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获得1万亿贷款授信的新闻曝出,舆论哗然。一方面,大家惊呼,“共和国长子”实在太受溺爱,爹妈有钱,使劲给;另一方面,汽车界人士挠头:1万亿,一汽这是要干啥?!
先说后一个汽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
自徐留平调任一汽董事长以来,几把火烧过,似有变化,外界对一汽复兴颇有期待。在汽车发展的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上,一汽也有一番大计划。连对刚刚入行的新造车势力,老大哥一汽都身段很软,有合作、有代工,甚至有直接投资。另外,一汽、长安、东风三大汽车集团合并传闻已久,来自长安的徐留平大刀阔斧,似乎在创造条件。
徐留平拔高红旗品牌地位,归于集团直管
因此,1万亿引发的遐思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一汽要在节能、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上买买买;其次,一汽要投资更多新造车势力;再次,一汽正在为三家企业合并储备资金。
不合理,不合理,不合理。
首先,没有什么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需要这么多的钱。有人可能会抬杠:Waymo估值就是1750亿美金啊,差不多1万亿?但这不是买技术,这是做投资。
至于说松下的电池技术,特斯拉的BMS技术,丰田的混动、氢燃料电池技术,是钱买得到的吗?授权使用,或者提供产品给你,那无非是供应关系,用不到这个量级的钱。
其次用来投资,投新造车企业乃至海外的创新企业,比如Waymo。这一点可能性很小,一汽要变成一个投资公司?贷款之时,用途都有明确约定,一般经营贷款不能用于投资。用于投资的贷款,审批标准和流程会严格得多。比如自有资金比例,真要投1万亿出去,一汽有那么多自有资金吗?
还有一点是,实业本身干不好,就是败家子,给他买回来再多资产,也是要败光的。
最后是一汽、东风和长安的整合。三家真要合并,三家都是国有企业,我的理解,国有资产划转即可,不是一汽收购另外两家国有股。
以上这三个花钱的方式,我不仅认为不太可能,而且认为极不应该。如果真有一条成真,话先撂在这里,必将是巨大的浪费。
正常来说,一汽不需要1万亿。那1万亿贷款授信怎么来的?
财新网的报道做了介绍,1万亿授信额度是意向性的,不代表一汽的真实资金需求,近期也没有重大项目需要重大资金投入。1万亿的意向授信来自与16家银行的框架合作协议,是在“金融助振兴-吉林行动”系列活动期间签署的。
东北实业不振,连大庆的出油量都在迅速下降
金融振兴吉林,结果给一汽堆出1万亿授信。这些带着任务去的金融机构,可能要感谢一汽,达成了这么多的框架协议。
首先,政策性支持资金投向龙头企业,似乎顺理成章的。财新网的报道也提及,一汽是东北经济的支柱之一。去年一汽4698亿元的营收,相当于吉林省2017年全年GDP的三分之一。
其次,虽然是政策支持资金,也要考核贷款的安全。投给超级大国企一汽,是风险最小的选择。
再次,实业不振,一汽擎起新能源、智能化大旗,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在一汽各种项目上消纳贷款,也符合产业政策。
所以说,不是一汽需要1万亿,而是1万亿需要一汽。
但是回到开头的第一个问题:“共和国长子”为什么有远超他们需求的银行贷款授信,而诸多民营企业,包括经营状况不错的,却得不到贷款支持?
有朋友传了这么一个段子,账房先生支银子给了东家的傻儿子,吃喝嫖赌败家,东家没法怪账房先生。要是借给隔壁磨豆腐的张二狗,万一还不回来,是要掉脑袋的。
段子虽然夸张,却明确指出一点:这些商业银行,放贷如同做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人说,经济不景气,常有民营企业连环倒下乃至跑路的,选择国企也是合理选择。但是,民营企业为数众多,不乏信用优质的企业。银行就没有能力找出来吗?银行的基本能力就是评估企业的信用。至今银行已有600多年历史,在中国,现代银行也有近百年历史,难道就没有发展出一点专业能力?
问题不在于能力,还是在于考核评估的导向。10月1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联合专访。刘鹤表示,金融业对于非公有经济发展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刘鹤重申了一个常识: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刘鹤说,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刘鹤所说,大家应无异议。只是,“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自认为“讲政治”,只放贷给国企,但现在刘鹤要求大家讲政治,支持民营企业。可见,何为“讲政治”,存在宏观和微观的绝大偏离。
说回到东北,一汽成为振兴东北的资金集中流向,寄希望于它承担振兴东北的大业,恐怕是难堪此任。一汽本身已是重病缠身,如果不是合资的一汽丰田和一汽大众不断输血,早就难以为继。
一汽过去没有带领东北增长,将来难以指望。为什么?
不如先问:东北经济何以至此?
民间观察人士的一个较大共识就是,东北国有企业过度集中,在经济以计划为主的年代,利用资源和分配,为国家贡献良多。但是,这让企业、社会都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当经济转型到市场决定资源分配的阶段,过往的路径依赖让它无以适从。整个东北呈现出官僚化倾向,年轻人以进入国企为傲,民营企业被吃拿卡要,营商环境恶化,外地投资避之不及。如此循环往复,只剩国企支持的空架子。
哈尔滨清洁工引来3000位本科毕业和25位硕士毕业者来报名
所以要振兴东北,核心就是破解这个死结。一方面,国有企业仍是重点,官方寄希望于混改,让民营资本进入国企,搞活现有企业。另一方面,应当塑造适合民企成长的营商环境,培育更多经济小引擎。
可惜这“1万亿”,再次让人看到了东北一切资源向国企集中的倾向,让人忧虑东北的积重难返。
虽然一汽是汽车行业,而且资金投向也将是电动化等汽车新科技、新模式。但作为汽车行业媒体,仍忧虑这种倾向,毕竟覆巢之下,并无完卵。若干国企独大,经济也不可能繁荣。
至于一汽,即便此次借这管巨大的强心针复苏,恐怕也只是回光返照。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是来自内部,研发落伍、产品无力、机制混乱、人心守成,外界怎么帮,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完)
《电动汽车观察家》提供电动汽车行业的真实信息和诚恳意见,由电动汽车媒体界资深从业者邱锴俊原创。邱锴俊曾任第一电动网CEO和主编。更多电动汽车资讯,请点击微-信右上角“+”,搜索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关注。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9182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