领到了小区发放的免费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
而我只是众多沪漂之一,也是常驻上海的2500万人中普通的一员。今天,如同我这么幸运的被上海眷顾的,数也不清。
最“特别”的出差
3月29日,拿到最新核酸阴性报告、做了无数次核酸检测和两次抗原测试的我,在研究完并确认符合上海成都两地的最新疫情管控条件后,还是决定前往成都。
早上六时许,打车行经在曾路过无数次的嘉闵高架上心情复杂。平日里堵得水泄不通的嘉闵高架,在此时空无一车,放眼望去,甚至连旁边莲花南路上来往的货车都少了很多。而往常需要35分钟的路程,今天也只显示需要20分钟。
虹桥机场的情况和道路的情况保持一致。2号航站楼的出发层,客流量少得可怜,甚至连载客车辆的停车点都空出不少。
下车后的我,整了整口罩后便走了进去。随后值机、安检等相应的流程也比平时快了很多,不一会儿功夫我就出现在登机口。左右观望一番,发现这班飞机的旅客也少了好许。大家安静地坐在那,或看手机,或打瞌睡,或发呆。
飞机起飞。在两个小时四十分钟总里程1782公里的行程中想了很多,比如上海疫情,比如前不久的坠机事件。
倒不是害怕它们。
关于疫情,三年来,戴口罩、打疫苗、做核酸……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其作斗争。
想起和一位未曾谋面的媒介朋友,在对接工作一整年的情况下,却从未线下见过一次,以至于只知道我名字的她一度以为我是女生,我们时常感叹,疫情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而这里我想得更多的还是摘掉口罩的期待和防疫成功的信心。
关于坠机,从数据来看,飞机仍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只是,那132条鲜活的生命从此消逝,背后是一百多个家庭的悲剧,是中国民航史上的悲剧,在“满山全是人,却满山不见人”的事实面前,我们这些所谓的不相干的人,已然放弃理智和基本的常识,希望这是一场梦,一觉醒来,一切如常,生命依旧鲜活,飞机翱翔天际。
而在坠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便接到了父母的电话,父母知道他们的儿子经常出差,经常坐飞机,而一通电话才能给他们一份心安,他们扛着生活的重担却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孩子担心。想到这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抵达成都双流机场。
成都是个好地方。工作和游玩,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来过这里。春熙路、宽窄巷子和赵雷口中的小酒馆,都在眉峰与眼波中地记录下水横山聚,刻成人生中的重要一笔。
同时,本着出差任务第一的原则,2018年入行的我在这里参与了4次车展,2次马拉松赛和多次试驾等活动,也为自己的编辑生涯留下不少关于成都的笔墨。
但此次来到这里,绝对是最“特别”的一次。因为疫情,因为愁绪,一如易安居士感月吟风时表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那般,我深深的陷入“疫情深深深几许”里。在随后的活动乃至每顿餐饭当中,都或多或少有些心不在焉。
尽管由于防疫得当而没有遭到行动阻碍,但我仍迫切地想逃离成都、回到上海。
事实上,一天多的时间也很快在指尖淌过,转眼间我便坐上了返程的飞机。比起去程,返程抵沪的旅客少之又少,原本满座300位的空客330,在这一趟的飞行中只载客数十人,接驳车一辆都显得宽敞。
返回上海后的我,第一时间便做了四天来的第三次核酸检测。而后,便紧跟上海全域静态管理防疫措施居家隔离办公。此次出差也在颇多感慨中结束。
三年来,疫情对于汽车行业、对于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重之又重。而在这个本该莺飞草长、适合结伴踏青的江南三月,上海也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重大事件。在这里,我诚挚的希望疫情早日滚粗,大家的工作生活尽快恢复正常,期待摘下口罩的那天早点到来。
共克时艰,上海加油,中国加油。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71833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