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市场纯电动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摆脱长期以来霸占传统燃油车板块,以德、日系为代表合资车企的垄断,实现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的反超与逆袭,或是最为深刻的答案。
而从刚刚过去的5月,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9.6万辆,环比4月增长6.7%,同比增长174.2%,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6.2万辆,同比增长186.1%;插电混动销量3.4万辆,同比增长128.5%,占比17%。
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8.5万辆,同比增长177.2%,环比4月增长17.4%。零售销量突破万辆的国内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33,175辆、比亚迪31,908辆、广汽埃安10,395辆。蔚来、小鹏、合众、理想、零跑等新势力造车,销量同比表现也非常优秀。
显然,文章开篇的愿景,无疑正在逐步落地变为现实。“自主狂欢,合资迷路”的剧情,同样已经拉开了序幕。而这一次,随着整个细分大盘的迅速止跌、复苏、向上,中国品牌或将成为其中最大的赢家。
就像曾经所预测的一样,“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到2030年甚至更远,当电动化浪潮变得愈发汹涌,玩法与重心渐渐切换,位于国内,最终能够留下的车企不会超过十家,而我们将占据大多席位。”
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虽然就现状而言,对于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崛起,绝对充满信心,但是仅从5月细分车型销量榜单来看,深陷舆论漩涡的特斯拉,并未像所有人唱衰的那样一蹶不振,反而渐渐恢复了元气,而我们依然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
12,728辆、9,208辆,分列榜单第二位、第三位,成为了其Model Y、Model 3两款绝对的主销车型,所交出的成绩单。更为有趣的是,当售价更贵的前者对于后者首次实现反超,足以证明SUV车型仍然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偏爱。
事已至此,必须承认即便受到诸多负面的影响,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所带来的产品,依旧在各自所处的板块拥有着绝对的综合实力。而这无疑也在告诫整个行业,智能电动车的未来,将是一场非常残酷且“硬碰硬”的较量。随着普及率的激增,孰好孰坏,用户往往一目了然。
继续观察榜单,能够发现第一位、第四位、第七位,继续被五菱宏光MINIEV、长安奔奔EV、奇瑞eQ,三款定位A00级市场的小车所占据,且销量分别达到29,706辆、8,370辆、5,632辆。
可以说,表现足够令其各自背后的车企感到欣慰。只不过,在我心中,总认为A00级目前的热度颇高,更像是一场虚火,传统自主品牌处在新能源转型之中,的确能够利用这些车型进行暂时的“喘息”,并吃到相应的红利。
但是在此过程中,请不要忘记继续品牌向上,奋力进入20万元左右的主销区间,甚至更高,推出真正打动C端潜客的新车。毕竟,就某种意义而言,它们才是能够对于特斯拉实现“围剿”,并且转化燃油车用户的存在。
值得庆幸的是,位列榜单第九位、第十位、第十五位的理想ONE、小鹏P7、蔚来ES6,销量分别达到5,763辆、4,323辆、3,797辆、3,017辆。而这三款车型,目前就终端的反馈来看,已经较好地承担了前一段提到的重任。
并且伴随着2021款全新理想ONE的推出,以及后续小鹏P5、蔚来ET7等新车的逐步量产交付,几家车企的综合实力以及单月销量,必然还将实现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届时,与特斯拉间的竞争,预计也会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而对于这条“鲶鱼”进行阻击,同样造就了后续这些追赶者的愈发强大,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中国新能源市场。
这些亮点,不容忽略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截至目前整篇文章的基调,更多是往积极的方向靠近。而自5月新能源销量正式公布后,还有一些亮点,不容忽略。首先,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攻”欧洲的进程,再次提速。
5月出口销量中,特斯拉中国共出口11,527辆,上汽乘用车新能源出口2,430辆,江淮汽车出口549辆,比亚迪出口223辆,爱驰汽车出口143辆。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于自主品牌出口呈爆发式增长,我们也很意外,不仅仅是特斯拉,上汽、比亚迪和众多新势力都将机会瞄准到海外。”
而在手握更加充沛资金,国内市场能够提供足够保障,资本环境逐渐趋稳后,上述车企兑现了其多年前就曾许下的承诺。当电动化转型的浪潮强烈袭来,“弯道超车”的概念时不时被提及,中国新能源车企“进攻”欧洲,俨然成为检验各家成色的试金石。
相比之下,与当地销售机构合作卖车的方式不同,同为新势力造车的蔚来,宣布了出海计划,第一站则选择进入挪威市场。除了将ES8、ET7两款分别位于SUV市场、轿车市场的旗舰车型引入外,甚至将其国内的整套体系都照搬了过去。NIO House、NIO Power、NIO Life甚至官方APP,这些已经被国内用户所认可的“底牌”,同样不会缺席。
“挪威作为蔚来第一个进入的中国以外的市场,体量规模也合适。国际化是特别艰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难度肯定比在中国市场要难一个量级还不止,但是再难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斌谈及了进入欧洲的不易。
随后他还补充道:“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背景的公司进入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压力肯定非常大,和五年前、十年前相比,我认为大了一个量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但再难,也有人需要去开拓,就像曾经许多年前大众、丰田进入中国市场一样。对于有着类似追求的自主品牌而言,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去抢占它们的固有份额。
再者,则是比亚迪的“复苏”。不可否认,作为曾经新能源市场的头部车企,过去一段时间这家车企曾陷入到短暂的低迷阶段。不过随着DM-i混动系统的推出,比亚迪好似重新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细分车型销量榜中,秦PLUS DM-i已经以5,542辆的销量,跃居第八位。而该品牌5月,凭借插混车型,获得了13,420辆的销售成绩,环比4月增长44%。EV系列纯电车型共售出18,711辆,同比增长126.0%。
由此可见,现阶段主打刀片电池的高安全性,以及全新插混技术更加趋近低油耗技术路线,二者加持下的比亚迪无疑表现愈发趋好。至于后续,怎样提升终端的服务质量,怎样继续品牌向上,则是留给这家车企的更大考题。
文末,仍然想说,由于今年1-5月新能源车市场批发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2.5倍。随市场需求的良好走势,乘联会将今年的预测销量,由年初的200万辆上调至240万辆。
巨大的市场需求,后续必然催生出更加激烈的终端竞争,而随着更多虎视眈眈野蛮人的入局,这场“竞赛”还在变得更加有趣。作为旁观者,我们也应该庆幸有机会见证,如此幅度之大变革的降临。身处其中,自主新能源品牌大有机会由参与者,变为规则制定者。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8832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