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受益于中国市场,持续降价的特斯拉或迎来首个盈利年

受益于中国市场,持续降价的特斯拉或迎来首个盈利年

汽车公社

北京时间10月22日,特斯拉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已经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而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中则用“Q3 was our best quarter in history”表达了他对上个季度的看法。

具体来看,第三季度,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39%达到87.7亿美元;GAAP净利润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1%;营业利润同比暴增210%为8.09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59亿美元,达14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达14亿美元;交付量达到创纪录的13.93万辆,并再次确认50万辆年度交付目标不变。鉴于前三季度共交付31.8万辆,如果想要完成年度目标,特斯拉四季度将需要交付逾18万辆电动车。


考虑到目前尚处于大规模“烧钱”扩张与疫情冲击的复杂局面之中,特斯拉交出这样的答卷已属不易。财报一出,特斯拉盘后股价上涨逾3%,虽没有像此前那样动辄近10%的上涨,但是基于特斯拉当下的股价而言,这已经足够体现资本市场对其的认可。当季,特斯拉完成了拆股计划,此举有助于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购买股票。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上涨逾400%,总市值达393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Q3的车辆交付量、营收和盈利都创下新的季度记录。与今年前两个季度相比,三季度的交付量高了一大截。显然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逐步恢复,特斯拉的销量得到提升,财务表现自然也步入新台阶。


另外,利润激增与特斯拉生产规模扩大有直接关系。特斯拉主力车型Model 3一直在降价,然而单车价格降低并没有拖累整体盈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特斯拉试图通过规模化降低单车成本。特斯拉CFO Zachary Kirkhorn在电话会议里表示,特斯拉的制造和运营成本在持续下降,公司强劲的业绩表现势头仍将继续。

用马斯克的话来说,特斯拉的最终目标是生产普通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的电动车。来自特斯拉方面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有约四分之三的订单来自新客户的,这意味大部分新客户都在等待购置特斯拉3.5万美元的低配Model 3。换而言之,特斯拉将覆盖越来越多的价格敏感购车人群。

10月初,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补贴后售价从27万降至24.99万元,比此前拼多多补贴后的价格还低了1万元。上周,微博上又爆出“Model 3 会降至19.9万元”的新闻。虽然特斯拉快速辟谣,但是业界人士估计,20万可能就是特斯拉的底线,进一步降价大概率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其它市场未能完全从疫情中复苏的大背景下,高产的上海超级工厂和热情的中国消费市场成为助推特斯拉逆势上涨的中坚力量。根据Data Vision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车辆上险数为3.6万余辆,约为特斯拉当季总交付数据的26%。其中,国产Model 3 更是为特斯拉打开了一扇窗。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国产Model 3的销量已达45,754辆,远远超过去年全年进口Model 3销量(37,138辆)。随着本次正式进入25万元区间,预计10月性价比得以提升的国产Model 3,终端销量又将迎来一波更加强势的上扬。

同时,上海超级工厂增加了第三个生产班次,也已达到每年25万辆的生产能力,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将产品提供给欧洲消费者。10月20日,特斯拉官方发布消息称,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Model 3,即将出口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十余个欧洲国家。


从特斯拉当前的表现来看,其极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继续实现盈利。届时,特斯拉将会迎来首个全年盈利的财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验证特斯拉的造车逻辑是可行的,同时也会给其他新势力带来更多信心。对于特斯拉的未来,马斯克则一如既往地自信,“I have never felt more optimistic about Tesla than I do today”(我从未像今天那样对特斯拉如此乐观)。

与亮眼的财报相比,近日特斯拉在中国一直处于舆论漩涡。日前从官方获悉,特斯拉信心保障计划已于2020年10月16日正式终止执行并彻底下线。这意味着自该日起订购特斯拉车型的用户,将不再享有购车后七天内无理由退车服务。此前,一系列降价风波已经触及到消费者的敏感地带,现在加上退路被断,特斯拉车主必然发出更多不和谐的声音。除此之外,特斯拉本身的产品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而随着保有量步入新台阶,车辆本身和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也被放大,这或将在某种程度上为特斯拉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特斯拉被引入中国的初衷在于带动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但是现在,特斯拉的亮眼成绩已经给中国造车新势力带来一定压力,甚至从供应链体系、整车份额层面进行挤压。但可以肯定的是,对积极进取者而言,能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而对惰于求新者来说,或许就指望着“外来的朋友”完成任务,显然对新能源大业并非好事。

文/孙莉莉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3025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