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理想的新家,一分钟不差准时开始”25日晚8点,李想准时出现在中关村顺义园区内理想汽车新总部大楼的发布会大厅里,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宣告2021款 理想ONE的到来。
“打磨自己”
从常州到北京,李想花了将近五年时间。五年间,太多曾经共同奔赴战场的同行人逐渐迷失在滚滚浪潮之中,又有太多踌躇满志的后来者们蜂拥进前所未有的变革之内。
“现在汽车的发展在手机的时代出现过,手机那个时代BAT也去碰手机了,也参股手机的企业了,各种各样无数的人都要做手机是一样的,无非现在是到了汽车重新演一遍。最后怎么样,最后还是要拿产品,拿市场销量说话。”
李想还是那个自信到有些自负的李想,不同的是,经历SEV的夭折、理想ONE的蜕变、理想汽车的上市……大起大落之间,李想显得愈发老练成熟,精准地剖析自身利弊,辛辣地分析产业格局,他已不再像刚出发时那般忐忑不定。
“创业20年了,今天是我最紧张的一天,也是公司的诺曼底登陆日”两年前,理想ONE正式上市时,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李想难掩焦虑。两年后,2021款理想ONE上市,李想一句从容淡定地“准时开始”引得台下欢呼一片。
为了这一刻的转变,李想几乎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其中。“从去年开始我的时间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要完成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不停地上课,我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是聚焦下一代的产品,以及多产品以后的整个管理体系构建。我基本上被这两件事情占据了100%的时间。”
时间一直是新势力的软肋,可李想清楚地知道,如果想要理想的价值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唯一有效的方式便是持续不断地反复打磨自身。在2月份的《奇葩说》里,被同学马东忽悠过去的李想用“在一个领域持续训练超过一万个小时,你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脱颖而出”的“金句”鼓励着初入职场的新人,也默默地为自己呐喊助威。
李想不是“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者,它首次出现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2008年发表的著作《异类》中,但李想是坚定支持者。在如今快速切换的行业环境中,乐忠于颠覆此条定律的“野蛮人”大有人在,李想反倒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写到,“我在汽车行业自2004年开始已经训练了超过6万个小时了,对自己的专业更有信心了”。
眼睁睁看着身旁蔚来、小鹏的产品矩阵日渐丰满,一直以来,外界都对理想“慢吞吞”的行事作风颇为担忧,认为理想的步子迈得太慢了。只是,或许在李想眼中,这份“慢”里面透露出更多地是“稳固与敬畏”,理想ONE需要不停的接受训练,一万小时?不过是个虚词罢了。
2021款理想ONE的背后
正是这份熟稔与笃定,推动着李想造就了一款堪比换代的改款理想ONE。2021款理想ONE除了在外观以及车内设计上做了提升精致豪华感的优化以外,二排新增电动座椅腰靠、一二排标配腰部按摩、三排腿部空间增加41mm等等功能升级都将“奶爸车”的空间舒适属性进一步放大。
不仅如此,2021款理想ONE采用了更高效的三合一后驱动电机,使得NEDC纯电综合续航提升到188公里。并且它还针对智能发电系统进行了效率优化,燃油发电的模式下,NEDC工况的热机油耗下降到6.05L/100km,软、硬件的重新优化使得2021款理想ONE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080公里,WLT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89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能耗以及续航能力进一步强化时,2021款理想ONE还新增了对外放电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在必要时帮助其他一些电动车型”,谈及此处,李想与台下的众多车主相视一笑,略带戏谑地宣誓着增纯电动车在解决续航焦虑上的战略优势。
当然,2021款理想ONE最引人瞩目的升级还是在原有的L2级别辅助驾驶基础上,升级了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在两颗地平线最新款的“征程®3”自动驾驶专用芯片的保驾护航下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拥有了可靠的算力保障,也使得李想颇为骄傲地喊出“理想汽车是第一家基于国产芯片实现NOA导航辅助驾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
在李想的构想与认知里,理想式的辅助驾驶全栈自研是在软件里将包括感知、决策、规划以及后续的操作系统、研发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域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则交由外部供应商执行和生产。
在IPO之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因此理想为数不多的资金几乎都用在保证正常的流转和运转之上,研发部分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等至关重要的领域,理想一直生活在特斯拉以及小鹏的阴影里。
一边是“我认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车的最底层的操作系统”的逻辑导向,一边是“在自动驾驶方面,相对特斯拉、小鹏我们是补课的,我们原来用的是黑盒子的算法,我们先追上他们的能力,这是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的清醒认知,李想与它的自动驾驶之梦就在这般撕扯中蹒跚起步了。
尽管如此,一个赤裸的现实是,即便这套自研的NOA导航辅助驾驶能够实现上下匝道,自动加速并线等功能,但是只能应用于部分封闭道路条件,并且需要人为确认,这使得其实际的技术领先程度似乎并不突出,特别是当华为、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在智能化领域大放光彩之际,理想则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当中。
“永远有新的东西,永远后面来的人出的牌比前面人出的牌要新,这永远没有终点”。可在李想看来,如今主流车型上作出的选择都是2020年之前的选择,进步速度基本上与传统汽车一致,只有从今年以后整个自动驾驶的进步速度会进入到摩尔定律甚至是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等行业内L4算力、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日渐成熟,车型陆续交付,才到各个企业间比拼实际水平和差异的关键时刻。
四面边声连角起,智能化的狼烟浩荡之下,理想也着手发力了。明显的变化在于,此前束缚在研发上的资本桎梏正在被逐渐挣脱,IPO之后的理想所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企业诉求从活着演变为更好的活着。
“我们不介意任何一种方式去获得更多的资金的储备,包含资本市场,二级市场,包含银行的贷款,包含通过发债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以往不同,现在理想融资的目的更多的向着提升研发水平偏移。可以看到,在去年理想的财务报表中,研发投入仅为11亿元,而今年这一费用将成倍增长到30亿元左右。尽管这笔费用不可能全部用于自动驾驶的研发制造,但对这一领域的开拓与探索绝对是其重中之重。
技术的矛与盾
研发难题亟需解决,摩尔定律映射下技术快速迭代所造成的市场混乱又是另一个难言之隐。此次堪比换代的大范围升级对新车主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毕竟整车价格仅比2020款象征性的贵了1万元,Baby Blue以及新增的Deep Green特Tech Blue特别版则在此基础上再加1万元,在诸多升级优化以及AD辅助驾驶的加持下,新车主们欢呼雀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他们在发布会结束后不久汇集于李想的微博之下,“痛斥”理想的大幅迭代损害了老车主的利益。在技术的快速迭代面前,理想不是第一家遭遇声讨的企业,特斯拉、小鹏此前都曾遭遇过,理想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汽车还是有自己的周期,我们觉得自己进步的速度已经很慢了,我们老的车主会觉得进步的速度太快了。”李想的感慨映照出新势力在夺路狂喷时的窘境。大量资本、人才、技术的迅速涌入,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快速革新的创新能力,可在性能功能全面提升的背后,一边是科技尝鲜者的欢呼,一边则是老用户的酸楚。
记得,李想在回忆公司创立之初,构建企业文化时说:“当时所有人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所有人都往黑板上写,无一例外,所有人写在第一条的是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今,理想“跨越式”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老用户断崖式的心理落差,如何将产品迭代进度与维护消费者利益统筹发展是理想需要解答的问题。
“行业本身在加速发展,我们不能停止产品的演进。对用户而言,我们还是更多的从后续用车售后服务上面,增加大家的满意度。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让大家满意。”理想面对眼前这锋利无比的矛盾显然还未有具体的答案。
理想的前路注定不会一路坦途。此前,尽管理想ONE在细分市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冠军成绩,但仍争议不断,有质疑声则表示,“只要定语加得够多,谁都能成为冠军”,征服挑剔的市场受众本身就是一次长途跋涉。
李想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我可以不喜欢,但是必须在这个领域能做到第一,因为常年做老三是个非常痛苦的事。规则都是老大制定的。”从一开始,李想便做好要么成为这个行业里数一数二,要么输个干净滚蛋的打算,破釜沉舟,李想的理想在路上……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7695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